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对国家未来建设和地方和谐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由此来更好的改善就业形势,提高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社会上就业的岗位、渠道等等。以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而言,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其在就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完全是通过简单的手段来完成,并没有结合客观实际,这就导致信息化的预期效果没有实现,产生了较大的工作隐患。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今后的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工作都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努力,仅仅考虑当下的工作,过分追求短期工作效果,特别容易产生严重的隐患。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针对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认知[1]。现如今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在提供专业教育的同时,就业指导完全是中规中矩的实施,没有在客观实际上完成,这种理论上的就业指导,未能够给学生带来实践帮助。第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表现不足[2]。正常而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就业政策、个人规划、职业发展等等,可是很多高校的相关网站,完全没有这类信息,仅仅是存在一个“像模像样”的网页而已,给学生造成的打击比较严重。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一)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打造统一市场
我国的高校数量较多,并且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正在尝试不断的转型,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要想在预期目标上充分的达到,应该在主观的态度上做出积极的改善,应坚持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到统一市场[3]。首先,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提供稳定的岗位、公平的竞争条件、合理的劳动合同,不能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这很容易引起社会的舆论压力,还会遭遇到相关部门的强烈查处。其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保持以学生为主,对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适当的开展座谈会,邀请学生代表参加,从而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看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改善信息化建设的恶性循环。第三,要阶段性的对相关网站、系统做出更新,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就业网站、信息系统等,从而让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阔。
(二)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就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本身而言,是一项长期工作,即便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想要長期坚持,还是要在多个层面上更好的努力,否则根本无法取得较好的成就。本文认为,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是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重要挑战。从既往的工作成果来看,有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就业信息化建设非常推崇,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可是缺少服务机制的约束,各个部门和专业都没有达成互相帮助的理念,最终导致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走向偏差的方向。就业信息服务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体系:一是高校内部就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和相应的服务体系;二是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监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既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又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及社会需求变化服务。由此可见,针对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进行良好的健全后,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改善固有的问题,提高了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可行性。
(三)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当中,除了可以在上述的几项工作中积极努力,还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对每一年的就业形势开展分析和了解,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都要听取,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人生道路,有一个正确的分析,避免在临近毕业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努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好的去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高校的学业安排是比较宽松的,除了专业课以外,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的。此时,应多多与学生探讨就业方面的信息,对不同的职业开展讨论,适当的去社会调查研究,搜集可靠数据进行探讨。第三,应该提前让学生去实习。大部分高校是在大三、大四阶段才派遣学生实习,这种临近毕业阶段的教育,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大一阶段开展实习,以专业课内容,或者是与专业课有关内容来完成,促使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积极的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
总结:
本文对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落实中,整体上获取了良好的效果,针对过往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未出现严重的隐患。日后,应继续在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入的探讨,不断的考虑国家就业政策和地方就业的发展,应加强与产业化的布局联系,要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专业能够在哪些领域充分发挥,以开阔的视野来更好的完成就业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皓,刘海军.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东北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2):3-7.
[2]王宏,叶心宇. 对新时期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教),2015,(08):90-92.
[3]陈月霄,王彬彬.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与推进路径——以福建省公办本科院校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3):95-97+101.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社会上就业的岗位、渠道等等。以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而言,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其在就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完全是通过简单的手段来完成,并没有结合客观实际,这就导致信息化的预期效果没有实现,产生了较大的工作隐患。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今后的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工作都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努力,仅仅考虑当下的工作,过分追求短期工作效果,特别容易产生严重的隐患。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针对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认知[1]。现如今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在提供专业教育的同时,就业指导完全是中规中矩的实施,没有在客观实际上完成,这种理论上的就业指导,未能够给学生带来实践帮助。第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表现不足[2]。正常而言,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就业政策、个人规划、职业发展等等,可是很多高校的相关网站,完全没有这类信息,仅仅是存在一个“像模像样”的网页而已,给学生造成的打击比较严重。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一)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打造统一市场
我国的高校数量较多,并且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正在尝试不断的转型,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要想在预期目标上充分的达到,应该在主观的态度上做出积极的改善,应坚持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到统一市场[3]。首先,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提供稳定的岗位、公平的竞争条件、合理的劳动合同,不能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这很容易引起社会的舆论压力,还会遭遇到相关部门的强烈查处。其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保持以学生为主,对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适当的开展座谈会,邀请学生代表参加,从而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看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改善信息化建设的恶性循环。第三,要阶段性的对相关网站、系统做出更新,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就业网站、信息系统等,从而让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阔。
(二)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就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本身而言,是一项长期工作,即便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想要長期坚持,还是要在多个层面上更好的努力,否则根本无法取得较好的成就。本文认为,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是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重要挑战。从既往的工作成果来看,有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就业信息化建设非常推崇,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可是缺少服务机制的约束,各个部门和专业都没有达成互相帮助的理念,最终导致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走向偏差的方向。就业信息服务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体系:一是高校内部就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和相应的服务体系;二是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监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既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又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及社会需求变化服务。由此可见,针对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进行良好的健全后,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改善固有的问题,提高了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可行性。
(三)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当中,除了可以在上述的几项工作中积极努力,还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对每一年的就业形势开展分析和了解,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都要听取,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人生道路,有一个正确的分析,避免在临近毕业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努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好的去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高校的学业安排是比较宽松的,除了专业课以外,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的。此时,应多多与学生探讨就业方面的信息,对不同的职业开展讨论,适当的去社会调查研究,搜集可靠数据进行探讨。第三,应该提前让学生去实习。大部分高校是在大三、大四阶段才派遣学生实习,这种临近毕业阶段的教育,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大一阶段开展实习,以专业课内容,或者是与专业课有关内容来完成,促使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积极的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
总结:
本文对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落实中,整体上获取了良好的效果,针对过往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未出现严重的隐患。日后,应继续在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入的探讨,不断的考虑国家就业政策和地方就业的发展,应加强与产业化的布局联系,要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专业能够在哪些领域充分发挥,以开阔的视野来更好的完成就业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皓,刘海军.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东北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2):3-7.
[2]王宏,叶心宇. 对新时期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教),2015,(08):90-92.
[3]陈月霄,王彬彬.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与推进路径——以福建省公办本科院校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3):95-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