美丽的错误与美丽的疏导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之痕的《老师,我爱你》是一篇反映当代校园生活、关注教育问题的小小说。作者用她那沉稳而又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今中学校园“特殊教育”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是校园师生常能见到而又尽力回避的话题,但是,作者敢于触及锋刃。揭示了当今中学生青春萌动时期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经历。教师怎样教育中学生解除心理与生理上的困扰,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青春期倾慕异性的心理和行为,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
  作品以层层铺垫的手法让世俗的教育观念与新型的教育观念在校园里发生了一次激烈的碰撞。在这次碰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型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莫大的教育功效。杜老师在对待中学生曹小凡身上所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心理问题和生理现象时,采取的方法是“疏”而不“堵”,既尊重了曹小凡的人格,又呵护了他的尊严和个性,更重要的是,杜老师帮曹小凡梳理清了对“爱”懵懂模糊的认识,疏通了曹小凡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倾慕的迷惘。比较起来。传统教育方法的“堵”而不“疏”。是对学生人性和个性的抑制和扼杀。世俗观念中可怕的“洪水猛兽”,在杜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循循引导下,变成了美好的“涓涓细流”。曹小凡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错误”,却让杜老师把它变得“美丽”起来。
  曹小凡同学的“错误”是由他对杜老师“美丽”的判断而诱发的,并由此产生出一种歧义的“爱”。这种“爱”的概念可以说在他的心里是朦胧而又模糊的。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杜老师外表的美丽是“全校公认的”。小说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肯定了这个事实。并且,我们从小说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杜老师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还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是学生崇拜钦敬的偶像,具有美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老师受到学生的爱戴,是理所当然的。“杜老师也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现几双盯着她出神的眼睛”。这说明曹小凡只是这种心理反映的一个代表人物。那么,曹小凡的“错误”究竟在哪里呢?其实。曹小凡并没有什么大错,他只是把自己对老师的一种仰慕与依恋的情感,极其简单地演化为“喜欢”和“拥有”,并鲁莽地付诸“写纸条”的行动和用一个单一的“爱”字来表达。而全班同学飞快地传阅纸条,然后用“讥讽”的眼神看曹小凡。说明同学们对于“爱”的理解。都如曹小凡一样,甚至比曹小凡同学更加的简单和浅薄。曹小凡将那张写着“杜老师,我爱你”的纸条“揉成团”,说明他并没有想把纸条交给杜老师的意思,只是他“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的羞涩和矛盾心理的反映。而同学们把纸条交给杜老师的举动,较曹小凡同学来说。做得就有些错误了。当曹小凡被同学们置于尴尬的境地后,他虽然异常羞愧,“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千古罪人。他懊恼万分,痛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大意,没有及时把证据销毁”。但是,从实质上看,他还并不知道这一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真正令他害怕的只是——“他听说纸条最终被交到了杜老师的手中。他想到接下来的后果:教导处的训斥、父母的打骂也都还能忍受,可是要是自己心中的女神杜老师把自己当作一个品行恶劣的小痞子。那么他真是宁愿去死了。”对于这样一个对“爱”有着模糊认识和迷惘心理的少年,正确的引导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了。
  我们且来看杜老师是怎样采用正面疏导的方法,巧妙地将孩子们这一“美丽的错误”变化为“错误的美丽”的。
  首先,表现在杜老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是美丽的。虽然小说里略去了对这一部分的描述,但是,我们从杜老师后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难看出,杜老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明的杜老师对于这群懵懂的少年所犯的“错误”,当然是洞若观火,心知肚明。她担心的是:“这些孩子呀,刚刚情窦初开的年纪,真担心他们会散了心,误了功课。”杜老师已经意识到解决同学们这一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一问题呢?显然。杜老师对“爱”的含义首先进行了条分缕析的细细梳理,并有意识地主观将曹小凡写在纸条上的那个“爱”,归结到学生对老师崇敬与爱戴这一纯洁和真诚的“爱”的类别中来。
  其次。表现在杜老师处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实施过程是美丽的。杜老师脸上的“神情”和“甜润的声音”是美丽的,使得教室里那种紧张得近乎窒息的气氛顿时舒缓下来。杜老师的问话是美丽的,当她开门见山地提到那张纸条时,不是要大家猜那纸条是谁写的。而是这样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上面写着什么吗?”“窃窃的笑声”表明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接着,杜老师大声地读出了那张纸条上令孩子们紧张了几天的内容:“杜老师,我爱你!”此时,教室里“窃窃的笑声瞬时演变成了哄堂大笑”。孩子们诧异杜老师竟然当众把他们最为避讳的那句话读得那么理直气壮。杜老师的举止和笑容也是美丽的。她那轻轻地一摆手,甜美的一脸笑。让孩子们感到轻松和慈爱。然而。更美的是她面对这群涉世不深的孩子,用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实,对“爱”的涵义作出了精辟的阐释:第一。曹小凡同学对我的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是师生之间纯真无瑕的关爱。“他只不过是替你们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呀!”这样,就纠正了孩子们对爱的迷惘。第二,“他让我明白了我这半个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让我明白了你们对我深深的热爱”,曹小凡同学对我的爱是一种感恩的爱,就如同孩子对父母的反哺之爱。这样。就潜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人间的爱应该是一种博大的爱,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第三,“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表达对老师的爱吗?”这是引导学生明白正确表达“爱”的行为和途径应该是怎样的,它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去一步一步地表达和实现的。纵观杜老师这段直观的诠释,既让学生明理,又让自己导行。一个迷失了方向的“爱”的小舟,就这样被杜老师拨正到正确的航道上来。杜老师就像一个能够驾驭惊涛骇浪的舵手,有了这样的舵手,航船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高考发榜的时候,杜老师的班级考上大学的学生数是全年级最多的,其中曹小凡还上了重点线。”
  这篇小说给了我们一个思索:假如你是一个父母或者一个老师,你或许会遇到孩子们的许多“错误”。那么,你是否也能像杜老师那样,把孩子们的“错误”转化成“美丽”呢?
  [附]
  老师,我爱你
  花之痕
  高二(1)班的杜老师是全校公认的美女老师。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绝非“漂亮”两个字可以概括。
  女生们暗地里模仿着她的穿着颦笑。男生们则偷偷讨论刚刚大学毕业的杜老师是否有了男朋友云云。杜老师也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现几双盯着她出神的眼睛。这些孩子呀。刚刚情窦初开的年纪,真担 心他们会散了心,误了功课。
  半个学期后的某一天,值日生在男生曹小凡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被揉成团的纸,展开一看,上面几个蝇头小字:“杜老师。我爱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这张纸条的内容就传得全班皆知了,人人看曹小凡的眼神都多了一种讥讽。曹小凡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千古罪人。他懊恼万分,痛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大意。没有及时把证据销毁。更糟糕的是。他听说纸条最终被交到了杜老师的手中。他想到接下来的后果:教导处的训斥、父母的打骂也都还能忍受,可是要是自己心中的女神杜老师把自己当作一个品行恶劣的小痞子,那么他真是宁愿去死了。
  曹小凡苦着一张脸。设想着种种悲惨的结局。挨到了最后一节课——杜老师的语文课。
  杜老师进7教室,全班同学屏住了呼吸看她。当然,此时的曹小凡,把头已经快要埋到抽屉里去了。可是,杜老师的脸上一点异样的神情都没有。
  很快,她打开课本,从里面抽出了一张有些皱痕的纸。她甜润的声音响了起来:“今天早上。有人交给了我这张纸片。你们知道这上面写着什么吗?”教室里有了窃窃的笑声。杜老师于是展了展纸片。大声读了出来:“杜老师,我爱你!”窃窃的笑声瞬时演变成了哄堂大笑。杜老师却没有笑,她轻轻摆摆手,等大家渐渐止住笑,才说:“同学们,难道你们不爱我吗?”大家都愣了一下,转而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爱!”
  杜老师笑了:“我就知道你们是爱我的,就像我爱你们一样。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要笑话那个给我写了这张纸片的同学呢?他只不过是替你们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呀!”
  大家都静了下来。杜老师又接着说:“我很感谢曹小凡同学。他让我明白了我这半个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让我明白了你们对我深深的热爱。只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表达对老师的爱吗?”
  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
  杜老师更甜美地笑了:“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用掌声一起感谢曹小凡同学吧。是他让我们明白了彼此间最真挚的情感。我们就用这份爱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吧!”
  掌声在班级里回荡了很久,很久。曹小凡抬起头来,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高考发榜的时候,杜老师的班级考上大学的学生数是全年级最多的,其中曹小凡还上了重点线。
  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杜老师源源不断地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的祝福。那里面,有着相同的一句话:“杜老师,我爱你!”
  (选自《教师文汇·百科知识》2009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套用别人的话: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很好。  本篇微型小说行文充满辩证的否定,商人的势利与农夫的朴实这组矛盾始终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品中存在着一块罗布·格列耶式的“橡皮”。为了便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罗布·格列耶及其《橡皮》。罗布·格列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领军人物,《橡皮》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本关于探索问题的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均在不确定中展开。  《橡皮》的显
期刊
桥,是架设水面上接通两岸而利通行的建筑物,《说文解字》中指出其本义为水上梁,梁即桥梁。古往今来,桥引来了无数诗人的低吟高唱,合奏出了一曲精彩的桥梁交响曲。  桥在古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通行。“亲迎于渭,造舟为梁”,最早的联结船舟为浮桥的桥,就架设在诗经的《大雅·大明》一篇之中。这其中名声最著的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那一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期刊
一、成功要素之一: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  许多考场作文常有学生气、孩子气,而那些博览群书、书生意气的学子,总是压抑不住地表现出他们不同寻常的文化品位,又总是按捺不住地要阐述他们卓尔不群的人世观照,诸如黑格尔的哲理、朱光潜的美学、荷尔德林的诗意、《浮士德》史诗般的韵律、闻一多眼中的“死水”、才子李敖的霸气等,均能信手拈来。这些考生选材立意时,大多摆脱了世俗的流行乐、连续剧模式,跳出了校园数理化小悲欢的
期刊
森林之魅 ——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穆 旦    森林:  没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我的容量大如海,随微风而起舞,  张开绿色肥大的叶子,我的牙齿。  没有人看见我笑,我笑而无声,  我又自己倒下去,长久的腐烂,  仍旧是滋养了自己的内心。  从山坡到河谷,从河谷到群山,  仙子早己死去,人也不再来,  那幽深的小径埋在榛莽下,  我出自原始,重把秘密的原始展开。  那毒烈的太阳,那深
期刊
任青石板上的背影渐行渐远  枕巾里浸满撒哈拉之心的呼唤  踏上远去的火车,回头——  加纳利的浪花卷上刻着脚印的岸  最怕寂静孤独的夜晚  无尽的绞痛让躯体憔悴不堪  爱与被爱的身影只在月光下守望  悲伤的秋风摇落梦里的花瓣  你教会我面对生活  ——即使生命如此多舛  自己的生命里没有自己  聊以自慰盼着下一轮回中的团圆  忍痛离开依恋的荒山  用完美装饰古屋的最后一晚  克制着自己一次次离开知
期刊
难 题  一考生  当失落的精神如同泻了一地的水银,我手捧着人类生存的难题,站在历史的枝头回望,企图在史书的纸页间寻找对难题的解答。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行进的步伐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于变化的提速,由于全球的不确定性,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难;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不情愿;我们守在自己的船上却久久不能靠岸。我们遭遇着生活的难题,却惊恐地找不到问题的解答。  难题,本就
期刊
2011年新年伊始,国内众多出版社精心为读者烹饪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其中有的刚出版不久,有的即将与读者见面,令人充满期待。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的部分作家新书,以飨读者。  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  2010年末,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将于近日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期刊
五陵少年  余光中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再来杯高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  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  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  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  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
期刊
一天,偶尔跟朋友聊起佛渡,便想到了渡口。  江河湍湍流过,河面上漂着船,船上坐满过河的男女老少,热闹的说笑声溅起船a边细细的浪,这就是渡口。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渡口,已经在慢慢淡去了的渡口。  有江河,有船,就有码头,码头永远毫无表情地看着起航、归航;无数坐船人远行扬起的离愁,游子归巢的激动,平平淡淡的一次出行,有情人的依依惜别……多少画面,多少酸甜苦辣,随着紊乱的脚步,伴着船的一声长鸣,消失在它坚
期刊
高考语文在文学作品阅读(特别是散文作品的阅读)版块的考查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2010年高考广东卷、北京卷、天津卷、全国卷I、全国卷Ⅱ、重庆卷、上海卷等便直接用理解“句子的含意”设题,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当对这个考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点透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其中的“重要”主要是就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而言。这些句子主要包括: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