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学习的知识逐渐趋向生活化、社会化。《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要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要求明确了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的巨大魅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虽然百分数是学生刚要学习的新知,但是,百分数常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经常出现,学生似懂非懂。在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播送新闻的片段:
第一条: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4%。
第二条:200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第三条: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2%。
第四条: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3%。
然后我提问:“新闻中出现的这些数你们认识吗?在哪里见过?”从而引出课题。用这组新闻导入,学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学好百分数对于指导生活有很大的用途。
2.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详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并且在教学时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教学“5 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中用5袋乒乓球、每袋5个作为例题,而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来帮助自己编口诀,手指头不够用的时候,小组同学进行合作。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整理概括出了5 的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中体验生活,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必然过程。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去上学、上班的路上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估计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同样,接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也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一天中吃棒冰的支数,商店一天的营业额,某一路口的车流量,对天气的预测,中奖率的大小等,学习统计与概率将有助于我们决策。相对于计算几何,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操作几何的运用更为普遍。“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购物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等一系列时代感鲜明的小课题研究与教学,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元、角、分》教学中,我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学习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编制粉刷教室的开支预算;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教师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拓宽,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融合,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堂教学就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虽然百分数是学生刚要学习的新知,但是,百分数常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经常出现,学生似懂非懂。在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播送新闻的片段:
第一条: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4%。
第二条:200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第三条: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2%。
第四条: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3%。
然后我提问:“新闻中出现的这些数你们认识吗?在哪里见过?”从而引出课题。用这组新闻导入,学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学好百分数对于指导生活有很大的用途。
2.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详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并且在教学时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教学“5 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中用5袋乒乓球、每袋5个作为例题,而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来帮助自己编口诀,手指头不够用的时候,小组同学进行合作。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整理概括出了5 的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中体验生活,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必然过程。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去上学、上班的路上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估计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同样,接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也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一天中吃棒冰的支数,商店一天的营业额,某一路口的车流量,对天气的预测,中奖率的大小等,学习统计与概率将有助于我们决策。相对于计算几何,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操作几何的运用更为普遍。“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购物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等一系列时代感鲜明的小课题研究与教学,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元、角、分》教学中,我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学习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编制粉刷教室的开支预算;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教师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拓宽,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融合,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堂教学就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可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