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毕业以后将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学好基础性学科对于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倡导创新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育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创新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同等重要。现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关键所在。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所在就是要强烈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职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进校门,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理,当然这种好奇的心理是好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又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心的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谈起,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教师则要善于发掘这些优点,将这些优点转化为学生提高自己进步的目标,不能为所谓的教学进度而不顾及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思考“跳一跳摘桃子”,将学生的进步作为鼓励,这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来提高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首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受和加工信息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其次,逐渐转变传统以课本、课堂为中心“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等机械教学方法,而不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为教学主导思想,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讲、练、考”,结果使许多学生在如此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中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这种具有显著职业特征的职场需求背景下,教师都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着力加强学生的知识建构。
3 将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以强化数学的应用能力
训练课程教材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课程结构制约着人才素质结构,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面,教材的内容反映着时代的要求,现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积极向上、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推进作用的例子,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数学体系,先教好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将那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和计算进行简化,加进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各类应用型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购买商品房时,人们向银行按揭贷款,每月还银行的钱是如何计算?还清贷款时被银行多拿了多少钱?让学生应用数列知识来解答。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懂得如何“应用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类贴近生活的作业十分感兴趣,每位学生都会自觉去完成,这对学好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4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发散思维是其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一是流畅性,指的是心智活动畅通少阻,迅速灵敏,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信息,它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二是变通性,指思考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三是独特性,指思考时能独辟蹊径,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运用“观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运用一题多变可以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一题多解可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等,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数学对象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5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开放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得到不同的答案,活跃学生思维,无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穿插一些开放型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 将现有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尤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学同样有巨大的变化,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特点,运用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导的教和学,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努力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名数学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学活动课,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在此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也就是数学课程的内在价值。
7 结语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富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同时,既锻炼提高自己,又在不断的创造实践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杜晓平.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浅见[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
[2] 陆俭蕊.论中职数学教学生生活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7).
[3]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Z].
[4] 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 继续教育[J].2006(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育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创新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同等重要。现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关键所在。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所在就是要强烈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职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进校门,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理,当然这种好奇的心理是好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又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心的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情谈起,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教师则要善于发掘这些优点,将这些优点转化为学生提高自己进步的目标,不能为所谓的教学进度而不顾及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思考“跳一跳摘桃子”,将学生的进步作为鼓励,这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来提高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首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受和加工信息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其次,逐渐转变传统以课本、课堂为中心“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等机械教学方法,而不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为教学主导思想,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讲、练、考”,结果使许多学生在如此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中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这种具有显著职业特征的职场需求背景下,教师都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着力加强学生的知识建构。
3 将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以强化数学的应用能力
训练课程教材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课程结构制约着人才素质结构,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面,教材的内容反映着时代的要求,现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积极向上、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推进作用的例子,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数学体系,先教好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将那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和计算进行简化,加进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各类应用型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购买商品房时,人们向银行按揭贷款,每月还银行的钱是如何计算?还清贷款时被银行多拿了多少钱?让学生应用数列知识来解答。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懂得如何“应用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类贴近生活的作业十分感兴趣,每位学生都会自觉去完成,这对学好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4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发散思维是其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一是流畅性,指的是心智活动畅通少阻,迅速灵敏,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信息,它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二是变通性,指思考时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三是独特性,指思考时能独辟蹊径,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运用“观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运用一题多变可以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一题多解可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等,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数学对象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5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开放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得到不同的答案,活跃学生思维,无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穿插一些开放型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 将现有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尤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学同样有巨大的变化,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特点,运用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导的教和学,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努力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名数学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数学活动课,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在此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也就是数学课程的内在价值。
7 结语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富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同时,既锻炼提高自己,又在不断的创造实践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杜晓平.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浅见[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
[2] 陆俭蕊.论中职数学教学生生活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7).
[3]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Z].
[4] 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 继续教育[J].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