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及稀有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意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在沪教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取,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经验上,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图1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如图1)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事实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1/5。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入过量的红磷。红磷要过量,以使瓶中密封的氧气反应完全,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又可以说明瓶内的氮气、稀有气体不易溶于水。在学生学习“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后,可让学生探究如何制取氮气与稀有气体。
  首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能否把瓶内的氮气与稀有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广口瓶内少量的二氧化碳如何被除去从而制得较纯的氮气及稀有气体?如何把广口瓶内的剩余气体“赶”出来?用什么方法收集这些气体?
  其次,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及小组交流讨论,从已学的二氧化碳内容很容易知道:只要把烧杯中的水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就可除去广口瓶内少量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瓶内的剩余气体不溶于水的特点,往广口瓶内注入水,利用瓶内的液面上升,便可把上部气体(氮气及稀有气体)排出;至于气体的收集,学生可以联系已学过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方法,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然后,探讨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完成后,为了不让外界空气进入到广口瓶内,应在塞紧广口瓶的橡皮塞上插入一支注满水的大注射器,或预先在橡皮塞上再打一孔,装上带橡皮管的玻璃管(在做“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橡皮管要用止水夹夹住,防止与外界相通;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后,再连接上带有单孔橡皮塞的装满水的矿泉水瓶,通过挤压矿泉水瓶,往广口瓶内注水);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后,撤去图1右侧的烧杯及玻璃导管,改用排水法收集瓶内的气体。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该实验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夹紧止水夹,做“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3.夹紧两个止水夹,连接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用注射器不必此步骤)和排水收集气体的装置;4.挤压矿泉水瓶(或推压注射器活塞),收集氮气及稀有气体;5.探究所制得的气体的一些化学性质(如:与镁、木炭能否反应)。
  以上是对上教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分析、拓展与实践,通过学生学过的实验知识,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再分析,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该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对构建学生学科的情感体系提出了要求,对开展探究性教学、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文精神提出了要求。窥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探究、创新和综合类的具有“化学味”的化学实验题备受关注,成为命题的新亮点。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知识背景,进一步开展多维探究的化学实验题也是其中的一类常见试题。为此,我们应让学生熟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从而有效解答相关实验题。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学大纲对教师的要求。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不可能相同,教师在课堂上又难以让所有学生都掌握所讲授的内容,这就有了学困生。有了学困生,课堂上少了些生机、少了些和谐。如何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创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这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头疼问题,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总结了一些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成因及应对策略,现提出来与同仁们共勉。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如何才能把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落实到位呢?作为一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探索,构建高效优美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要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意思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启发、诱导、教育学生,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学生的创新发现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
在新的课程改革体系中,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既是改革的目标,更是促進教改的手段;既是课程改革的追其结果,更是教学改革深化实施过程;既培养了教师的教改意识,更提升了教师的教改能力。持续健康发展是校本教材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动态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校汽修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个体变为团队,由散乱到规范一步步成长起来。下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标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涵的课堂教学.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有关它的知识也贯穿于中学有机化学的始终。因此,分析、判断、列举、书写同分异构体也就成为有机化学的常考热点,有关这一部分命题的核心是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和其数目多少的判断。下面笔者试从这两个方面浅析其常用的解题思维方法、技巧和规律。一、列举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插入法。“插入法”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书写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在结构上很多有机物可以看成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的弊端,而大容量的强化训练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变题海战术为轻负优质、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是我们改进初中复习课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一、理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
绪论课是第一堂高中物理课,是一堂重要的课。学生既对高中物理及其学习方法充满好奇,又因很多学生听说过“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对能否学好对高中物理有一定的担心。绪论课的教学设计既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本文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法分析】  运用多媒体展示趣味物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认识
作为物理教师,要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或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说”的第一阶段。当在课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由于忽视了教学反馈。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也曾做过一个“蒙上眼睛画线段”的有趣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准确、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馈的途径及其原则。一、反馈途径1.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