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问题设计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的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数学效果。数学课堂中设计问题具有召唤性、具有趣味性、具有开拓性、具有鲜明性,适时而问的话,一定能保持气氛和谐,收到良好的教学致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半成熟期、有强烈的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喜欢独立进行活动,爱展现自己的能力等特点。设计好课堂提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在课堂中,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如问题切中要害。问法精巧,数学语言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抑扬顿挫,眼神手势表情相互配合恰当的发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数学效果。下面我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谈一点体会。
  一、课前复习处设计问题——设施竞争,激发兴趣
  根据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课前设计几个问题,使这些问题与新课联系密切,既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对知识的迁移形成积极的影响。如教“无理方程的解法”时,要求学生联想“分式方程是怎样解的?怎样转化的?”教“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时,问“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通过提问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言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是新课的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一个好的导言能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这个环节的做法有的是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有的设置悬念,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从学生最熟悉的人的两眼一鼻在黑板一角画出形象图,连结三点成三角形,问“这个三角形有没有相等的边?”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后,出示课题“等腰三角形”,在进一步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问“如果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图纸被墨水涂的只留一个底角了,当我们知道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怎样复原这张图纸呢?”在学生的思维顿显活跃,想复原之法时,出示课题、这样在引发学生极大兴趣的基础上,极易将知识迁移到新课上。
  三、“冷场”处设计问题——振奋学生精神,保持学习兴趣
  在少数课堂里总会有个别同学坐姿不正,双脚经常移动,心神不宁,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特别是内容单一的课,看起来只能平铺直述的讲,“冷场”现象较为严重。这时教师设置一个有导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振奋学生精神。如教“数轴的概念”时,借助一支平放的体温计让学生观察并说明:温度计能随汞柱的升降测温,问“其上边直线上的刻度表示什么?起点表示多少?哪一个方向表示温度增加?”从中启发:用具有起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引入数轴的概念。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困难,但能引起思维的活动,使学生积极思考,真正达到理解概念。
  四、难点处设计问题——添设“阶梯”,增加兴趣
  难点知识是一节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难点知识处理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大多无法自解,很容易失去信心,进而减弱学习兴趣,在难点处设置问题时,应避免一步到位,而应添设一些思维“阶梯”,分步设问,化难为易。
  如讲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是首先拿出事先备好的三组铁丝,每组三根,让三个学生在讲台上构造三角形,结果只有一个学生能构造出来,另两个同学没能构造出来。这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同学的铁丝构造不出三角形呢?”于是设计问题:①“用第二组铁丝构造三角形时,发生了什么现象?由此猜想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②用第三组铁丝构造时发生了什么现象?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③“用第一组铁丝为什么能构造出三角形?请说出理论根据”。④“用三条线段a、b、c在什么情况下能构造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构造三角彤?”然后再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能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活跃课堂气分。
  五、小结处设置问题——余音绕梁,延伸兴趣
  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在小结时设置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和学习,把课堂培养的兴趣延伸到课余,促使学生兴趣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如在讲完“菱形”后,根据知识系统问:“菱形有哪些特殊性质?怎样判定菱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把知识系统化后问:“矩形和菱形会不会有比它们更特殊的图形呢?”把兴趣延伸到课后,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作一个铺垫。
  总之,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设计问题具有召唤性、趣味性、开拓性、鲜明性,适时而问的话,一定能保持气氛和谐,收到良好的教学致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既是教学反思提升的需要,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于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质性的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围绕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找准研究方向,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思路,从而形成符合规范的课题申报书,成为课题研究的常规步骤.本文试图从数学学科的课题研究过程入手,阐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关注申报过程中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的把握,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和流程
【摘 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目标,新大纲提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语文;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
【摘 要】小学阶段对新授课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于练习讲评研究的比较少。近年来,笔者结合《基于学情分析提高小学数学习题讲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从习题讲评的方法、流程、策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总结并归纳出了“三读、三导、三变”习题讲评基本方法,探索出了基于不同学习背景下习题讲评基本流程,总结并提炼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习题讲评策略,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激发并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
妈妈和儿子一起去买烧饼。  老板:要香葱的还是霉干菜的?  妈妈:霉干菜的。   儿子:妈妈,我要有干菜的,不是沒干菜的!  记录人:郑龙英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课外阅读课堂的推进是课外阅读兴趣稳定性的推手,家校联合是发展孩子阅读兴趣稳定性的关键。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可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阅读兴趣;稳定性;兴趣;策略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
摘 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为构建“法治中国”指明了方向。高校法治教育为法治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源泉、培育了法治文化氛围,具有重大意义,应当适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自觉融入法治中国的建设当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认识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新发展,肩负起培育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法治中
【摘 要】重视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有效使用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具使用过程中要通过规范学具使用步骤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通过适时使用学具、自制学具和动手记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具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学具;实物操作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
【摘 要】雷蒙德·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它与教育、文化有关,并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故它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学生的众多课程中,数学对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关系密切,故提高学生的晶体智力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倡导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可以教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懂得相互合作学习,可以引导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不仅是小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在从事工作、事业、生活时离不开习作;人们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交流思想,传播经验,表达情感时,也需要通过习作。越是进入信息时代,习作就越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课堂实效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
“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设身处地”,诸如此类的词语,在为师者的教育生涯里并不陌生。几乎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同“换位思考”对孩子主动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在繁琐而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不少教师也在积极尝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和理解受教育者经历着的困惑。“儿童立场”、“同感”甚至“蹲下来和学生对话”等等,都是这些概念的衍生品,伴随“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理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