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后现代社会旅游地的无差异化必然导致城市旅游的蓬勃兴起,而后现代社会旅游吸引物的普遍化、游客文化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变化也给城市旅游带来新的挑战。城市旅游在城市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文明状况与生态环境方面都得寻求新的对策,以应对后现代旅游更高的需求。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城市旅游 株洲
在后现代社会中,旅游活动和其他文化活动没有差别,无差异化是后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人们在旅游时间、空间、旅游体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时间方面,旅游活动与日常活动不再有明显的区分,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作为游客存在;在空间方面,旅游地点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相融合,自己的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主要的旅游产品是他们的传统文化,人们不必在旅游场所和工作地之间徘徊,而成为自己城市的游客。旅游体验方面,游客的体验更强调个体性,由过去对差异化目的地和新奇体验的追求,转移为人们在熟悉的城市日常空间里,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享受的高追求。正因为这样,城市旅游蓬勃发展,许多重要的城市正从旅游客源地积极发展成为“城即景、景即城”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发展,对城市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文明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后现代社会新旅游的情况下,以新特区湖南株洲为例对城市旅游发展进行探讨。
一、城市旅游资源
后现代社会,旅游吸引物的普遍化,要求“城即景、景即城”。不仅公园、景区等传统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分布于城市各角落的街道,厂矿企业、历史建筑或是现代建筑都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地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性,不再依托差异化的景观实体,人们日常工作、娱乐、休闲、运动等活动场所都可以作为旅游地;大型的购物场所更是促进了混合型旅游地的发展,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活动的超大型室内购物场所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如深圳华润万象城;加拿大西部的爱德蒙顿购物中心每年吸引近千万人到此观光旅游,成为继迪斯尼和迪斯尼世界的第三大著名旅游地。
随着后现代旅游思想的出现,人们对虚构景观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旅游吸引物即使是虚拟的,游客仍然在追求一种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存在着主观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目标客体的真实存在,是由旅游活动激发的存在的真实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尽管是为商业目的而建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美国文化的标志,虚构的景观不再意味着毫无意义。
旅游资源的普遍化,要求市容的美观与整洁。株洲市基础设施规格标准不高,“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各大街小巷绿化美化还不够;历史建筑太少;厂矿企业形象意识不够强烈;购物场所的购物休闲环境难得尽如人意;现有的14座公园,整洁、优美、舒适度均有待加强。后现代社会,旅游业投入产出模式已从“低投入、高产出”模式转变成“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模式。发展旅游业,没有高投入就没有高产出,株洲市在城市建设改造中,还得进一步加强亮化、美化,按照“城即景、景即城”的标准,使城市道路景观化、城市设施完善化、交通网络化、街道园林化、标志系统规范化、建筑风格独特化,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艺术化,以打造株洲美丽新特区。另外,株洲由于高级别人文旅游资源少,可考虑建设虚拟旅游吸引物,从市场需要出发建设高科技少年宫,即集科技展览、实验培训、文娱康乐、团队活动四大功能,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化少年宫。
二、城市文化底蕴
人类对于旅游的最初向往本身便是文化事件,文化是旅游之所以成为人类一种生活方式的根基。旅游需求和旅游活动正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的高层次需求及其满足。事实证明,没有文化内涵和缺乏文化品位的城市很难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后现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高等”文化逐步演变成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高更广。发展城市旅游必须要重视历史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挖掘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并针对现代人审美需求,在包装中加入现代元素、融合时尚气息,打造为城市旅游精品。
株洲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包装还有待大大提高。株洲是建国后诞生的工业新城,历史文化积淀不深,文化底蕴上呈现弱势。株洲旅游目前正发展的“古、绿、红、蓝”,在市区就只有“蓝”色工业文明。株洲城市旅游一要做大做强“蓝”色工业文化,株洲城市因工业而产生、因工业而发展,株洲市发展史的主旋律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壮大史。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有五十多个“全国第一”,新中国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都诞生于此。工业是株洲历史抹不去的痕迹。可以成立工业博物馆,记载株洲产生发展腾飞的历程;做大做强现有大型工业企业,使之成为株洲市的名片。二要做大做强“古”文化。“古”文化不仅包括即内涵深厚、源远流长的炎帝农耕文化;另外,荷塘区的婆仙文化、仙庾文化、老莱子“孝”文化,株洲县的空灵岸(与杜甫的因缘)以及空洲岛传说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经过挖掘与现代化包装,都可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
三、城市文明状况
文明状况主要指城市居民对旅游、环境、文化交往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包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当地人与游客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当地人的文明好客可能是吸引回头客的原因,不好的印象则会失去包括旅游者及其周围潜在游客在内的一大批游客。所以当地居民的文明,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营销能否成功。在后现代旅游中,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确认和选择身份的工具,成为一个表现消费者优越性的地位商品。人们将自我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与旅游地相联系,并在旅游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个人内在的需求。游客通过高质美好的旅游活动将自己区别于他人,并将之作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体验和形成新的身份地位,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在后现代社会,城市旅游对城市文明与市民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株洲城市旅游刚刚起步,市民旅游意识有待加强。城市文明与市民对旅游者的友好以及对旅游业的支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会议、新闻媒体、学习等方式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提高市民对大力发展旅游业意义的认识,增强市民的旅游产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为城市旅游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民礼仪修养教育,创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城市要积极申办大型活动,并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创建文明城市。95年日本福冈大运会等的成功就在于有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深圳在申大过程中,市民参与的热情很高、贡献很大,这都充分展现了一个积极开放地区的文明形象。青岛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城市,以“新奥运、新青岛”为主线,坚持把广大市民参与举办奥帆赛的热情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巨大力量。让市民从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排队礼让、诚信服务等身边的细节做起,在全市营造“微笑迎奥运,文明你我他”的良好氛围。
四、城市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存度极大的产业。旅游就是享受阳光、空气及洁净的空间,以获得高度松懈与休闲;生态环境是旅游者受到感染与教育的地方,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主要区别在于后现代主义以环境为背景,或者说更关注环境,在追求对环境给予同时追求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它永久的惠及人类。后现代旅游强调远离传统的大众打包式的旅游发展方向,试图通过对个性旅游、小众旅游的探讨来改变人们在日常的时空里实现和享受旅游的过程,避免对环境任意的改造和破坏。由于后现代旅游活动强调在日常的时空中进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后现代旅游所推崇的责任旅游、绿色旅游与品质旅游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病和种种弊端:污染、热岛效应、拥挤的空间。株洲城市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株洲市工业污染较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株洲的印象还是“噪声+烟筒”的工业城市。近几年该市通过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申报,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与蓝天工程使得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在虽然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帽子,但空气质量不容乐观。湘江水流污染与某些片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道路路面脏乱,绿化单一,绿化质量低。袖珍绿地少,零星空间绿化率低。株洲城市生态环境应网络式改善提升,即以交通网络为基础,以社区为基点,花大气力全面整治,真正实现净化、绿化、美化。
参考文献:
[1]陈兴中 郑柳青:旅游活动“六要素”新论[J].人文地理.2007,(5)
[2]潘秋玲 丁 蕾:后现代社会下的旅游新趋势[J].人文地理.2007, (5)
[3]刘 住 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J].2008,(1)
[4]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城市旅游 株洲
在后现代社会中,旅游活动和其他文化活动没有差别,无差异化是后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人们在旅游时间、空间、旅游体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时间方面,旅游活动与日常活动不再有明显的区分,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作为游客存在;在空间方面,旅游地点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相融合,自己的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主要的旅游产品是他们的传统文化,人们不必在旅游场所和工作地之间徘徊,而成为自己城市的游客。旅游体验方面,游客的体验更强调个体性,由过去对差异化目的地和新奇体验的追求,转移为人们在熟悉的城市日常空间里,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享受的高追求。正因为这样,城市旅游蓬勃发展,许多重要的城市正从旅游客源地积极发展成为“城即景、景即城”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发展,对城市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文明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后现代社会新旅游的情况下,以新特区湖南株洲为例对城市旅游发展进行探讨。
一、城市旅游资源
后现代社会,旅游吸引物的普遍化,要求“城即景、景即城”。不仅公园、景区等传统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分布于城市各角落的街道,厂矿企业、历史建筑或是现代建筑都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地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性,不再依托差异化的景观实体,人们日常工作、娱乐、休闲、运动等活动场所都可以作为旅游地;大型的购物场所更是促进了混合型旅游地的发展,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活动的超大型室内购物场所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如深圳华润万象城;加拿大西部的爱德蒙顿购物中心每年吸引近千万人到此观光旅游,成为继迪斯尼和迪斯尼世界的第三大著名旅游地。
随着后现代旅游思想的出现,人们对虚构景观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旅游吸引物即使是虚拟的,游客仍然在追求一种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存在着主观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目标客体的真实存在,是由旅游活动激发的存在的真实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尽管是为商业目的而建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美国文化的标志,虚构的景观不再意味着毫无意义。
旅游资源的普遍化,要求市容的美观与整洁。株洲市基础设施规格标准不高,“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各大街小巷绿化美化还不够;历史建筑太少;厂矿企业形象意识不够强烈;购物场所的购物休闲环境难得尽如人意;现有的14座公园,整洁、优美、舒适度均有待加强。后现代社会,旅游业投入产出模式已从“低投入、高产出”模式转变成“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模式。发展旅游业,没有高投入就没有高产出,株洲市在城市建设改造中,还得进一步加强亮化、美化,按照“城即景、景即城”的标准,使城市道路景观化、城市设施完善化、交通网络化、街道园林化、标志系统规范化、建筑风格独特化,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艺术化,以打造株洲美丽新特区。另外,株洲由于高级别人文旅游资源少,可考虑建设虚拟旅游吸引物,从市场需要出发建设高科技少年宫,即集科技展览、实验培训、文娱康乐、团队活动四大功能,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化少年宫。
二、城市文化底蕴
人类对于旅游的最初向往本身便是文化事件,文化是旅游之所以成为人类一种生活方式的根基。旅游需求和旅游活动正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的高层次需求及其满足。事实证明,没有文化内涵和缺乏文化品位的城市很难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后现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高等”文化逐步演变成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高更广。发展城市旅游必须要重视历史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挖掘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并针对现代人审美需求,在包装中加入现代元素、融合时尚气息,打造为城市旅游精品。
株洲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包装还有待大大提高。株洲是建国后诞生的工业新城,历史文化积淀不深,文化底蕴上呈现弱势。株洲旅游目前正发展的“古、绿、红、蓝”,在市区就只有“蓝”色工业文明。株洲城市旅游一要做大做强“蓝”色工业文化,株洲城市因工业而产生、因工业而发展,株洲市发展史的主旋律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壮大史。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有五十多个“全国第一”,新中国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都诞生于此。工业是株洲历史抹不去的痕迹。可以成立工业博物馆,记载株洲产生发展腾飞的历程;做大做强现有大型工业企业,使之成为株洲市的名片。二要做大做强“古”文化。“古”文化不仅包括即内涵深厚、源远流长的炎帝农耕文化;另外,荷塘区的婆仙文化、仙庾文化、老莱子“孝”文化,株洲县的空灵岸(与杜甫的因缘)以及空洲岛传说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经过挖掘与现代化包装,都可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
三、城市文明状况
文明状况主要指城市居民对旅游、环境、文化交往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包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当地人与游客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当地人的文明好客可能是吸引回头客的原因,不好的印象则会失去包括旅游者及其周围潜在游客在内的一大批游客。所以当地居民的文明,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营销能否成功。在后现代旅游中,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确认和选择身份的工具,成为一个表现消费者优越性的地位商品。人们将自我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与旅游地相联系,并在旅游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个人内在的需求。游客通过高质美好的旅游活动将自己区别于他人,并将之作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体验和形成新的身份地位,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所以,在后现代社会,城市旅游对城市文明与市民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株洲城市旅游刚刚起步,市民旅游意识有待加强。城市文明与市民对旅游者的友好以及对旅游业的支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会议、新闻媒体、学习等方式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提高市民对大力发展旅游业意义的认识,增强市民的旅游产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为城市旅游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民礼仪修养教育,创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城市要积极申办大型活动,并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创建文明城市。95年日本福冈大运会等的成功就在于有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深圳在申大过程中,市民参与的热情很高、贡献很大,这都充分展现了一个积极开放地区的文明形象。青岛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城市,以“新奥运、新青岛”为主线,坚持把广大市民参与举办奥帆赛的热情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巨大力量。让市民从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排队礼让、诚信服务等身边的细节做起,在全市营造“微笑迎奥运,文明你我他”的良好氛围。
四、城市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存度极大的产业。旅游就是享受阳光、空气及洁净的空间,以获得高度松懈与休闲;生态环境是旅游者受到感染与教育的地方,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主要区别在于后现代主义以环境为背景,或者说更关注环境,在追求对环境给予同时追求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它永久的惠及人类。后现代旅游强调远离传统的大众打包式的旅游发展方向,试图通过对个性旅游、小众旅游的探讨来改变人们在日常的时空里实现和享受旅游的过程,避免对环境任意的改造和破坏。由于后现代旅游活动强调在日常的时空中进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后现代旅游所推崇的责任旅游、绿色旅游与品质旅游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病和种种弊端:污染、热岛效应、拥挤的空间。株洲城市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株洲市工业污染较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株洲的印象还是“噪声+烟筒”的工业城市。近几年该市通过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申报,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与蓝天工程使得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在虽然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帽子,但空气质量不容乐观。湘江水流污染与某些片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道路路面脏乱,绿化单一,绿化质量低。袖珍绿地少,零星空间绿化率低。株洲城市生态环境应网络式改善提升,即以交通网络为基础,以社区为基点,花大气力全面整治,真正实现净化、绿化、美化。
参考文献:
[1]陈兴中 郑柳青:旅游活动“六要素”新论[J].人文地理.2007,(5)
[2]潘秋玲 丁 蕾:后现代社会下的旅游新趋势[J].人文地理.2007, (5)
[3]刘 住 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J].2008,(1)
[4]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