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的异同与融合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中西方审美之共性,我真诚的热爱中国传统绘画之美,也热爱西方油画之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成就独立于世界艺坛而无愧,但自从国门开放,学习了西方绘画之优点,我们可以在比较中更认清了自已民族的特色、欠缺和不足之处。我相信民族的,地区的特色显然是由于长期历史的,地理的局限等生活环境所形成。我们只有相互借鉴,吸收双方之优势才能不断地丰富画面的内涵与形式,我相信宣纸上的用武之地将更宽广……
  关键词:民族特色 革新 融合
  油画的色感和浓郁与国画中线的风韵和流畅,彼此可不可以相互补充?我喜欢莫奈的草垛,池塘与垂柳,梵高的绿色丛林与星空,但他们的技法却不能表现我想画的竹林与流水.当我们在油画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将它放到水墨之中去,可能倒相对地解决问题了.同样道理,遇到在水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用油画试一试。
  一、中西方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思想、宗教、政治、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使中国和西方的绘画存在着很大差别。概括一点说就是西方更加注重写实,中国画更加注重意境。蔡元培先生说:“西方绘画接近于建筑,中国绘画接近于文学。”接近建筑就是接近造型,接近“看”的效果;至于中国画则是“读”的。
  首先,中西方绘画在工具材料上是不同的,中国画要用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墨、毛笔以及矿物颜料,在绢帛或宣纸上作画。一般是在案子上画的,有的画手卷、长卷、边卷边画,所以看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看,这叫“读”画。西方传统油画则是用油画颜料在木板、厚纸或布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覆盖力强,色彩丰富而鲜艳。能充分表现物象的形象、质感。他们总的来讲是在架子上画的,在壁上画的,是立起来看的,当然也有用其他方式画的。他们由于在架子上画,所以必须远看,常常退后看看,不对再改,所以其效果是上了墙以后的效果,隔着距离才能看出造型美的效果。
  其次,中西方绘画的造型语言是不一样的,中国画多以线来造型,线条中充满粗细、浓淡、干湿的节奏美感。在空间的处理上,按散点透视将不同的角度与时间观察对象所获得的感受及形象特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注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而在西方传统油画中多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画的光感强,立体感、质感强。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西方是定点写生,按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真实再现。努力在二维的空间中产生三维的真实幻想。
  再其次是中西方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中国绘画非常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的主观情感。总的来讲是重情感表现。它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形成了超于物象之外的画面意境。而西方传统油画更加重视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根基于“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宇宙观是“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
  二、中西方绘画之相似处
  达·芬奇的素描山水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颇为相似;波提切利的作品突出线造型,平面感,衣带飘摇感,不同于提香、拉斐尔等浑圆丰厚的立体氛围,独具东方情致。郁特利罗的作品给人以冷冷清清、凄凄切切及“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中国诗情,加之他表现手法中强调平面分割的对照以及线的效果,吻合了中国的品味。而中国传统的或民间的绘画中也同样可发现西方所探索的因素,近代除潘天寿外,虚谷作品中的几何构成及点、线、团块间的对照与联系也与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感异曲同工。
  中国没有“抽象”这个名词,而只有“写意”和“大写意”,其实“抽象”和“大写意”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西方绘画比较具体是加法的,东方则是概括的,综合的,是减法的。黑白其实就是抽象,因为自然界是有颜色的。
  三、中西方绘画之融合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中国画家在努力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不断的吸收外国传入的新技法,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多种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将意境提到了头等高度,意境蕴藏在物景中,到物景中摄取意境,必须经过一番去芜存菁以及组织结构的处理,否则这意境是感染不了观众的。国画中的云、雾、空白......,这些技法主要是为了使某些意境具体化、形象化,油画民族化,如何将这一与意境相关的艺术移植到油画之中去,是一个极重要而又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地模仿国画是东施效颦。而中国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又是组成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必然受到西方文化和民族本土文化的共同影响。
  彻悟东西方艺术精髓的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潘玉良,在审美领域中致全力于结合双方的优点和特色,创造了丰富、新颖的审美境界。他们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他们在传统绘画中从事形式感的革新,鞠躬尽瘁。
  中国油画在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中,以“写意”作为切入点,“汇中融西”,除了系统的吸收西方油画精华,还站在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把“写意性”作为其中国元素的核心融入其中,并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因素,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与现代意味,使他在理念上和趣味上与西方“表现性绘画”产生共鸣。而与之相呼应的是,西方油画也从东方文化中提取了自身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将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取向融入自己的油画中,在继承西方油画传统的同时,体现出“写意性”审美特征,走向“表现性”绘画风格。从而也使西方油画获得再生和发展。
  四、结语
  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其实是孪生兄弟,无论用油彩还是用水墨,工具虽不同,追求却一以贯之,最后还是落实到人民感情上。叛逆不一定是创造,但创造中必有叛逆。如果遇上传统与创新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则创新重于传统。从达·芬奇到马蒂斯,从吴道子到梁楷,都被证实为叛旧启新的结果。
其他文献
物理学起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因而物理学是地地道道的生活科学。所以,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实现教育的核心思想──“生活教育”。教学中,如何深入理解新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寻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化授课模式,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围绕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之科学展开思考与探究,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科技意识,进而更加有效地
期刊
摘 要: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是世界各国都会经历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不应该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弊端,应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积极影响中找到同时推进二者的方法,是二者兼容并济,互相促进。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化 兼容  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进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
期刊
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发生联系和同化,才能获得新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同化呢?从教材上讲要重视知识结构,从掌握知识的过程上讲要重视学习迁移规律的运用。  知识结构也就是知识规律。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认知结构,形成学习迁移。以语言规律知识为指导,就是为学生建立语文认知结构,通过学习迁移形成学生读写认知结构。  迁移是指学习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之
期刊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occurre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 business english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communication tools in the economic activity among countries. Transla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思想品德 新课改 教育模式 课堂效率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途径。进入20世纪90年
期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六十六岁(公元1206年) 时在镇江知府任上作。这是一首英雄词章,一曲慷慨悲歌,今日读来,依旧激动人心。当时南宋宰相韩侂胄当政,图谋北伐,并起用了赋闲二十年之久的辛弃疾。辛弃疾在镇江任内十五个月,做了许多伐金的准备工作,他反对冒失进兵,主张“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韩侂胄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结果一败涂地,与金订立了极为屈辱的《开禧和议》。辛弃疾虽然早已被免官解职,此
期刊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探究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不断学习、积极研究、实施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最优化教学。  关键词:培养兴趣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互动愉悦 和谐融洽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学校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学
期刊
摘 要:大提琴艺术的发展是漫长的。大提琴流淌的音乐包含着很多艺术大师的情感世界。随着大师们的印记我们感受到了大提琴无尽的美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大提琴 音乐 艺术大师  在音乐的发展史中,大提琴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品格。从大提琴几百年的发展可以发现,许多艺术大师对大提琴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情感,并为它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大提琴产生于16世纪,它的前身是低音膝琴,当时琴弦的数量并不固定,大多是根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功能和在高尔夫球场上整体和局部的运用,指出要把园林植物与高尔夫球场的用途及造景要素相结合,创造出满足功能并具有特色的高尔夫园林景观。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 园林植物 景观  高尔夫——“GOLF”,取义绿色、氧气、阳光、步履或是友谊,高尔夫运动是现代生活中一项时尚运动,是人们漫步天然、优雅、开阔的绿色之中,享受天地自然,陶冶情操,自我挑战的最佳选择。一个标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网上论坛、虚拟社区、博客空间也随之兴起,而以校内网为首的校园SNS社区也逐渐流行,由校内网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也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而本文是从法理学角度分析社会互动这一理论,并用法律分析校内网的使用者的网络社会互动行为。在法社会学中,这些群体在年龄、爱好、社会价值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被称为同辈群体。本文以研究法与社会相互关系,兼具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性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