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126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94例,女32例,年龄3~14岁,左侧89例,右侧37例,均有明显外伤史,为完全移位,闭合性伸直型骨折,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8天。
  诊断依据:①有明显外伤史,如跌伤、坠落伤、交通伤、其他伤等。②肘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受限。③肱骨髁上有明显压痛、骨擦音及异常活动。④X线片可显示骨折的具体类型及移位情况。
  复位方法:一般外伤无须麻醉,难复型及旧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肩关节外展约40°,一助手双手握住上臂上段,另一助手右手握住腕部,左手握住前臂中段,术者用左手拇指放在肱骨外髁处,余四指放在肱骨内髁处,手指一齐用力扣住内、外髁,右手握住骨折近端,双手用力使手指指力透过皮肤到达骨骼,对骨折远近端形成钳制力。以骨折远端旋前移位为例,嘱助手将前臂旋转在旋后位进行牵引,牵引时应缓慢用力,再逐渐加大牵引力度的同时将肘关节伸直。在牵引过程中,术者在两助手牵引的同时,用对抗旋转的手法,纠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术者握住骨折端的右手向内旋,握骨折远端内、外髁的左手,同时向外旋,从而纠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如骨折远端处于旋后移位,则应在中立位旋前位牵引下,用相反的旋转手法,纠正旋后移位。在完成纠正旋转移位后,用内推外端的手法纠正侧方移位。以尺偏为例,术者在纠正旋转移位后,双手在保持纠正旋转位置之下,握骨折近端的右手向尺侧推,同时握骨折远端的左手向桡侧推送,从而纠正尺偏移位。如骨折远端桡偏时,用相反的手法复位,但力量应相对减少,遵守宁桡勿尺的原则,以免骨折远端纠正过度而造成尺偏移位。
  在完全纠正骨折的旋转及侧方移位后,再纠正骨折端的前后移位,此时,嘱两助手加大牵引力量,使骨折端的重叠移位完全纠正,术者拇指按压在骨折远端的后侧,左手仍扣住骨折远端的内外髁,在两助手加大牵引力量的同时,嘱握远端的助手将患肘关节屈曲至约100°,在屈肘的同时,术者右手拇指按住骨折远端后侧向前顶,握住远端的四指向下压,而扣住骨折远端内、外髁的左手配合助手屈肘向上提,从而纠正骨折端的前后移位。
  完成上述复位手法后,在两助手维持屈肘情况下,术者拇指触摸肘后三角形态及肱骨内外髁骨突的形态,了解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并用X光透视检查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如骨折端有残余移位,则需施行相应的手法纠正。
  固定方法:骨折复位后,按肱骨髁上骨折常规超肘关节小夹板外固定,夹板分4块,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端超肘关节,前侧夹板下至肘横纹,后侧夹板用至鹰嘴下。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后侧板骨折远端加梯形垫。为防止并发肘内翻畸形,尺偏型骨折可在外侧板骨折近端,內侧板骨折远端各加塔型垫。桡偏型骨折遵守宁桡勿尺的原则,一般不放置固定垫,如移位较重者,可在内侧板骨折近端及外侧板骨折远端分别加薄平垫,但此垫不可过厚,防止矫枉过重引起肘内翻畸形。夹缚后,用前臂吊带固定伤肢于屈肘90°~110°位。
  药物治疗:按照外伤与内损兼顾的治疗原则,配合内服,外敷,熏洗等药物治疗。早期瘀肿严重者,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中、后期以和营止痛通络为主,以和营止痛汤加减。外敷选用消肿膏、跌打散,拆除固定后,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或有软组织粘连者,选用舒筋通络药水煎,熏洗患处,每天1~2次。
  功能锻炼:整复固定后,即可行腕指功能练习,3~4周复查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拆除夹板,行肘关节伸屈活动,并配合轻柔的手法,按摩理筋,自主性活动要循序渐进,分部进行,去除外固定初期,切忌反复被动性强力伸屈,以免使肘关节再度损伤。
  
  结 果
  本组126例中,经整复后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106例,功能对位20例。疗效评定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98例,好转28例。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的整复要求较高,必须获得正确的复位,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必须矫正。
  尺偏型骨折整复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移位、尺侧倾斜嵌插以及内旋移位。矫正尺偏移位时,宁可有轻度桡偏,而不可有尺偏,尤其是倾斜一定要予以纠正,并使其有一定程度的桡倾,同时使骨折远端呈外旋位,以防肘内翻发生。
  本类骨折大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由于小儿肌张力低,组织娇嫩,因而手法要轻柔,切忌使用暴力及揉搓皮肤,以免加重软组织与关节的损伤。
  若肿胀严重,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或溃烂,宜给予临时固定,必要时做持续牵引,待肿胀减退后,争取在1周内进行手法整复。
  为了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必须完全,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②手法整复复位后,一定要检查肘后三角关系,当三角关系失常时,说明整复不到位。③复位后,行夹板外固定时,一定要坚持夹板外固定管理的基本原则,防止肘关节过度屈曲位固定,使血管受压挫伤,引起前臂血管神经永久性的损伤,形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④肘关节的活动受限,主要是由于过度被动地活动肘关节,不进行主动活动或反复多次地进行手法复位,固定时间太长,手法操作粗暴造成的,然而大多数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肘关节可获得良好的活动度。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肱骨髁上骨折的整复手法已较完善、成熟,对有尺偏移位的骨折,一般都主张矫枉过正,让桡侧嵌插,尺侧稍见分离,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佑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4
  2 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小儿骨科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9:5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比较每日1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药与预混胰岛素每天2次注射的血糖控制与安全达标情况。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药(格列美脲)治疗组(A组,30例)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30例)。观察血糖控制和安全达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外科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分析近10年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63例,其中行8字缝合46例,填塞止血海绵8字缝合10例,止血海绵填塞加大网膜覆盖加纱布块填塞压迫止血2例,带蒂大网膜填塞缝合3例,不规则肝叶切除2例。结果:除2例合并脑损伤死亡,其余均救治成功。结论:严重外伤性肝破裂多数伴有休克,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救治,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外伤性肝破裂根据破裂的程度,选择不
期刊
关键词 牙髓炎 龋齿 穿髓引流    牙髓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牙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又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慢性又分为闭锁性、溃疡性和增生性。    资料与方法  患者共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    由表1可以看出,急性牙髓炎成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在原有病理基础上而形成急性炎症;如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一般感染的途径为龋洞深度达到牙髓时,不需牙
期刊
近年来,肺结核病与糖尿病并存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两病并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了解两病的因果关系,明确诊断及治疗,笔者对56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8~2005年我所收治56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患者,男40例(71.4%),女16例(28.5%);年龄26~65岁,以40~60岁居多。  先诊断糖尿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参芪当归汤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以参芪当归汤口服,对照组25例用速力菲片口服,观察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当归汤既能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0年11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5例中重度急性CO中毒病例,均系有明确CO接触史的住院病人,急性期患者均有昏迷,最短1.5小时,最长4天,符合急性CO中毒诊断标准。随机将13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齡16~84岁,平均60.1岁;对照组69例,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16~81岁,平均59.2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经统计学处理P>0.0
期刊
最近,WHO对6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分析,认为肺动脉高压(PAH)是造成COPD患者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COPD伴PAH则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5%。还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生存时间与mPAP(平均肺动脉压)及其变化有密切关系,当mPAP超过30mmHg时,COPD患者的存活率甚低。  COPD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的表现,与中医学“肺胀”、“喘证”等的临床表现
期刊
关键词 小儿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加味健脾散 临床报道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00 例,男42 例,女58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8.5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疾病并符合以下诊断要点[1]:①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②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很少表现为绞痛;③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④可伴有恶心、呕吐
期刊
关键词 细辛脑 小儿喘息性疾病 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10月小儿哮喘64例,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喘憋性肺炎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4例,年龄6~12个月9例,1~3岁23例,男18例,女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喘憋性肺炎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6例,年龄6~12个月8例,1~3岁24例,男15例,女17例。入院时病程均小于4天,均有气喘、气促、
期刊
资料与方法  震颤麻痹共24例,女13例,男22例,年龄47~78岁,单一肢体11例,一侧上下肢同时发病6例;单一肢体并下颌发病3例;震颤合并肌强直4例;皆有不同程度的運动徐缓。病程最长13年,最短3个月。  根据1991年11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重庆召开的第三界中华老年病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其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记分法。疗效评定方法:100%疗效为临床痊愈,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