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试试心理助眠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表明,90%失眠为心身共病,单纯性失眠仅占20%。因此心理疗法对大部分睡不着的人是有帮助的。
  心理疗法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5个方面:
  调整睡眠时间
  睡眠是人体中最具有生物节律特征的行为。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一定要等太阳落下山后,睡眠才能开始。同样,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即便一夜无眠,你也一定要起床!
  不少失眠的患者,往往担心自己睡眠不够,会影响身体健康,就采取笨办法。“我不管有没有睡着,在床上躺也要躺8个小时!”或者,“昨晚没有睡好,那我白天多睡点儿,把它补回来!”
  其实,睡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有规律的。要想获得好的睡眠,必须严格限制自己的睡眠时间。比如规定晚上10:30左右上床,第二天早上6:30-7:00起床。即使没有睡好,也要按照既定时间起床。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限制时间。失眠的你,如果现在一晚上只能睡4个小时,那就稍稍延长睡眠时间,比如规定自己12:00上床入睡,第二天早上6:00起床。当慢慢地通过其他方法,达到既定目标,则再逐步提前上床入睡的时间,每次提前15~30分钟,早上起床的时间可推迟也可不变。这样逐步延长,最终达到你想要的睡眠时间。这是第一条原则,适当限制自己的睡眠时间。

  睡前准备要做足
  晚上禁止进行令人兴奋的活动,比如看恐怖电影、看有趣的小说等。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令人愉悦的钢琴曲,轻快的萨克斯。或者自己哼哼喜爱的歌曲。睡前泡个热水脚,喝杯牛奶。要默默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准备要睡觉啦!总之,你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准备入睡的哦!
  顺其自然
  失眠的你,肯定体会过,失眠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害怕睡眠,甚至害怕黑夜的到来,害怕卧室里的床。可能在下午或近黄昏时,就开始担心,“今晚我可能又睡不好了!”越是担心,就越是害怕,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样睡好觉。其实,睡眠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担心又有何用?还不如放下你的担心,白天做你该做的事情,晚上做些睡眠准备,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上床。至于睡不睡得着,那是大脑自个儿的事,大脑想休息了,必然会睡着的。大脑休息好了,自然会清醒过来。
  放松,放松,再放松
  如果晚上睡不着,失眠者有可能在床上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这时候,请稍安勿躁,严禁起床看表。一旦看表,便会注意到睡眠的总时间。结果往往便是“完蛋了,我咋还没睡着啊?”会愈加心神不宁,浮想联翩。比如,“我睡不好,明天怎么上班?怎么做报告?”等诸如此类。
  放松的具体方法不少,可以试着做做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
  一、腹式呼吸放松
  1.练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坐姿、站姿或躺下,眼睛可以睁着,也可以闭着。要尽可能让自己觉得坦然、舒服。
  2.将意念集中于腹部(肚脐下3厘米到丹田区间),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把一只手放在腹部,缓慢地通过鼻腔深吸一口长气,同时心中慢慢地从1数到5。
  3.当慢慢地深吸一口长气时,尽力扩充腹部,想像着一只气球正在充满空气。到位时,肺尖会充满空气。
  4.屏住呼吸,从1数到5。心中默念:1——2——3——4——5。
  5.然后,慢慢地通过鼻腔呼气,同时心中默念:1——2——3——4——5。呼气时要慢慢收缩腹部,想象着一只气球在放气。可慢慢弯腰吐气至90度,确实要将肺部中之空气完全吐出。要感觉前腹与后背快要碰到一起。空气完全吐出的感觉像是快要窒息,必须要赶快吸气那么样。
  6.重复以上过程7次。
  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艾德蒙·捷克渤逊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后来逐步完善,广为应用,是一种良好的放松方法。经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训练之后,一般都会感到头脑清醒、心情平静、全身舒适、精力充沛。
  它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全身主要肌肉(从手部开始,依次是上肢、肩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直至双脚)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训练。以手部为例——
  首先调整呼吸:1.深吸一口气,直到不能再吸入为止,保持一会儿(停10秒)。
  2.慢慢地把气呼出来,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吐得越干净越好(停5秒)。
  2.然后再做一次。深深吸进一口气,保持一会儿,保持一会儿(停10秒)。
  4.慢慢把气呼出来。
  然后是手部放松:1.伸出前臂,握紧拳头,用力握紧,体验手上紧张的感觉(停10秒)。
  2.放松,尽力放松双手,体验放松后的感觉。可能感到沉重、轻松、温暖,这些都是放松的感觉,请体验这种感觉(停5秒)。
  3.再做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放松训练的每一个步骤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动作是:
  1.紧张肌肉,体验这种紧张的感觉。
  2.保持这种紧张感3~5秒钟,然后放松10~15秒钟。
  3.最后,体验放松时肌肉的感觉。
  床是用来睡觉的
  对于失眠的人来说,严禁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听音乐等。要使床变为睡眠的条件反射的刺激物,一见到床,就联想到睡眠,长期如此,睡眠就不会成问题了!
  总之,睡眠是需要慢慢调节的。失眠者,给自己些时间,也给自己些信心,必将有个好睡眠。
其他文献
吃水果,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眼里,是犯了“大忌”。其实,水果并不可怕,况且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  不过,要想水果吃得安全,糖尿病患者必须掌握水果5不吃的原则。  ◇ 血糖未控制不吃  当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时,说明血糖并未控制,则暂不能吃水果。  ◇ 餐前餐后不吃   如果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享受水果。一般来说,
摘 要: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是指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本级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的综合业务机构,主要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工作进行管理,服务,和指导监督工作。  关键词: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16-1  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对乡镇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该如何更好的加强乡镇教
近日,读者薛大爷给本刊编辑部打来电话,说看到一则新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要求美国的食品行业逐步将其淘汰。为此,薛大爷在超市买食品时,总会留心观察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有的标着不含反式脂肪酸,有的标了含有多少克,有的压根没提。到底该怎么买?”  究竟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哪些食品中会有?吃多了会有哪些健康隐患?大多数读者存在与薛大爷一样的困惑。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营养联
眼下,各种强身健体运动花样繁多。但许多人往往在认识上有误区,以为健身就是养生,养生就是健身。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健身”强调的是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能够强筋壮骨、拉长筋腱、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一些保健、疗疾、益寿延年的作用。而“养生”既强调外在身体运动型的锻炼,又强调内在的“锻炼”,即“精、气、神”的培养。就人体而言,生命最宝贵的是“精、气、神”。运动的消耗没能及时得到补偿,疲劳没有恢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学生具有突破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新思维模式,继而有效地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新课程改革也同样要求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养。因此,在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进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渐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要针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只是书本层面上的知识点,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和观念。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只学会表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并感悟生命的存在意义。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对周围存在的生命产生更高的尊敬感,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生命观念。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生命观念,学会珍爱生命。 
摘要: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中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低,对学习的有效参与度不够。学困生主要有五种类型:“胆小”型、“懒惰”型、“缺乏兴趣”型、“学习方法或知识缺陷”型、“生理或智能障碍”型。面对学困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当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善了教师传统授课以成绩好学习为中心的弊端。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出发,提出有效开展学困生间小组合作的
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乔 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燕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任 伟  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 孙勤国  整 理:杨春霞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可
我1个月前做了心脏瓣膜术,请问在服药和饮食等方面要注意哪些事项?  江苏 廖先生  廖先生:  手术后头3个月是克服手术创伤、康复体质的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时按量服药。常用的药包括抗凝药、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2.预防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炎症、牙周炎、皮肤疖肿、泌尿系感染等。一经发现应及时控制。对不明原因的间歇或持续性发热,不可乱投医,乱用抗菌素。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陈言  1989年4月我到日本留学后,因为是学新闻,所以和日本各大报的记者接触较多。我发现,日本记者里学新闻的人不是很多,反而是学法律的在报社相当吃香。笔者所接触的那些在报社挂个部长、局长职衔的人中,学法律的就更多了。  那时不止一位媒体同行对笔者说,拿外国护照的人在日本不要轻易参加游行示威,否则会非常麻烦。  这让人感到很疑惑。记者们天天都把新闻自由、集会自由放在嘴边上,但对外国人,似乎尺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