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只当、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塔巴认为:“问题是新形成的认知系统的承载者。”如果说教学过程是理解性教学的核心,那么,有效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精彩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的提问我们要追求有效而且精彩。下面就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和精彩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地理;有效;精彩;课堂提问
精彩之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共融
如果只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学生这个主体,课堂提问易流于满堂问;只有学生这个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课堂提问就是一盘散沙,而且可能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以及学生提出问题。集体回答是学生使用最多的方式,虽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快教学进度,但易造成学生随声附和、滥竽充数等弊端。从而使提问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从学习效果来看,恰恰是那些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的讨论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学效果最好。
【案例一】“热力环流”教学片断
新课导入:播放“爽爽的贵阳”视频
师:风悠然。水清凉,草儿动,这就是爽爽的贵阳。贵阳市是夏日的避暑胜地,盛夏的贵阳人喜爱在清凉的水边享受悠然的风。这个悠然的风和清凉的水有没有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热力环流”。
实验:两位学生在讲台前做孔明灯上升运动的实验
师:看一看孔明灯会如何运动?给你们一分钟时问,讨论孔明灯运动的原因。
生1:孔明灯向上运动。孔明灯运动的原因就是它里面充的是空气,用蜡烛点燃。等质量的气体一旦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然后就向上浮。
师:你太棒了(掌声),给我们生动展示了孔明灯上升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空气开始上升。如果近地面温度较低,冷却,空气又会怎么运动?不要忙着举手回答,我们能看到这个现象吗?
经过充分讨论后举手发言的学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其他倾听的学生也是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能及时纠正发言同学的错误。由此看来,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这符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精彩之二: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同舞
课堂提问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安排和设计,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而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和活动,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二】“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学片断:热岛效应的影响
师:讨论热岛效应给合肥这个大城市带来的影响。
生1:我认为热岛效应造成市区比较热,就会使用空调,空调散热就会越来越热。假如使用空调过度,人就会感冒,就会影响生产。
师:这位同学比较关注健康。
生2:夏天的时候城市比郊区热,使用空调会导致电力紧张。周末,很多城市人到郊区度假,会造成交通拥挤。
师:成为“堵城”。这位同学非常关注生活。
生3:市区温度过高,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会更快,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火花采了,听课教师期待授课教师的应对)
师:扩散快的话不是容易净化空气吗?怎么会影响健康?
生3:污染范围更大
师:范围更大,浓度不是更小?
生3:(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帮帮他,谈谈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就这个问题发言。可以看出,该教师的教学非常精彩。首先是问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其次,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使用简洁具体的语言来回应,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去清楚分辨不同的感觉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准确的探讨。最后,针对第三位学生思维上的漏洞和偏差,教师及时采用了反问和请其他同学帮助等策略和手段进行调控,并因势利导就该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精彩之三:民主和谐与激烈思辨齐飞
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因为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思维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张扬;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其最大潜能。课堂提问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案例三】“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学片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师:热岛效应,对于我们低纬度国家是弊大于利。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怎么办?要求大家根据成因来谈对策或者建议。
生1:政府决定(笑声)从热源出发,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所以决定限制汽车数量,这样也可以便利交通;另外,从吸热方面考虑,可以在市中心多建一些公园、树木或者是增加人工湖,这样也有利于吸热:针对热量难以散失,可以考虑用一些新型的材料替代混凝土。
生2:讲的不够具体(笑声)。对企业来说,第一,要进行建筑方面的改革,如大力推行房顶绿化,在房顶上种植物;第二,用浅色粉刷,降低玻璃墙面反光等;第三,企业要净化废水、废气。
生3:还不够具体(笑声)。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减少购车,多步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其次,减少电嚣的使用,如空调这种大功率电器套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大笑)。另外,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学生有5次笑声和1次掌声。在笑声和掌声中,同学们找到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达成共识。在笑声和掌声中。同学们获得了快乐、幸福、满足、兴奋等多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他们热爱和向往?在笑声和掌声中,每个学生都处于放松状态,他们情绪积极、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这必然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心智,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有效;精彩;课堂提问
精彩之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共融
如果只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学生这个主体,课堂提问易流于满堂问;只有学生这个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课堂提问就是一盘散沙,而且可能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以及学生提出问题。集体回答是学生使用最多的方式,虽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快教学进度,但易造成学生随声附和、滥竽充数等弊端。从而使提问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从学习效果来看,恰恰是那些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的讨论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学效果最好。
【案例一】“热力环流”教学片断
新课导入:播放“爽爽的贵阳”视频
师:风悠然。水清凉,草儿动,这就是爽爽的贵阳。贵阳市是夏日的避暑胜地,盛夏的贵阳人喜爱在清凉的水边享受悠然的风。这个悠然的风和清凉的水有没有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热力环流”。
实验:两位学生在讲台前做孔明灯上升运动的实验
师:看一看孔明灯会如何运动?给你们一分钟时问,讨论孔明灯运动的原因。
生1:孔明灯向上运动。孔明灯运动的原因就是它里面充的是空气,用蜡烛点燃。等质量的气体一旦受热,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然后就向上浮。
师:你太棒了(掌声),给我们生动展示了孔明灯上升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空气开始上升。如果近地面温度较低,冷却,空气又会怎么运动?不要忙着举手回答,我们能看到这个现象吗?
经过充分讨论后举手发言的学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其他倾听的学生也是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能及时纠正发言同学的错误。由此看来,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这符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讨论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精彩之二: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同舞
课堂提问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安排和设计,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而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和活动,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二】“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学片断:热岛效应的影响
师:讨论热岛效应给合肥这个大城市带来的影响。
生1:我认为热岛效应造成市区比较热,就会使用空调,空调散热就会越来越热。假如使用空调过度,人就会感冒,就会影响生产。
师:这位同学比较关注健康。
生2:夏天的时候城市比郊区热,使用空调会导致电力紧张。周末,很多城市人到郊区度假,会造成交通拥挤。
师:成为“堵城”。这位同学非常关注生活。
生3:市区温度过高,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会更快,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火花采了,听课教师期待授课教师的应对)
师:扩散快的话不是容易净化空气吗?怎么会影响健康?
生3:污染范围更大
师:范围更大,浓度不是更小?
生3:(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帮帮他,谈谈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就这个问题发言。可以看出,该教师的教学非常精彩。首先是问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其次,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使用简洁具体的语言来回应,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去清楚分辨不同的感觉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准确的探讨。最后,针对第三位学生思维上的漏洞和偏差,教师及时采用了反问和请其他同学帮助等策略和手段进行调控,并因势利导就该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精彩之三:民主和谐与激烈思辨齐飞
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因为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思维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张扬;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其最大潜能。课堂提问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案例三】“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学片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师:热岛效应,对于我们低纬度国家是弊大于利。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怎么办?要求大家根据成因来谈对策或者建议。
生1:政府决定(笑声)从热源出发,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所以决定限制汽车数量,这样也可以便利交通;另外,从吸热方面考虑,可以在市中心多建一些公园、树木或者是增加人工湖,这样也有利于吸热:针对热量难以散失,可以考虑用一些新型的材料替代混凝土。
生2:讲的不够具体(笑声)。对企业来说,第一,要进行建筑方面的改革,如大力推行房顶绿化,在房顶上种植物;第二,用浅色粉刷,降低玻璃墙面反光等;第三,企业要净化废水、废气。
生3:还不够具体(笑声)。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减少购车,多步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其次,减少电嚣的使用,如空调这种大功率电器套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大笑)。另外,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学生有5次笑声和1次掌声。在笑声和掌声中,同学们找到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达成共识。在笑声和掌声中。同学们获得了快乐、幸福、满足、兴奋等多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他们热爱和向往?在笑声和掌声中,每个学生都处于放松状态,他们情绪积极、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这必然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心智,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