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评价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会议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发展、新气象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增长2%左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9年的16.3%升至17.5%左右。
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专家分析,2021年经济增速在数字上看可能会比较高,但这主要是2020年基数陡然降低导致的。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疫情冲击,可以说是大病初愈,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来恢复元气,一些企业也担忧政策撤得太急难以承受。宏观政策要把握好时度效,保持经济恢复必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急转弯,防止出现“政策悬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稳妥退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这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内在要求;要更加注重科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做好各项政策的协调、衔接、平衡,打好时间差,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稳定的宏观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经济增长正逐步恢复常态。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进程中,合理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坚定不移以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要注重需求侧管理。要通过需求侧管理把我国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释放出来,更好发挥需求牵引供给、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坚持“五个根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概括总结了“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实践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越是风急浪高,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发展航船破浪前行的正确方向。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从抗击疫情到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以聚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扎实工作,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面对严重疫情,党中央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彰显了我国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生机活力。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应对风险挑战,要有冷静头脑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向改革创新要出路,因时因势施策,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不断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至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一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
透视八大任务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会议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八大重点任务之首。此前,“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会议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為此必须补短板锻长板,精准施策。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要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空前重视。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关系长远、广受关注。会议明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强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事关百姓福祉。这次会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并精准针对近期“蛋壳公寓”等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这一系列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责编/花语
会议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发展、新气象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增长2%左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9年的16.3%升至17.5%左右。
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专家分析,2021年经济增速在数字上看可能会比较高,但这主要是2020年基数陡然降低导致的。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疫情冲击,可以说是大病初愈,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来恢复元气,一些企业也担忧政策撤得太急难以承受。宏观政策要把握好时度效,保持经济恢复必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急转弯,防止出现“政策悬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稳妥退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这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内在要求;要更加注重科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做好各项政策的协调、衔接、平衡,打好时间差,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稳定的宏观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经济增长正逐步恢复常态。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进程中,合理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坚定不移以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要注重需求侧管理。要通过需求侧管理把我国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释放出来,更好发挥需求牵引供给、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坚持“五个根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概括总结了“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实践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越是风急浪高,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发展航船破浪前行的正确方向。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从抗击疫情到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以聚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扎实工作,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面对严重疫情,党中央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彰显了我国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生机活力。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应对风险挑战,要有冷静头脑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向改革创新要出路,因时因势施策,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不断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至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一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
透视八大任务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会议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八大重点任务之首。此前,“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会议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為此必须补短板锻长板,精准施策。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要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空前重视。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关系长远、广受关注。会议明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强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事关百姓福祉。这次会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并精准针对近期“蛋壳公寓”等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这一系列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责编/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