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一个人如果思维狭窄,深度不够,问题就会想不明白、想不透彻,表达时就会语序混乱、缺少条理、杂乱无章,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会真的出现“满纸荒唐言”,让老师批阅时,感到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从而苦不堪言。
  为减少这种现象,教师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让学生能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通过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通过转换角度等方法,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就不会使学生的写作仅限于我“本人”、我的学校、班级、家庭,而是能够把我、我的思想放置在社会这个大的背景中,自觉地把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样一来,说的话自会增多,选的材料自会广泛。
  这就需要不断训练学生的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指在一定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升级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
  我布置学生写“我的爸爸”的作文,学生首先想到的材料就是“白发增多了,皱纹加深了,手粗如树皮”、“劳动一天中午连饭都顾不得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背我上医院看病”,可当我问及“发为什么会白,皱纹为什么会深”、“为什么顾不上吃饭”时,学生就有些茫然了。
  经过我的引导分析,学生明白了“发白、皱纹深”首先是年龄大、忧愁多的标志,很自然地舍去了这些材料,而逐渐抓住了爸妈让自己好好学习的愿望和行动,从而写出了凡人的爱心理想。材料真了,感情也就真了。学生不但学会了作文,而且真实地感受了父母之深恩。
  同时还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自己习惯思维或传统观念相反的方向、角度思考问题、引发问题,这是一种从已知发现未知的重要的思维方法,是作文出新意的有效手段。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这种思维。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时,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妈妈的“勤劳”、“无私爱我”、“能干”,这种思维是单一的正向思维,并无新意;只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抓住了他认为妈妈厌烦之处的“唠叨”这一特点,揭示了妈妈的文化程度低、身份普通、嘴苦心甜、爱心无限。这种立意不仅思想性强,而且选材标新立异,不落窠臼,实属可贵。
  古人这样立意的也不少:当别人都为花落而伤悲的时候,龚自珍却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绝唱,使一个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傲然独立;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世人长吟“秋天”的“寂寥”歌时,他却不媚世俗地吟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篇。这些都是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典范。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作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面对一个问题,通过联想,让思维自由驰骋,向四面八方展开、扩大、分散,贮存于脑海中的材料自会大量涌现出,由此还可以产生新的形象。
  朱自清的《春》篇末的三個比喻句,就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发展、成长着的春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春天像就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这三个比喻句同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壮”等三个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春天的内涵,由具体的事物联想到整个春天的景象,思维发散开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春季学期伊始,我给学生布置了《觅春》的写作任务,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听后大呼:“我们这儿哪有春天?”我没有回答,只是要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先观察、寻觅。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其时春已过一半,却少见绿意。一周后,同学们谈的最多的觅春感受是“风大”、“沙尘多”、“树枝干黄”。当我问到人时,学生们的回答可就多了:“农民忙耕种,父母不闲着”,“老人出来晒太阳了”,“小孩子在放风筝”……话题竟是那样多。学生的情绪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了,一篇篇展示人间春景的文章顺利完成了。
  使学生养成纵横驰骋的思维习惯,让其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眼见目睹之人事,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让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通过思维的大胆跃进,写出奇、新、美的文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技术手段。学生的思维灵活了,眼界自然会开阔,作文也就有了说头、写头,学生的创新思想也就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创新的灵感自然会被诱发,学生自会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也是发散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维如果发散不开来,就会拘泥于目前、受制于时空,文章就会呆板枯涩。成功的作品都有丰腴的想象,任何两个事物,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有无联系,经过三次思维飞跃后,就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三飞跃原则”。通过这样的手段,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用比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如“思念”和“春草”,可作这样的联想:由“青草”想到“草”很顽强,由“顽强”想到“割不尽”,由“割不尽”想到“割不完”,想到思念也是“割不完”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比喻句:“我对母亲的思念,像春草割也割不完。”
  只有思维活起来了,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能长期训练,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肯定地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甚至是写话。可以说,汉语拼音伴随着汉语学习的始终。因为汉语拼音的这些重要作用,在2000年1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实验中所采用的最有效的策略:选阅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选阅书目 有效指导 读书活动 自主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
期刊
摘 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先天主观的兴趣,教师要力求改变因遁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保持和促进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在情感上更加积极投入,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兴趣 情感 创造思维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最是耳熟能详的,学生对于每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美术教学也是这样,但常有的现象是,每次上美术课之前
期刊
语文即语言文字,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学习语文,就是要学说话、学写文。多年来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感是对语言想象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关于语音、语法、语意的综合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如果说语意可以经过教师分析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是外显的,那么,语感则主要是靠学生的感受去把握,是内隐的。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教师滔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无论低、中、高年级都要求孩子在作文中能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优秀作文成了“好作文”的标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情感,写出的文章怎么会一样呢?我认为平常作文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技巧的传授,把作文简单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的技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老师忙于灌输,学生疲于接受,结果学生普遍对作文感到厌烦。现将
期刊
摘 要:和谐是一种境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是一种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有多重含义,即协调、融洽、匹配。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大家同心同德,就能战胜一切。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他认为,若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增大力量。孔子则提出“和而不同”,他认为“和”就是协调和统一各种差异。和谐教育理解为认识自我与自我表现结合起来的教育,即帮助学生发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标》对英语教师提出新要求的角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创新运用,体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发挥多媒体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运用 课堂教学  新课改中对课堂教学有更具体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
期刊
信息技术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后,在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并重点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提升学生情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艺术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对素描教学也很看重,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一些不成型经验,拟对素描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静物素描 形体结构 明暗空间 质感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高中教育事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近几年艺术尤其是美术类学科报考的持续升温,招生规模不断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小班化教学如何发挥在学生充分享用教育资源、突出主体地位、张扬个性、有更多被关注的教育机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重塑教室空间,营造创新氛围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