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了,”他说,“来了!”他放下手中的船桨,没让小船有一丝颠簸,然后伸手抓起渔线,将渔线轻轻地握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他没有感觉到张力,也没有感觉到重量。他轻轻握着渔线。这时渔线又动了一下。这是试探性的一拉,既不强硬,也不沉重。但他确知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在一百英寻①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钩上的沙丁鱼,那些沙丁鱼包裹着钩尖和钩柄,正是手工打制的鱼钩穿过一条小金枪鱼头部后,突出在外面的部分。
  老人仔细而柔和地握着渔线,用他的左手,将渔线从木条上解下来。这样渔线就可以在他的手指间快速滑动,而不会让鱼感觉到任何张力。
  离岸如此远,又在这样的月份,它一定非常大,他想。吃吧,鱼儿。请你吃了它们吧。这些沙丁鱼多么新鲜,而你孤零零待在六百英尺深的又冷又暗的海水里。你在黑暗中再转一圈,回来吧,把它们吃了吧。
  他感觉到渔线被很轻很小心地拉动了一下,接着是更有力的一次,或许是其中一条沙丁鱼的头更难从鱼钩上扯落吧。然后一切都安静了。
  “快来呀,”老人大声说,“转身回来吧,闻一闻这些沙丁鱼,多么鲜美。趁着新鲜吃了吧。吃完了还有金枪鱼,吃起来又结实又爽口,而且也很鲜美呢。别害羞,鱼儿。吃了吧。”
  他将渔线握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等待着,在注视这根渔线的同时,也观察着其他的渔线,因为这条鱼说不定会上下游动。这时渔线又像刚才那样,被很小心地拉了一下。
  “它会吃的,”老人大声说,“上帝保佑它吃吧。”
  但是它依然没有吃,它游走了。老人感觉不到任何动静了。
  “它不可能游走的,”他说,“天晓得,它不可能游走的。它只是转一圈罢了。也许它以前曾经上过钩,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吧。”
  这时候他感觉到渔线再次被轻柔地触碰。他十分高兴。
  “它刚才只是转了一圈,”他说,“它会吃的。”
  他十分高兴地感受着渔线轻柔的拉动,然后他感觉到这拉动变得有力而沉重,沉重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那条鱼本身的重量,所以他让渔线往下滑动,往下,往下,两卷备用渔线中的一卷都放下去了。当渔线往下滑动,当它从老人手指间轻轻滑过时,尽管老人在大拇指与食指间施加的压力微乎其微,还是感觉到极大的重量。
  “好一条大鱼啊,”他说,“它把鱼饵斜叼在嘴里,它正要带着鱼饵离开呢。”
  接着它就会转过身来吞吃鱼饵了,他想。他没有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如果你说破了一件好事,那好事就不会发生了。他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一条鱼,他想象那条鱼嘴巴里斜叼着金枪鱼,在黑暗中企图离开。就在那一瞬间,他感觉它停止游动,然而那重量依然还在。接着他感到重量不断增加,就放出更多的渔线。他加大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力道,片刻间,渔线越来越重,直向深处坠去。
  “它上钩了,”他说,“现在我要让它把鱼饵好好吃下去。”
  他让渔线在他的手指间滑动。与此同时,他向下伸出左手,将这根渔线的两卷备用渔线空出来的一头,牢牢地系在了为另一根渔线准备的两卷备用渔线的绳圈里。现在他准备好了。除了手上正在用的那卷渔线,他还有三卷四十英寻的渔线可供备用呢。
  “再多吃一点,”他说。“好好吃。”
  把鱼饵吃下去,鱼钩的钩尖就会刺进你的心脏,就会杀死你,他想。然后乖乖浮上水面,让我将鱼叉扎进你的身體。就是这样。你准备好了吗?这顿美餐,你吃得够久了吗?
  “是时候了!”他大声喊着,双手用力,将渔线往回收了一码,然后再收,再收,他双臂交替摆动着,一次又一次,往回拉动渔线,不仅使出了双臂的力气,还加上回转身体的力量。
  然而,什么也没发生。那条鱼只是慢慢地游开去,老人竟不能把它向上拉动一英寸。他的渔线很结实,是用来钓大鱼的。他把渔线勒在背上,渔线紧绷,甚至都迸出了水珠。随后渔线在水里慢慢发出咝咝的响声。他依然没有松手,以小船的横梁为支撑,身体尽力后仰,用后背抵抗着渔线的张力。小船渐渐离开原地,向西北方向移动。
  (节选自《老人与海》,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才刚刚开始,你能想象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吗?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传达出的永不言败的精神,对现在的我们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相信你读完整部作品,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其他文献
一问:老王贫病交加,哪来的香油与鸡蛋呢?  老王送“我”一瓶香油与一包鸡蛋。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香油与鸡蛋是计划供应的,供应对象与数量都有严格限定。老王有无户籍不得而知,即使有,因为老王是老光棍,供应数量应该很少,要攒一瓶香油和一包鸡蛋时间应该不会短。而鸡蛋是新鲜的,不像是慢慢积攒下来的。况且,老王病重,要花钱买药。病总不见好,几个月后他就去世了。是药不对症
期刊
初次见到“斯坦福狂鸭症”这个有意思的名词,我不禁会心一笑,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班上那些表面云淡风轻,暗地里却拼命刷题的学霸们。因此,我迅速被这个材料吸引,并展开了构思。  在我看来,“狂鸭”实际上是指那些对生活、生命抱有满腔热忱,而表面从容淡定的人们。他们纵然生得平凡、不为世人知,但仍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在时代的洪流里默默地努力着,用自己的赤子之心为世界带来一抹不一样的亮色。  因此,我选择了这样几个素材
期刊
就议论文写作来说,确立一个中心论点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全文仅有一个中心论点,剩下的皆为具体例子和名人名言,那么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吸引人的。好的议论文,除了有中心论点,还得有分論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分论点才真正体现一个作者的写作智慧。凡是写作高手,都善于拟定分论点,并使之合理分布,从而使文章产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议论文的分论点合理分布呢?  首
期刊
我读:这是《秋夜》开篇第一句话,也是《野草》除题辞外的第一句话。一反常规的叙述方式迅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使诗歌的主体——“枣树”,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印象大大加深。同时,重复用词突出了景色的单调,奠定了全诗寂寞孤立的情感基础。  我读:“只有”和“全”两个副词,塑造出一个在无边黑暗里独自消亡的“影”的形象。“暗”之广大与“影”之单薄形成的强烈反差,传达了一种庄严的牺牲精神。而愿意“独自远行”,不求青年
期刊
我在舟山的一个渔村长大,对于出海捕鱼一点也不陌生。推开二楼的窗户,我便能看到海边大大小小、挨挨挤挤的渔船。这些渔船中有一艘编号05522的远洋雷达渔船——我爷爷是这艘船的船长。夏天来临,我决定跟爷爷一起出海!  爷爷,为什么现在从事远海捕鱼的人越来越少了?  因为机械化大肆捕捞造成海洋渔业资源减少,鱼类种群恢复缓慢。另外,这个行当比较危险,年轻人不大愿意干了。  出发前的准备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出
期刊
大海深处究竟有什么?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清代有个画家兼生物学爱好者叫聂璜,他绘制了一本《海图错》,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其中一篇就介绍了神秘的“海和尚”。  在中国的古书中,到处可见“海和尚”的传说。这种海中的神秘生物长什么样,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直接把它等同于人头鱼身的人鱼。《广东新语》云:“人鱼雄者为海和尚,雌者为海女。”  有人说它像秃头的猴子。《子不语》写道,某渔民起
期刊
五月中旬,我再次乘坐从博德前往斯卡洛瓦的双体船。洋流和冬季风暴从海底卷起富含矿物质的冷水。太阳给了大海新的生命,海洋植物与浮游生物大量涌现。  斯卡洛瓦之外,海水是一片泛着乳白的浅绿色。许多海洋因其独特的颜色而得名。红海的名字八成来自红藻;白海每年的大多数时间都被冰覆盖;风暴将沙粒从戈壁沙滩刮到海上,黄海因此得名。没人说得清黑海是如何得名的,但其命名的年代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一种可能是,黑海之所以
期刊
大海中有一片片神秘的“热带雨林”。它们颜色各异,形状奇特,就像泡泡、鹿角、花朵……甚至外星生物!没错,它们就是珊瑚礁,是许多海洋动植物的家。  造礁的秘密是什么?  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那还用说,肯定和珊瑚有关。你也许早就知道,珊瑚看起来像植物,其实是一种腔肠动物。  珊瑚虫一边生长,一边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并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么大,它们一群一群地
期刊
看到决赛的四个赛题,我一下子就被独特而新奇的科幻自命题作文吸引——“地球上最后一批人”“火星毕达哥拉斯峽谷”“9点58分”……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充满科幻感和奇异感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我突然想起《行话:与名家论文艺》中米兰·昆德拉说过的一句话:“遗忘是存在于生命中的一种死亡形式。”便决定在这篇文章中探讨逝去与存在的话题。因此我赋予“9点58分”这一时间点以“地球被小行星撞击前32分钟”的含义,将主人公
期刊
本期主演  重耳 姜氏  赵衰 狐偃  友情客串  齐桓公 秦穆公  精彩预告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器晚成』的名人,比如周代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相传直到70多岁才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百里奚,同样是年过70才开始辅佐秦穆公开创霸业。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臣子中,在君主的行列里,也有『大器晚成』的例子,大名鼎鼎的晋文公重耳就是其中的典型。  1.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不得不在国外四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