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中国药典》的研读,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验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专业课程[1]。该课程内容涉及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能够熟练掌握检测中药制剂质量的技能以及具备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能力[2]。由于课程内容枯燥繁多、涉及学科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效率低。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进行教改尝试。
1、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引入案例分析,加强对《中国药典》的研读
我校中药制剂分析的教材采用的是由梁生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本教材是参考2005版《中国药典》编写,部分内容与现行2010版《中国药典》不符,一些知识点已明显滞后。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陈旧内容进行调整,引入新的内容。此外,虽然学生在学习中与《中国药典》内容有关的课程有多门,如中药药剂学、分析化学、药事管理学等,但均未对药典进行系统讲述和研读,造成学生对药典不熟悉,不能较好的理解及利用药典,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或科研工作中错误频出。
为在学习同时,为加强学生对药典的研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开展案例教学, 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剖析, 引导学生讨论并参与案例的实践,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药注射剂质量分析及质量标准内容时,首先引入近年广为人们关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例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等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严重不良反应中成药排名前列的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等多种中药注射液,则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提出诸如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药典在质量标准方面如何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控制,我国针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制度有哪些,如何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在评价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入本次教学的核心。
案例式药典教学还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锻炼表达沟通能力。例如提出一个复方中药制剂,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质量标准,每组派出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及其理由,最后共同学习药典中该品种的质量标准,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 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 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 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3]。由于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应用学科,而长期以来开设的实验内容较为封闭、单一,学生实验能力难以提高,与实际药厂生产、药检脱节。为此,我校引入工作工程导向模式,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力争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理论及实验课程学习后,具备正确阅读、理解和执行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能力, 规范熟练地应《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和技能, 对药品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能够进行专业计算及正确书写检验报告。
首先,设立各种工作情景,例如药厂质检、医药公司质检、药检所分析等,使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熟悉各类职业环境。改变以往学生参与性低,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并为将来的就业做一定准备。
其次,在实验内容方面,改变以往单一、滞后的实验内容,开设多种类型、训练目的不同的实验,具体包括:(1)基础实验,针对基本分析实验技能的训练。(2)验证型实验,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对《中国药典》中的基本实验方法的进行训练。(3)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开放性实验,设定不同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完成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在每一大类实验结束之后,进行考核,并开展全校性实验技能比赛,规范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前带领学生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摒弃以往单一的板书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加视频、图片等展示,使教学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3、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能力评价
以往,对学生成绩评价中,都是注重对理论成绩评价,忽视实验能力的评价。然而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往往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为了促进中药制剂分析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体现教育公平,我们重新设定了成绩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40%),理论成绩(40%)。平时成绩由课堂提问、文献调研、综述写作三项组成,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报告三项组成,理论成绩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期从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调动学生的课堂、实验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梁生旺, 王淑美, 吴明侠.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育, 2003, 19(3) : 27- 28.
[3] 王翰华,夏苗芬,姚彤炜,王和平.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设计[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18~119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专业课程[1]。该课程内容涉及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能够熟练掌握检测中药制剂质量的技能以及具备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能力[2]。由于课程内容枯燥繁多、涉及学科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效率低。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进行教改尝试。
1、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引入案例分析,加强对《中国药典》的研读
我校中药制剂分析的教材采用的是由梁生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本教材是参考2005版《中国药典》编写,部分内容与现行2010版《中国药典》不符,一些知识点已明显滞后。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陈旧内容进行调整,引入新的内容。此外,虽然学生在学习中与《中国药典》内容有关的课程有多门,如中药药剂学、分析化学、药事管理学等,但均未对药典进行系统讲述和研读,造成学生对药典不熟悉,不能较好的理解及利用药典,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或科研工作中错误频出。
为在学习同时,为加强学生对药典的研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开展案例教学, 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剖析, 引导学生讨论并参与案例的实践,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药注射剂质量分析及质量标准内容时,首先引入近年广为人们关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例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等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严重不良反应中成药排名前列的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等多种中药注射液,则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提出诸如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药典在质量标准方面如何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控制,我国针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制度有哪些,如何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在评价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入本次教学的核心。
案例式药典教学还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锻炼表达沟通能力。例如提出一个复方中药制剂,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质量标准,每组派出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及其理由,最后共同学习药典中该品种的质量标准,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 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 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 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3]。由于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应用学科,而长期以来开设的实验内容较为封闭、单一,学生实验能力难以提高,与实际药厂生产、药检脱节。为此,我校引入工作工程导向模式,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力争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理论及实验课程学习后,具备正确阅读、理解和执行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能力, 规范熟练地应《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和技能, 对药品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能够进行专业计算及正确书写检验报告。
首先,设立各种工作情景,例如药厂质检、医药公司质检、药检所分析等,使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熟悉各类职业环境。改变以往学生参与性低,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并为将来的就业做一定准备。
其次,在实验内容方面,改变以往单一、滞后的实验内容,开设多种类型、训练目的不同的实验,具体包括:(1)基础实验,针对基本分析实验技能的训练。(2)验证型实验,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对《中国药典》中的基本实验方法的进行训练。(3)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开放性实验,设定不同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完成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在每一大类实验结束之后,进行考核,并开展全校性实验技能比赛,规范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前带领学生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摒弃以往单一的板书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加视频、图片等展示,使教学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3、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能力评价
以往,对学生成绩评价中,都是注重对理论成绩评价,忽视实验能力的评价。然而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往往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为了促进中药制剂分析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体现教育公平,我们重新设定了成绩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40%),理论成绩(40%)。平时成绩由课堂提问、文献调研、综述写作三项组成,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报告三项组成,理论成绩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期从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调动学生的课堂、实验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梁生旺, 王淑美, 吴明侠.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育, 2003, 19(3) : 27- 28.
[3] 王翰华,夏苗芬,姚彤炜,王和平.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设计[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