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发展机遇,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服务是学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应进行多元化组配的综合建设,实现从文献组织到知识与信息组织的转变,除了根据本馆的特藏,将已积累的文献资源转换为数字化资源并上网服务外,还应利用网上资源来补充、丰富馆藏。
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所谓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充分做好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信息环境建设是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
1、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库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数据库资源是文献、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延伸。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库环境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网络版数据库、镜像数据库等。其中镜像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系统使用,是在几个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置镜像服务器,提供一种文献的几个拷贝,供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读者使用,下载和浏览文献的速度更快。建立不同层次的多种数据库,是丰富馆藏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
2、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
由于因特网是开放型的全球网络,任务团体和个人都可以
往互联网上添加信息,信息资源数量繁多,知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面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资源,要求每一个用户自己去网海中搜寻满足所需的网络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搜集和发散地,理应肩负多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并提供给读者使用的职责。要主动为教师和学生收集整理网上的信息知识,节约他们的时间,做好服务工作。
3、图书馆应加强与专家学者的合作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必须由采访部、专家学者、服务于一线的图书馆馆员共同参与。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使馆藏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形成差距,造成一些馆藏文献信息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要求。当今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很快,读者要求图书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文献要新、广、准,报道的学科前沿信息覆盖面要广,文献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专家学者即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由于专家学者对科学发展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采用不同方式求得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的指导和参与。图书馆可定期请专家学者对馆藏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估,汇集专家学者建议,制定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4、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要求馆藏资源数字化,社会资源馆藏化,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已不再仅仅是自己“收藏”的文献信息,还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向馆外“获取”的文献信息。因此,对一个图书馆来说,主要的不是在乎拥有了多少资源,而是能否让每一位读者从拥有这些资源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加入互联网,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同时该馆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另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这种不受时空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资源的服务方式,使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空间和服务空间得到拓展,全球资源共享已成为现实。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有的馆际互借和业务协调关系进行信息资源的互访,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馆藏重点,切实加强采访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共享体系。这种分布式共享体系既能避免重复采集和收藏,有利于调动各图书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馆藏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坚持以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原则,在结构化、模块化基础上充分考虑集约性、通用性和社会性。在建设馆藏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建设,把研究级的特色藏书,优先建库,形成特色全部上网。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信息资源,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各种系统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引进、使用信息资源,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
(二)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对策
学校图书馆是面向教学和科研、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有相当多的是多种学科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的信息。在提供综合信息资料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建立和健全适应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改革的服务目标。
1、开展深层次服务
对各种信息资源分类、整理,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文献、知识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图书馆应加强用户调查研究,掌握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所以应以学校用户群为重点,兼顾社会用户,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做好对信息资源的采撷、分类、整理、分析鉴别、述评、索引、文摘等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是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2、开展网络化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庞大,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源。随着学校图书馆web站点的建立,使图书馆拓展了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服务平台,使快捷、方便、高效的网上服务成为可能。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內阅、外借及书目查询服务,还要根据本校的专业优势和重点发展学科,建立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网上书目查询系统,利用网络开展电子邮件,网络化信息检索、网上文献传输等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3、建立多种链接,发展多元一体化服务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评价学校图书馆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是文献信息的传递职能发挥如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传统服务方式,以新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在做好各项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各项服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使之形成整体配合的有机体,形成多元一体化的服务手段。
多元一体化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强调的是使读者得到最便捷、周到、省力、高效的服务。在服务时间、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力求对读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网络的超链接功能,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有序的将网络版的书目数据库、馆藏目录、期刊目次、文献传递服务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比如,在检索方面,集各种文献的检索以及各种手段的检索为一体;在读者培训方面,集用户导读、情报检索培训为一体等。多元一体化服务应当是开放式的服务,是以文献信息服务的自动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只有在此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多元一体化服务。
4、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应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学校图书馆不去借用外力,不去享用已有的社会劳动成果,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再大的图书馆也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收集齐全,无法包揽所有信息资料的处理。因此,资源共享在图书馆之间已经形成了共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以往在学校图书馆之间开展不多,现在应大力开展。应建立起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学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
(一)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应进行多元化组配的综合建设,实现从文献组织到知识与信息组织的转变,除了根据本馆的特藏,将已积累的文献资源转换为数字化资源并上网服务外,还应利用网上资源来补充、丰富馆藏。
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所谓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充分做好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信息环境建设是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
1、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库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数据库资源是文献、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延伸。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库环境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网络版数据库、镜像数据库等。其中镜像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系统使用,是在几个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置镜像服务器,提供一种文献的几个拷贝,供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读者使用,下载和浏览文献的速度更快。建立不同层次的多种数据库,是丰富馆藏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
2、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
由于因特网是开放型的全球网络,任务团体和个人都可以
往互联网上添加信息,信息资源数量繁多,知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面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资源,要求每一个用户自己去网海中搜寻满足所需的网络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搜集和发散地,理应肩负多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并提供给读者使用的职责。要主动为教师和学生收集整理网上的信息知识,节约他们的时间,做好服务工作。
3、图书馆应加强与专家学者的合作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必须由采访部、专家学者、服务于一线的图书馆馆员共同参与。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使馆藏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形成差距,造成一些馆藏文献信息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要求。当今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很快,读者要求图书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文献要新、广、准,报道的学科前沿信息覆盖面要广,文献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专家学者即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由于专家学者对科学发展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采用不同方式求得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的指导和参与。图书馆可定期请专家学者对馆藏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估,汇集专家学者建议,制定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4、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要求馆藏资源数字化,社会资源馆藏化,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已不再仅仅是自己“收藏”的文献信息,还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向馆外“获取”的文献信息。因此,对一个图书馆来说,主要的不是在乎拥有了多少资源,而是能否让每一位读者从拥有这些资源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加入互联网,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同时该馆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另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这种不受时空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资源的服务方式,使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空间和服务空间得到拓展,全球资源共享已成为现实。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有的馆际互借和业务协调关系进行信息资源的互访,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馆藏重点,切实加强采访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共享体系。这种分布式共享体系既能避免重复采集和收藏,有利于调动各图书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馆藏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坚持以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原则,在结构化、模块化基础上充分考虑集约性、通用性和社会性。在建设馆藏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建设,把研究级的特色藏书,优先建库,形成特色全部上网。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有的信息资源,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各种系统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引进、使用信息资源,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
(二)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对策
学校图书馆是面向教学和科研、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有相当多的是多种学科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的信息。在提供综合信息资料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建立和健全适应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改革的服务目标。
1、开展深层次服务
对各种信息资源分类、整理,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文献、知识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图书馆应加强用户调查研究,掌握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所以应以学校用户群为重点,兼顾社会用户,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需求的特点,做好对信息资源的采撷、分类、整理、分析鉴别、述评、索引、文摘等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是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2、开展网络化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庞大,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源。随着学校图书馆web站点的建立,使图书馆拓展了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服务平台,使快捷、方便、高效的网上服务成为可能。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內阅、外借及书目查询服务,还要根据本校的专业优势和重点发展学科,建立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网上书目查询系统,利用网络开展电子邮件,网络化信息检索、网上文献传输等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3、建立多种链接,发展多元一体化服务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评价学校图书馆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是文献信息的传递职能发挥如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传统服务方式,以新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在做好各项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各项服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使之形成整体配合的有机体,形成多元一体化的服务手段。
多元一体化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强调的是使读者得到最便捷、周到、省力、高效的服务。在服务时间、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力求对读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网络的超链接功能,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有序的将网络版的书目数据库、馆藏目录、期刊目次、文献传递服务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比如,在检索方面,集各种文献的检索以及各种手段的检索为一体;在读者培训方面,集用户导读、情报检索培训为一体等。多元一体化服务应当是开放式的服务,是以文献信息服务的自动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只有在此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多元一体化服务。
4、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应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学校图书馆不去借用外力,不去享用已有的社会劳动成果,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再大的图书馆也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收集齐全,无法包揽所有信息资料的处理。因此,资源共享在图书馆之间已经形成了共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以往在学校图书馆之间开展不多,现在应大力开展。应建立起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学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