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践行现代师德的力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师重教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如何让广大教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并让“尊师重教”真正写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当下是否还具有价值?“互联网 教育”的大潮下,我们该怎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继承并发扬师德建设的优秀传统?新时代的教师,又应如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以提高师德素养?
  2018年6月2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开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遠先生,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学顾问李方,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副教授宋萑,北京一零一中学教学副校长程翔,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校长耿洁及来自各地的教育界同仁以及媒体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讲,共议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
  议师德,大家谈古论今
  师德之所以重要,顾明远先生指出,是因为教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因此要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师德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即“敬业爱生”。敬业,就是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兢兢业业,对教师职业有敬畏之心,有敬业之心;爱生,就是要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孩子。所以,教师要在政治方向、对职业的认识、专业化发展上有所认识,“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鼓励学生一辈子,也可以毁了学生的一辈子”。
  而看教育能不能成功,关键是要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所作所为,王杰教授如是说。他指出“德”像红线一样,千百年来贯穿中华文明的始终,是修身之本,有德行的人不会感到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但也要将外在制度法律和内在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把内心的自觉与外在的规范约束结合起来,提高教师整体素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弘扬,为人表率,言传身教,提升道德素养,真正把敬德落到实处,将师德落到
  实处。
  育人者贵在育心,育心者必先自育。李方院长围绕郑丹娜老师和学生发生的“小红花与转笔刀”的真实案例,阐述了要以大爱做小事(善)、以大诚做实事(真)、以大责做难事(勇),指出应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敬业爱生的良好氛围与强大的正能量,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才能做到以德育德、以德施教。
  谈起师德问题,郭华教授指出它面临两个困境。一个困境来自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既要和同是成年人的同事、非同事交道,又要和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学生打交道。这是两类不同的群体,教师与这两类人打交道时遵循的是两类不同的规则。但社会上的其他职业的其他人通常以教师要做榜样为由,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只要求他们承担责任义务,不给他们相应的利益与权利,甚至把不争利不争权看作师德。另一困境来自社会转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复杂的陌生人社会或抽象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自契约而不来自相熟。家长有高度的法律和契约意识,用陌生人社会的法律来要求教师、对待教师;但当我们要求教师爱孩子的时候,又希望是熟悉人社会、人情社会,希望教师能够超越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全身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这当然是不对等的,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今天谈师德,既要对教师提要求,更要保护教师,全社会要创造条件,给教师一定的空间,承认教师也是人,也有压力,也需要成长,也需要在付出的同时有相应的回报,在爱学生的同时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尊师爱生是同时发生的,对等的爱才是正常的,只谈单向的师德不正常。
  在如何达致教师师德“明德至善”上,宋萑副教授指出,师德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浸润,需要在每一天的日常行动中去体现。它是教师一辈子的事情,至善是一个追求、一个方向。师德的本质在于爱心,只有爱学生、爱教育,有这样一颗爱心,师德才有基础,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于言行中,它体现了一种规范、一种要求、一种养成。
  “喊破了嗓子,还不如做出一个样子来看看。”吴颍惠院长发出如此呼吁。她指出,言传身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我们应回到《大学》的治道治学中间去,弘扬做教师的光明正大的品行,不断创新进取,完善人格。其实,教师更为重要的不在于教书,而在于明人伦,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关系,捍卫教师职业应有的尊严和声誉,提高教师的道德境界。
  聚智慧,学校风采展示
  师德是美好人性 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用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程翔副校长指出这就是北京一零一中的师德信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教师要带领孩子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去的地方。同时,他认为师德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高贵的人文精神,应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教师要有平等观念,强烈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有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独立人格,具有包容的胸襟和悲悯的情怀,有高雅的艺术情怀,有抗挫折的坚强意志,有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有为祖国奉献聪明才智的愿望。
  “教师最直接表现师德能力的就是把课上好,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够上出一个精彩的课,那再谈他对学生如何热爱都是空谈。”在此次会讲中,耿洁校长这样说。西城区实验小学专注于儿童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始终热爱并传承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做人和做事,用雷锋精神引领精神成长。这所学校是朴素而简单的,形成了“雷锋精神教育”全员参与、全领域铺开、全过程实施的“三全”特点和“四化”的教育策略,那就是雷锋精神教育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课程化,将雷锋精神渗透到学校文化中,用教育感染人、感召人。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学校也确立了自己的学雷锋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生命价值观。“精神引领,启智励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的精神作为引领,启迪智慧,规范指导行为,在培养学生成才、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让实小人能够共享教育的幸福。因此,教师要能够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实施者,以课程实践雷锋精神教育,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生楷模,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师德”是在“人德”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层面,这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曹巍社长如是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指的是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让自己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所谓“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我们相聚在古朴幽静的敬德书院,碰撞思想,交锋观点,和而不同,希望“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话题的讨论,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更多的传统文化营养,为推进新时代师德建设、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孙慧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总是给学生“碎片化”的印象,似乎没有什么知识体系,也没有什么整体框架和设计。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学传统上以篇章为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有其强烈的独立个性和文化价值,让整体感很难形成,即使是一个专题内的作品也是如此。今天讲《赤壁赋》,重人生思辨;明天讲《阿房宫赋》,重历史感悟;后天讲《滕王阁序》,重个人际遇……学生怎么会有整体感?二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静的,但教师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教师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每位教师都应守住心灵这片净土,甘于奉献,不断追求人生的真谛。  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接触到许多教师,每个人都性格各异、风格不同。教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让人终身难忘的,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令人钦佩;一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忘的,他们像一杯水一样平淡无奇
全学科阅读课程是指涵盖某学段各个学科的阅读课程,它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校内外的界限,使阅读者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利用。在课程设置上,全学科阅读课程包括大文科课程、大理科课程、文理交融课程三大板块,以学科交融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实现由全学科阅读到全人生长的育人发展模式。这里的“全人教育”强调人发
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农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相关政策要求,沈阳市本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双管齐下,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着力解决城乡间、地区间义务教育教师差距问题。目前看,已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雁阵效应”带动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协同发展。  一、引雁归巢,筑牢基层堡垒  核心是增加农村教育对
【摘 要】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是教师的追求。而要站稳、站好,对教师来说,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本文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让教学目标扎根沃土”“寻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教学方法为养料”“对教学提问应答加以修剪”四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课例进行详细分析,期望给教学实践带来启迪。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教学提问应答  如果你要养树,你得明白根系发达、环境
不管是师范类院校和教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还是来自幼教一线的园长;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还是民营幼教机构的培训主管,抑或是年过花甲的专家学者或年轻的幼教同行,整个会议都洋溢着幼教大家庭的浓浓暖意。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北京最美的季节,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而由北京大众世纪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学前教育分论坛也于2014年10月19日开幕。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
【摘 要】加强优秀诗文积累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握中考语文诗文默写的命题趋势,对推动语文课程变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2020年全国39套中考语文试卷的诗文默写试题,笔者发现诗文默写试题呈现出测试内容以识记能力为基础,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测试材料以唐宋先秦为主体,突出经典作家作品传承,测试形式以记诵默写为路径,创设丰富现实情境载体的特点,从而预测未来中考优秀诗文默写将更加注重综合应用的高阶
1978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做了一项实验,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实验之前,教授就预料到,孩子面对困难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事实也确实如此。伴随拼图越来越难,有些孩子开始抗议:“现在一点都不好玩了!”后来实在受不了,坚持要“放弃”,甚至直接将拼图推到地上。但她没预料到的是那些“成功孩子”的表现,当面对特别难的拼图时,一个10岁的男孩拉来一张椅子坐下,搓
【摘 要】核心素养价值导向下的教学要重视教学从概念到观念的转变,要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强调学生立场。在此条件下,也应重新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考量。以生物学科为例,教师应重视知识选择与整合、活动设计与组织、动力激发与维持三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基本功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重视教学从概念到观念的转变,要处理好学科素养与综合
苏轼被贬黄州的凄苦与挣扎成就了他的旷达与超然,《赤壁赋》一文流露出的瞬时感情巨变则体现了他当时复杂、难言的微妙心境:月夜泛舟—乐,壮志难酬—悲,参悟人生—喜。    一、游赤壁之乐    苏轼于明月之夜泛舟赤壁,尽情游玩,其乐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同游之乐——“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里的苏轼不像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不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是邀约了朋友,共同分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