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禁止转回确认,对青睐于通过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上市公司,特别是ST公司将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准则 资产减值 ST公司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会计准则。在资产损失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我国在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规定简单,缺乏强制性的要求。财政部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存货及长期投资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金,但其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4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准则都允许资产减值转回。直至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不包括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的出台将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资产减值会计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提供资产真实价值,向企业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资产价值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或可收回净值、市价等)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从提供资产真实价值量度的角度,资产减值是应该允许恢复的,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的恢复。我国新准则的资产减值规定,是一项重大变革,“迫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质量。虽然不得转回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但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现状。新准则禁止恢复,对那些喜欢采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上市公司,特别是ST公司将有较大影响。
因此,本文将选取2003年、2004年亏损,2005年盈利的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其中不包括金融行业,总共30家上市公司。通过分析这30家ST公司连续3年的净利润、8项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单项减值计提与转回情况,来研究ST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达到扭亏为盈、避免退市的目的。并结合新准则,即“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来重点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进行分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就不许转回,那么,这两项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新准则的实施是否对ST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
资产减值总体情况的统计分析
2003年和2004年计提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家数均为24家,占总样本的80%,而转回的家数仅占了20%。2005年转回的资产减值家数为20家,占总样本的66.7%,而计提的仅占33.3%。可见,2003年、2004年以计提减值为主,2005年以转回减值准备为主。那么,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不考虑这些减值的影响,净利润又会怎样呢?研究发现,2003年计提减值准备的24家公司中,即使不计提减值,也会有22家公司发生亏损,同样,2004年计提减值的24家公司中,也会有23家亏损,这说明,即使不计提资产减值也仍然亏损的公司,有通过计提减值来加大亏损程度的倾向,为以后年度转回减值而实现扭亏为盈留有空间。2005年转回减值的20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如果不对减值进行转回,将发生亏损,这将充分说明,ST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来达到扭亏为盈,避免了因连续3年亏损而退市的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样本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本文结合表1对样本公司各年资产减值计提或转回额占期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比例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2003年资产减值计提额占其期初额100%以上的有11家,其中,有3家公司期初资产减值账面余额为零,当年计提资产减值金额分别在1亿以上、6000万以上和1000万以上。2004年减值计提额占期初100%以上的有13家,其中,有2家公司期初资产减值账面余额为零,当年计提额分别为1亿多和5000万以上。可见,2003年、2004年对减值计提之大,为2005年大额度的转回做好准备。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计提减值的家数明显多于转回减值的家数,计提减值占其期初账面余额的比例也较大,并且计提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明显超过转回减值的影响程度。与2003年、2004年相比,2005年转回减值的家数与比例明显大于计提的,并且减值转回数占其期初账面余额比例在99%以上的有2家,50-99%的5家,10-49%的8家,更令人惊讶的是,2005年对资产减值转回的公司,转回金额达到净利润的392倍之多,该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样本公司利用减值的转回达到盈利这一目的。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情况的统计分析
新准则规定,从2007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后不再允许转回。因此,下文将针对这两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分析。
2003年有12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家转回了减值,但其占各自期初余额比例都不大,而且对净利润的影响也不大。对于无形资产,有26家既未计提也未转回,有4家计提了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相比,占相应的期初数的比例较大,其中,有1家是其期初数的34倍。但总的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大。
2004年有8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15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占其期初账户余额比例100%以上的有7家,50-100%的3家,30-49%的3家,30%以下的2家,有7家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转回,但相对于计提来说,转回的比例相当小。而且,不论是计提还是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都在30%以下,影响并不大。对于无形资产,有26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而计提和转回的家数均为2家,转回的2家均按其期初余额进行了全额转回,而计提的2家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上,相对来说,2004年无形资产减值情况还是侧重于计提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比例均在17%以下,相对来说影响很小。
从上文对资产减值总体分析来看,2003年、2004年样本公司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2005年扭亏为盈,避免连续3年亏损而退市做好准备。新准则又规定2007年以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计提后不得转回,因此,下文将对这两项结合表2和表3来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005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有3家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5年初无余额,不予考虑(在此有效公司家数为27家)。其余的27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转回,其中,有5家公司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比例占其年初余额的80%以上;有6家公司既未计提减值也未对减值进行转回;有2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金额不大。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净利润的58.8倍,说明其对净利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005年无形资产减值情况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有23家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5年初无余额,不予考虑(在此有效公司家数为7家)。其余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对无形资产减值进行转回,其中3家全部转回;有1家既未计提也未对减值进行转回;有2家公司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金额不大。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净利润的41.8倍,说明其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当大。
综上可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很大,如果2005年这两项减值不进行转回,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在14家利用8项资产减值转回达到盈利的公司中,如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不转回,将有7家公司仍处于亏损。可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是ST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
结论
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8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往往会在亏损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以后年度利用减值的转回来达到扭亏为盈留有空间,转回减值已成为ST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2005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2005年如果这两项减值不转回,14家利用减值转回达到盈利的公司将有7家仍然亏损,可见,这两项减值的转回对ST公司扭亏为盈起着重要作用。新准则规定,2007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不再允许转回,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T公司的利润操纵。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3、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4、黄晓榕.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3(2).
5、王毓彬.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4(8).
6、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评述[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6).
关键词:新准则 资产减值 ST公司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会计准则。在资产损失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我国在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规定简单,缺乏强制性的要求。财政部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存货及长期投资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金,但其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4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准则都允许资产减值转回。直至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不包括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的出台将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资产减值会计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提供资产真实价值,向企业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资产价值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或可收回净值、市价等)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从提供资产真实价值量度的角度,资产减值是应该允许恢复的,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的恢复。我国新准则的资产减值规定,是一项重大变革,“迫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质量。虽然不得转回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但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现状。新准则禁止恢复,对那些喜欢采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上市公司,特别是ST公司将有较大影响。
因此,本文将选取2003年、2004年亏损,2005年盈利的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其中不包括金融行业,总共30家上市公司。通过分析这30家ST公司连续3年的净利润、8项资产减值准备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单项减值计提与转回情况,来研究ST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达到扭亏为盈、避免退市的目的。并结合新准则,即“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来重点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进行分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就不许转回,那么,这两项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新准则的实施是否对ST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
资产减值总体情况的统计分析
2003年和2004年计提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家数均为24家,占总样本的80%,而转回的家数仅占了20%。2005年转回的资产减值家数为20家,占总样本的66.7%,而计提的仅占33.3%。可见,2003年、2004年以计提减值为主,2005年以转回减值准备为主。那么,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不考虑这些减值的影响,净利润又会怎样呢?研究发现,2003年计提减值准备的24家公司中,即使不计提减值,也会有22家公司发生亏损,同样,2004年计提减值的24家公司中,也会有23家亏损,这说明,即使不计提资产减值也仍然亏损的公司,有通过计提减值来加大亏损程度的倾向,为以后年度转回减值而实现扭亏为盈留有空间。2005年转回减值的20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如果不对减值进行转回,将发生亏损,这将充分说明,ST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来达到扭亏为盈,避免了因连续3年亏损而退市的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样本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本文结合表1对样本公司各年资产减值计提或转回额占期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比例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2003年资产减值计提额占其期初额100%以上的有11家,其中,有3家公司期初资产减值账面余额为零,当年计提资产减值金额分别在1亿以上、6000万以上和1000万以上。2004年减值计提额占期初100%以上的有13家,其中,有2家公司期初资产减值账面余额为零,当年计提额分别为1亿多和5000万以上。可见,2003年、2004年对减值计提之大,为2005年大额度的转回做好准备。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计提减值的家数明显多于转回减值的家数,计提减值占其期初账面余额的比例也较大,并且计提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明显超过转回减值的影响程度。与2003年、2004年相比,2005年转回减值的家数与比例明显大于计提的,并且减值转回数占其期初账面余额比例在99%以上的有2家,50-99%的5家,10-49%的8家,更令人惊讶的是,2005年对资产减值转回的公司,转回金额达到净利润的392倍之多,该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样本公司利用减值的转回达到盈利这一目的。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情况的统计分析
新准则规定,从2007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后不再允许转回。因此,下文将针对这两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分析。
2003年有12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家转回了减值,但其占各自期初余额比例都不大,而且对净利润的影响也不大。对于无形资产,有26家既未计提也未转回,有4家计提了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相比,占相应的期初数的比例较大,其中,有1家是其期初数的34倍。但总的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大。
2004年有8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15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占其期初账户余额比例100%以上的有7家,50-100%的3家,30-49%的3家,30%以下的2家,有7家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转回,但相对于计提来说,转回的比例相当小。而且,不论是计提还是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都在30%以下,影响并不大。对于无形资产,有26家公司既未计提也未转回,而计提和转回的家数均为2家,转回的2家均按其期初余额进行了全额转回,而计提的2家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上,相对来说,2004年无形资产减值情况还是侧重于计提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比例均在17%以下,相对来说影响很小。
从上文对资产减值总体分析来看,2003年、2004年样本公司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2005年扭亏为盈,避免连续3年亏损而退市做好准备。新准则又规定2007年以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计提后不得转回,因此,下文将对这两项结合表2和表3来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005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有3家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5年初无余额,不予考虑(在此有效公司家数为27家)。其余的27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转回,其中,有5家公司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比例占其年初余额的80%以上;有6家公司既未计提减值也未对减值进行转回;有2家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金额不大。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净利润的58.8倍,说明其对净利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005年无形资产减值情况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有23家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5年初无余额,不予考虑(在此有效公司家数为7家)。其余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对无形资产减值进行转回,其中3家全部转回;有1家既未计提也未对减值进行转回;有2家公司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金额不大。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净利润的41.8倍,说明其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当大。
综上可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很大,如果2005年这两项减值不进行转回,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在14家利用8项资产减值转回达到盈利的公司中,如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不转回,将有7家公司仍处于亏损。可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是ST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
结论
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8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往往会在亏损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以后年度利用减值的转回来达到扭亏为盈留有空间,转回减值已成为ST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2005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转回对净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2005年如果这两项减值不转回,14家利用减值转回达到盈利的公司将有7家仍然亏损,可见,这两项减值的转回对ST公司扭亏为盈起着重要作用。新准则规定,2007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不再允许转回,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T公司的利润操纵。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3、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4、黄晓榕.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3(2).
5、王毓彬.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4(8).
6、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评述[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