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地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数学教学地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疑,促进思维发展
针对所教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自学、预习。如教“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三个思考题:你怎样理解单位“1”?为什么要平均分?什么叫“若干份”?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这三个思考题自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让学生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让学生举例进行区别加以说明。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质疑中培养自学能力。
二、亲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识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对抽象的概念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实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学生亲自实践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抽象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没有讲前,先布置学生用硬纸壳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教师讲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已亲自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给学生演示,进行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表面积的求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计算表面积求法等概念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做、亲自讲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能借助于直观形象去记忆,从而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抽象知识。
三、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有轻松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
小学生认知能力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觉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如讲“异分母通分”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种不同异分母通分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三个异分母分数加法式子各用什么方法通分速度快,计算准确。学生自学讨论,人人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异分母通分的三种方法:第一,分母是互质数关系的,这几个互质数的乘积就是这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第二,分母是倍数关系的,大数就是值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第三,分母即不是互质数的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就用短除法求出这几个异分数的公分母。这样,是学生掌握了异分母通分的基本方法,学习有轻松感,计算速度和果断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必备条件。当学生掌握各种自学方法之后,应该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使之成为优良的自学习惯。因为学生学好数学并非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数学的自学习惯要有针对性地慢慢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教师深知如何锻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自学习惯。
一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讲,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学生不仅增加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由于许多问题在课前已自主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避免做进一步的分析介绍,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每天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所讲的自学法进行预習,对所学内容作个初步的识记与思考。学生一旦养成预习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是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认真听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事情时认真、专注的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使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科学地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领会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是培养练习巩固的习惯。不管学生多认真、费劲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关键还在于如何理解分析所学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练习巩固的习惯。
四是培养自我检测的习惯。这一习惯作为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习进程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同时也进行了自我调节、完善以及不断发展认知。平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出题自测;教师点拨,学生矫正或学生之间互考互评,教师做好裁判等。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受益,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最高境地”。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地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数学教学地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疑,促进思维发展
针对所教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自学、预习。如教“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三个思考题:你怎样理解单位“1”?为什么要平均分?什么叫“若干份”?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这三个思考题自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让学生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让学生举例进行区别加以说明。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质疑中培养自学能力。
二、亲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识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对抽象的概念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实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学生亲自实践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抽象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没有讲前,先布置学生用硬纸壳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教师讲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已亲自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给学生演示,进行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表面积的求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计算表面积求法等概念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做、亲自讲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能借助于直观形象去记忆,从而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抽象知识。
三、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有轻松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
小学生认知能力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觉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如讲“异分母通分”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种不同异分母通分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三个异分母分数加法式子各用什么方法通分速度快,计算准确。学生自学讨论,人人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异分母通分的三种方法:第一,分母是互质数关系的,这几个互质数的乘积就是这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第二,分母是倍数关系的,大数就是值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第三,分母即不是互质数的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就用短除法求出这几个异分数的公分母。这样,是学生掌握了异分母通分的基本方法,学习有轻松感,计算速度和果断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必备条件。当学生掌握各种自学方法之后,应该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使之成为优良的自学习惯。因为学生学好数学并非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数学的自学习惯要有针对性地慢慢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教师深知如何锻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自学习惯。
一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讲,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学生不仅增加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由于许多问题在课前已自主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避免做进一步的分析介绍,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每天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所讲的自学法进行预習,对所学内容作个初步的识记与思考。学生一旦养成预习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是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认真听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事情时认真、专注的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使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科学地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领会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是培养练习巩固的习惯。不管学生多认真、费劲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关键还在于如何理解分析所学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练习巩固的习惯。
四是培养自我检测的习惯。这一习惯作为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习进程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同时也进行了自我调节、完善以及不断发展认知。平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出题自测;教师点拨,学生矫正或学生之间互考互评,教师做好裁判等。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受益,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最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