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矿的电气开关设备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电气开关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电气管理工作,消灭电气事故隐患,确保矿井电气开关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关键词]煤矿电气开关;安全知识;维护;保养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318-01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具有空间有限、煤层结构复杂的特点,采掘面周围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用电不当,很容易由于用电设备出现漏电而发生人员触电、电火花引起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事故。
一、电气开关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
1、触电事故按照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有电击造成的。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外部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2、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
3、雷电
雷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冲击性强等特点,产生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防护对电气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广泛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主要有磁方向定位、时差定位和时差测向混合定位。
4、静电
静电所包含的电量通常很小,但往往电压较高,很容易造成火花放电现象。静电的火花能够点燃易燃物质,造成一定的隐患,影响生产的质量,还会导致电脑、继电器、控制器等的电子元件的损坏。常用的消除静电的措施有接地法、泄漏法、静电中和法和工艺控制法。
5、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往往会导致信号中断或失误,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失灵;另外,射频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可能给人以明显的电击,还可能与邻近的接地导体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在有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这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二、电气开关设备环境维护
1、湿度控制
需安装温湿度仪和空调来调节潮湿环境内的高低压配电室及计算机机房等环境湿度,并加以实时监测,同时加强巡检力度,及时开启空调调温除湿。
2、高温防护
加强高温安全防护措施,在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提高防护等级。实行日检查制,加强通风降温,确保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散热效果良好。
3、预防腐蚀
主要通过采用密封式或封闭式结构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外露部件在设计和工艺上均采取防腐蚀措施,电器具有可靠的进出导线密封装置。。
4、降低粉尘危害
通过密闭设备来防止粉尘四处扩散。无法充分密闭的车间,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办法来隔离粉尘与电气开关设备,把粉尘控制于局部范围中,减轻粉尘的危害。
5、防止爆炸
防爆电气开关设备根据环境及介质的不同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用于爆炸性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须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开关设备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本安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特殊性等八类。
6、避雷与接地
必须建立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通道时刻畅通。防直击雷是在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避雷器是防止雷电侵入波的最有效的办法,用金属跨接的办法来消除雷电感应。
三、电气开关设备安全管理技术
1、电气开关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避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2)、避免发生电网漏电故障;3)避免电网过流故障;4)避免电气设备失爆。
3、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电气开关设备人员管理
1、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电气安全管理,可以将电气系统各环节分别安排负责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管理,确保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与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2、所有電气人员必须掌握专业安全技术、法律规章与劳动防护工作常识,熟悉自身岗位的运行方式、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正确辨识隐患与危险,并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防护手段,确保工作安全、高效。
3、学习、制订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并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
4、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使设备与应急设施等保持完好状态。
5、严格落实电气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6、对已经发生的电气事故要及时报告,绝不能隐瞒,分析了解情况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加强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触电急救宣传教育,正确选用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8、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防止事故发生。
五、电气开关事故预防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严禁“私拉乱接”供电线路。
2)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4)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入井。
5)127伏手持式电气开关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6)井下供电坚持使用检漏保护装置和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
7)井下各种电气开关设备的导电部分和电缆接头都必须封闭在坚固的外壳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盒盖之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
8)各变(配)电所的门口都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警示牌;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須关门加锁;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9)定期进行电气开关性能测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避免电气设备和电缆长期过负荷或超期运行,使绝缘老化造成漏电伤害事故。
10)操作和检修电气开关设备时,必须有两人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3、科学处理事故、减小危害。对已造成触电事故的人员进行正确实施科学救护,是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关键。一旦发生电气开关伤害事故,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2)、抛掷金属裸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参考文献
[1] 甘魁民.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河南科技
[2] 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OL].河南科技
[3] 朱前伟1,曹永国2.静电对煤矿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J/OL].工矿自动化,2013,(02)
[关键词]煤矿电气开关;安全知识;维护;保养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318-01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具有空间有限、煤层结构复杂的特点,采掘面周围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用电不当,很容易由于用电设备出现漏电而发生人员触电、电火花引起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事故。
一、电气开关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
1、触电事故按照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有电击造成的。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外部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2、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
3、雷电
雷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冲击性强等特点,产生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防护对电气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广泛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主要有磁方向定位、时差定位和时差测向混合定位。
4、静电
静电所包含的电量通常很小,但往往电压较高,很容易造成火花放电现象。静电的火花能够点燃易燃物质,造成一定的隐患,影响生产的质量,还会导致电脑、继电器、控制器等的电子元件的损坏。常用的消除静电的措施有接地法、泄漏法、静电中和法和工艺控制法。
5、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往往会导致信号中断或失误,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失灵;另外,射频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可能给人以明显的电击,还可能与邻近的接地导体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在有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这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二、电气开关设备环境维护
1、湿度控制
需安装温湿度仪和空调来调节潮湿环境内的高低压配电室及计算机机房等环境湿度,并加以实时监测,同时加强巡检力度,及时开启空调调温除湿。
2、高温防护
加强高温安全防护措施,在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提高防护等级。实行日检查制,加强通风降温,确保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散热效果良好。
3、预防腐蚀
主要通过采用密封式或封闭式结构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外露部件在设计和工艺上均采取防腐蚀措施,电器具有可靠的进出导线密封装置。。
4、降低粉尘危害
通过密闭设备来防止粉尘四处扩散。无法充分密闭的车间,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办法来隔离粉尘与电气开关设备,把粉尘控制于局部范围中,减轻粉尘的危害。
5、防止爆炸
防爆电气开关设备根据环境及介质的不同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用于爆炸性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须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开关设备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本安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特殊性等八类。
6、避雷与接地
必须建立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通道时刻畅通。防直击雷是在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避雷器是防止雷电侵入波的最有效的办法,用金属跨接的办法来消除雷电感应。
三、电气开关设备安全管理技术
1、电气开关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避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2)、避免发生电网漏电故障;3)避免电网过流故障;4)避免电气设备失爆。
3、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电气开关设备人员管理
1、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电气安全管理,可以将电气系统各环节分别安排负责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管理,确保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与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2、所有電气人员必须掌握专业安全技术、法律规章与劳动防护工作常识,熟悉自身岗位的运行方式、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正确辨识隐患与危险,并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防护手段,确保工作安全、高效。
3、学习、制订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并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
4、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使设备与应急设施等保持完好状态。
5、严格落实电气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6、对已经发生的电气事故要及时报告,绝不能隐瞒,分析了解情况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加强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触电急救宣传教育,正确选用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8、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防止事故发生。
五、电气开关事故预防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严禁“私拉乱接”供电线路。
2)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3)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4)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入井。
5)127伏手持式电气开关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6)井下供电坚持使用检漏保护装置和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
7)井下各种电气开关设备的导电部分和电缆接头都必须封闭在坚固的外壳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盒盖之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
8)各变(配)电所的门口都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警示牌;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須关门加锁;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9)定期进行电气开关性能测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避免电气设备和电缆长期过负荷或超期运行,使绝缘老化造成漏电伤害事故。
10)操作和检修电气开关设备时,必须有两人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3、科学处理事故、减小危害。对已造成触电事故的人员进行正确实施科学救护,是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关键。一旦发生电气开关伤害事故,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2)、抛掷金属裸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参考文献
[1] 甘魁民.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河南科技
[2] 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OL].河南科技
[3] 朱前伟1,曹永国2.静电对煤矿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J/OL].工矿自动化,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