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场所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力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这段时期的艺术在方方面面都拓宽了艺术的维度。例如场所的出现,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更是加强了艺术作品与今天的艺术家们强有力的关联。对于任何人来说,来自何地和现居何处都是两个最重要的事实。场所可能是个人身份的一个核心层面。艺术家的地理历史影响着其艺术的表象和意义。但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表现出一种对场所本身的高度意识。
  对于我们这种不具备艺术家敏锐意识的大多数平凡人来说,除了地图上的那小小一点,场所到底是什么?时间和空间在一个场所里汇合为一体。场所包含隐喻和象征意义,这种意义比特定地形景观或建筑式样的表面形貌更为深刻。同时,艺术存在于场所中。古往今来,这个事实构成了无数艺术品产生的美学影响的基本组成部分。艺术与场所这一概念的结合也萌发了许多以此为主体的流派。大地艺术这一流派就这其中的代表。
  大地艺术是当代艺术场所主题的重要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极简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親密无间的联系。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所以又有地景艺术之称。早期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
  20世纪下半叶最有创造力的大地艺术家无疑是克里斯托夫妇。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是当代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从来不出现在画廊、美术馆、展厅或艺术品拍卖会上,而是矗立在大地与自然之间,既让人叹为观止,又如惊鸿一瞥,稍纵即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们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山谷、海岸、大厦、桥梁、岛屿,让公共建筑和自然界呈现熟悉又陌生的浩然景观。这些无法定义艺术品范畴的艺术项目,介于建筑、雕塑、装置、环境工程之间,成为大地艺术杰出的代表,而这对艺术伉俪近五十年的创作传奇,更是当代艺术史上的奇绝一笔。1962年,克里斯托夫妇创作了第一个户外作品《铁幕,油漆桶墙》,这是用240个油桶做了一个临时围墙,将塞纳河边的威斯康辛小街塞了八小时。这一作品是为了呼应柏林墙的建立,克里斯托作为来自东欧饱受流亡之苦的艺术家,对冷战时期欧洲的分裂颇有感触,这样一件艺术作品既是对现实场所的改造与映射,也是艺术家自己个人内心精神场所的反映,这个具有“反柏林墙”寓意的作品,让他们名震法国。1964年两人定居纽约,踏上他们惊世的“包裹艺术”之旅。他们一开始就介入了大地艺术,创作了《包裹海岸》(1969年)、《飞篱》(1973年)等重要作品。他们迷上了“包裹”的艺术,1983年的作品《包裹岛屿》,花费了300万美元,用800万平方英尺闪光的、粉红色的聚丙烯织物围住了11个小岛,把它们变成仿佛浮在水面的大睡莲。上千人乘坐商用飞机在高空见证了这件作品的美妙,这件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1995年6月17日,克里斯托夫妇的又一件惊世之作——《包裹德国国会大厦》变成了现实,展示期间,共有400万人观赏了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为此,克里斯托夫妇用了24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地游说190位德国议员,说服了德国3大政党中的大多数人,并且不厌其烦地修改方案,耗费了1000多万美元巨资!2005年,克里斯托夫妇又在纽约中央公园实现了他们筹备26年的巨型作品《门》,在苦苦等待了数届纽约市长的轮换后,终于得到纽约市政府的批准。他们在中央公园的走道上树立起7503道由聚乙烯制成的门,每道门都悬挂这一块橙色帘幕,绵延37公里,穿越整个中央公园,从第59街到110街,如同一条“橙色的河流”,为纽约萧肃的冬天加了一道亮色。这座花费2100万美元建造的纽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品仅存在16天,而在市长布隆伯格看来,它能与罗马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飘》相媲美,是一件“永恒的杰作”。
  地景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受众群体比较广,他对于其它传统艺术的形象也非常广。地景艺术的艺术品所用的材料均取之天然而多样化,创作步骤有点像建筑设计一般,但它比较侧重整体的自然美和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这就启发我们不仅要审视场所,更要寻找场所。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将场所扎根于传统之中,中国画中的山水,构画的也是场所,历朝历代的各大名家,在构画山水的过程中都基于想要表达自己的内心,在画面的表达上也是如此,所以显示在画面上的场所也以此为目的来塑造。他们就需要审视场所,寻找场所,不管是眼中之景还是胸中之景最终经过提炼才能画到纸上。场所在不同的时代的艺术中存在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古代场所与建筑和雕塑艺术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一个艺术空间;在文艺复兴时期,场所与绘画结合,存在于壁画等画面之中;在现代艺术中,场所走向更加自然化、通俗化的趋向,这种趋向看似弱化了场所的艺术化,但是更加能贴近艺术欣赏者,这也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趋向。
  作者简介:孙伟垠(1994.10—),女,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
其他文献
【摘要】倪瓒,字云林,元四家之一。在山水画方面造诣深厚,师承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并加以发展,其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同时也提出不少绘画艺术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聊以写胸中逸气”等,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本文从“自娱说”出发,探究倪瓒的艺术创作情怀。  【关键词】元四家;倪瓒;自娱说;娱乐功能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中原的时代,蒙古族统治者们把人分为十等,而文人是次于娼
期刊
儿时的夏夜,我在奶奶的怀中不知多少次听过“白鸭山金街”的故事。  说的是:龟峰山自成长的年代,吃尽人世间很多宝贵的东西,最后因贪吃太阳而遭雷公天劈。龟峰山吃下宝贵东西最后顺肠西下,流到白鸭山,在白鸭山腹内形成一条金街。白鸭山西壁的大石缝是金街的大门,开启大门的钥匙是条长达丈二的丝瓜……  相传古时候有白果、白臬、白棠三兄弟来此谋生,因老二定居山上,故名白臬山。  白臬结草为庐,开垦荒地,种粮种菜,
期刊
【摘要】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把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学的总目标之一。为了儿童一生的发展,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充分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习惯是从实践  里养成的,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写一篇文章,就语文方面说,用一个字,用  一个词,写一个句子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软装的发展,新中式软装开始兴起。相比起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虽然气势恢宏、壮丽华贵、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而新中式风格的出现使古典风格融入现代生活,既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来体现,同时又兼顾现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体现出现代的包容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软装饰;新中式;室内设计;应用  引言:  新中式风格是中式风格与现代
期刊
一般情况下,举办商业性演唱会中有可能涉及到的费用项目,大致可归纳为9项。  1、制作费用  演唱会的制作费用大致包括:舞美费用、搭台、灯光、音响、视频制作、歌手服装、编曲、杂费等。演出公司和经纪公司根据不同的合作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负担演唱会的整体制作费用。根据近几年演出市场中的演唱会制作成本来看,一般情况下在体育馆举办的商业性演唱会制作费在40-100万之间,在体育场举办的商业性演唱会制作费用
期刊
【摘要】顾恺之作为我国早期的绘画家,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传神论”及“形神兼备”思想,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绘画发展,更为我国的传统美学论证提供了重要论据。  【关键词】顾恺之画论;人物画的“传神论”思想;山水画的突破  引言:  顾恺之的画论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三篇画论著作都对其同代及后世的美学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戏曲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非常重视,传统戏曲服装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戏曲表演中的戏曲服装具有非常明显的符号感、夸张性、写意性、形式美以及装饰性等几大审美特征,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通过对传统戏曲服装的系统梳理,在掌握了戏曲表演基础的情况下,戏曲服装设计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树立创新意识问题。  【关键词】戏曲;服装设计;创新  戏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之一,是我国传统
期刊
【摘要】赵孟頫这位杰出的书法家,从元代书坛言,称雄一世,正如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云:其“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作出了卓越的书法审美创造,他可与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相提并论。  【关键词】传统中国艺术;审美特征;赵孟頫书法  一、书法的艺术性特征  书法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传统性,传统是书法赖以发展与创新的基石。没有传统的书法,那就不
期刊
【摘要】张大千的绘画享负盛名,是中国近代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画家。本文首先对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进行简要分析,并就201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张大千艺术展来分析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张大千;艺术展;两岸美术交流;活力;前景  张大千是近代中国享负盛名的画家,即便是步入了21实际,其艺术声名非但没有削减,而且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在绘画风格上张大千的表现形式多样,时而气势磅礴、时而
期刊
【摘要】从感官意识角度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及应用研究。对意识进行深入分析,并解读意识中主观与客观关系,从意识角度切入,探讨感官意识对艺术设计的创作与影响过程,基于对感官意识的理解,探讨艺术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意识;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感官意识在艺术设计中应用  一、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指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按照生物学的解释,人的意识产生于脑部。人的大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