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了沟通障碍。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提升和改善心理机能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心理咨询的一些技巧和原则,可以有效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克服师生沟通障碍。
关键词:师生沟通;障碍;心理咨询;技巧;桥梁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042-02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很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却普遍存在缺少沟通、交流、互动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老师对学生痛心疾首,学生不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背后咒骂老师,极端抵触教师的现象。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影响着学生多方面的学校表现,而且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会产生长远的作用。那么,师生沟通的障碍来自哪里呢?
一、师生沟通的“杀手”
1.教师错误的沟通语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有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杀手”式语言,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导致了师生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比如:“你给我离开教室!”“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就叫你的家长来!”“这样的问题知道怎么处理吗?让我来告诉你……”“如果我是你,肯定不会像你这么做。”这种语言使学生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会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从而采取顶撞、抗拒、发脾气等方式,故意考验教师的耐心。还有些语言,如:“你应该……”“我早就知道你不行!没想到那么差!”“你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别在我面前玩什么花招!”这种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它们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也可能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造成师生之间出现更大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给教师的形象蒙上了粗鲁、教养差的阴影,从负面给学生造成影响,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另外,像“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总的看来,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的语言属于泛泛而论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根本无益。如果教师安慰的是一个痛苦中的学生,急切地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帮助时,这种语言会让学生非常失望,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印象。如果学生经常听老师说此类话,会怀疑老师一直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无爱心。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隔阂就日益加深。
2.教师放不下的师道威严。师道尊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使学生信服的威望和力量。它是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它对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今教育,很多教师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为师者,在学生面前,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自身的形象与威严,以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唯恐放下师道威严便失去了教师的地位与威望,便无法管理学生,学生便会不尊重老师。多数时候,教师在学生面前故作深沉,故作严肃,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这种威严,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了一道墙,有了这堵墙,师生之间便没了有效的沟通。
3.教师的真情投入不足。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中国的教育日益倾向于功利化和工具化,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下,在以量论功的评价体制下,学校注重学生分数的多少、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并与教师的晋升、收入和尊严挂钩,使教师只把学生当成“我教你学”的职业对象,只关注学生的“分”,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同时,学校制定的某些不合理管理制度,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过重,身心俱疲,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减少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师生之间的心灵“代沟”。代沟原本是产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观点,有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感受到了彼此间“代沟”的存在。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个性中多自私、好逸恶劳、早熟、不服管教,多有挑衅传统的行为,有些教师甚至发出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而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对教育市场化的不满情绪影响,认为他们上学是交了学费的,教师理所当然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根本不是出于奉献、爱心和责任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接受信息量大,对教师的神秘感和依赖减弱,甚至产生了对教师能力的不屑和抵触。代沟一旦形成,师生间的沟通便难以进行,隔阂误会极易滋生。
二、运用心理咨询技巧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以协助其自立自强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通过一定的咨询技巧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和深化的关系,以达到帮助的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如果能恰当有效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或原则,建立与学生接近的师生关系,将会极大地促进师生交往,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的质量与品质,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功能。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心理咨询的基础在于开始阶段建立一种和谐、信任、温馨的关系,经常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首次见面,咨询师需要从衣着、表情、言语、行为四个方面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外在形象也会使学生与其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对教师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穿着符合自己的身份,正式但不刻板,整洁而不随意,审美而不夸张;表情亲切自然,时常保持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受欢迎和被接纳;语言温和,与学生交流时,精神专注,使学生感到被重视,鼓舞学生自我开放,更愿意沟通;行为彬彬有礼,教师职业承载着“身正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行为。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沟通技术的首要。”同样道理,师生沟通的首要亦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它需要教师的一些基本素养和态度,最基本的是教师要遵循“十字方针”,即:尊重、温暖、真诚、共情、关注。尊重意味着完整的接纳,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其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意味着将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意味着信任学生。温暖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热情、耐心、亲切、不厌其烦。真诚要求教师做“真正的自我”,即做到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中。共情是要教师具有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从学生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学生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和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关注意味着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相信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善于发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潜能开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3.运用倾听的技术让学生敞开心扉。倾听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实现师生沟通的先决条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的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要用头脑、用眼睛、用心灵去听。在倾听时,教师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不仅要“听”其语言,还要“听”其非语言内容,不仅要“听”其已表达,还要“听”出其未表达的潜台词。同时,教师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来启发、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以达到对学生及其遇到问题有广泛深入的了解。
4.有效的询问和适时的自我开放化解师生的沟通距离。询问和自我开放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技巧,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运用其中的技巧,比如:少用一些“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的封闭式询问,多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开放式询问,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感,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态度,获取较多的信息。同时,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适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进行自我披露,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关切,缩短师生在情感上的距离,增强两者的情合,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开放,化解师生沟通的障碍。
关键词:师生沟通;障碍;心理咨询;技巧;桥梁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042-02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很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却普遍存在缺少沟通、交流、互动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老师对学生痛心疾首,学生不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背后咒骂老师,极端抵触教师的现象。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影响着学生多方面的学校表现,而且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会产生长远的作用。那么,师生沟通的障碍来自哪里呢?
一、师生沟通的“杀手”
1.教师错误的沟通语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有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杀手”式语言,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导致了师生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比如:“你给我离开教室!”“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就叫你的家长来!”“这样的问题知道怎么处理吗?让我来告诉你……”“如果我是你,肯定不会像你这么做。”这种语言使学生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会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从而采取顶撞、抗拒、发脾气等方式,故意考验教师的耐心。还有些语言,如:“你应该……”“我早就知道你不行!没想到那么差!”“你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别在我面前玩什么花招!”这种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它们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也可能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造成师生之间出现更大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给教师的形象蒙上了粗鲁、教养差的阴影,从负面给学生造成影响,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另外,像“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总的看来,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的语言属于泛泛而论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根本无益。如果教师安慰的是一个痛苦中的学生,急切地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帮助时,这种语言会让学生非常失望,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印象。如果学生经常听老师说此类话,会怀疑老师一直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无爱心。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隔阂就日益加深。
2.教师放不下的师道威严。师道尊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使学生信服的威望和力量。它是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它对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今教育,很多教师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为师者,在学生面前,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自身的形象与威严,以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唯恐放下师道威严便失去了教师的地位与威望,便无法管理学生,学生便会不尊重老师。多数时候,教师在学生面前故作深沉,故作严肃,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这种威严,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了一道墙,有了这堵墙,师生之间便没了有效的沟通。
3.教师的真情投入不足。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中国的教育日益倾向于功利化和工具化,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下,在以量论功的评价体制下,学校注重学生分数的多少、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并与教师的晋升、收入和尊严挂钩,使教师只把学生当成“我教你学”的职业对象,只关注学生的“分”,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同时,学校制定的某些不合理管理制度,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过重,身心俱疲,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减少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师生之间的心灵“代沟”。代沟原本是产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观点,有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感受到了彼此间“代沟”的存在。教师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个性中多自私、好逸恶劳、早熟、不服管教,多有挑衅传统的行为,有些教师甚至发出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而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对教育市场化的不满情绪影响,认为他们上学是交了学费的,教师理所当然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根本不是出于奉献、爱心和责任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接受信息量大,对教师的神秘感和依赖减弱,甚至产生了对教师能力的不屑和抵触。代沟一旦形成,师生间的沟通便难以进行,隔阂误会极易滋生。
二、运用心理咨询技巧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以协助其自立自强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通过一定的咨询技巧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和深化的关系,以达到帮助的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如果能恰当有效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或原则,建立与学生接近的师生关系,将会极大地促进师生交往,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的质量与品质,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功能。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心理咨询的基础在于开始阶段建立一种和谐、信任、温馨的关系,经常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首次见面,咨询师需要从衣着、表情、言语、行为四个方面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外在形象也会使学生与其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对教师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穿着符合自己的身份,正式但不刻板,整洁而不随意,审美而不夸张;表情亲切自然,时常保持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受欢迎和被接纳;语言温和,与学生交流时,精神专注,使学生感到被重视,鼓舞学生自我开放,更愿意沟通;行为彬彬有礼,教师职业承载着“身正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行为。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沟通技术的首要。”同样道理,师生沟通的首要亦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它需要教师的一些基本素养和态度,最基本的是教师要遵循“十字方针”,即:尊重、温暖、真诚、共情、关注。尊重意味着完整的接纳,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其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意味着将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意味着信任学生。温暖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热情、耐心、亲切、不厌其烦。真诚要求教师做“真正的自我”,即做到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中。共情是要教师具有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从学生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学生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和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关注意味着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相信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善于发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潜能开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3.运用倾听的技术让学生敞开心扉。倾听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实现师生沟通的先决条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的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要用头脑、用眼睛、用心灵去听。在倾听时,教师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不仅要“听”其语言,还要“听”其非语言内容,不仅要“听”其已表达,还要“听”出其未表达的潜台词。同时,教师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来启发、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以达到对学生及其遇到问题有广泛深入的了解。
4.有效的询问和适时的自我开放化解师生的沟通距离。询问和自我开放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技巧,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运用其中的技巧,比如:少用一些“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的封闭式询问,多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开放式询问,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感,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态度,获取较多的信息。同时,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适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进行自我披露,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关切,缩短师生在情感上的距离,增强两者的情合,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开放,化解师生沟通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