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结尾这个步骤不可少,且不宜时间太短或过长。目的是想给学生立耳目一新的感觉。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收尾 复习巩固 学生 积极性 方法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一堂课如果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结尾却草率收场,极有可能功亏一篑。课堂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要精心设计,留有余韵,避免虎头蛇尾。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教学艺术的探索工作。比如,在每次讲课结尾时,一定想办法带学生们进入一种回味无穷的境地。
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或完结,有可能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继续深化、继续扩展的重要一步。比如,历史教师在课堂的结尾制造悬念,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对历史内容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在课堂结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可以来渲染课堂的气氛,使课堂再次达到高潮;在课堂结尾,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框架,会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通过历史教师对结尾部分的精心准备,在导课中运用的得心应手,充分发挥结尾的无穷魅力,必将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大增,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的课堂收尾没有千人一面的“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的套话,他的课堂收尾总是在充满问题,充满情趣中结束的。
听过了太多的“这节课到此为止”的收尾话,我总会认真地去设计课堂收尾,目的是想给学生立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的眼里,课堂结尾不仅仅是收尾,它应该起到复习巩固该节课的知识内容作用,同时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临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就是你“授之以渔”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回答、解决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堂课才算真正的收尾了。
在实际中,我的课堂结尾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总结要点法。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应以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契领地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即使学生前面没有掌握老师所讲的一些知识,也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总结了解本课教学的大致内容和主要知识。
2、学以致用法。
在授完新课以后,出题让学生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这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但是如何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教师不能简单而随便地出题应付了事。
3、布置作业法。
在一节课的结尾布置预习下节课或是完成课后作业的补充作业,目的都是巩固本节所讲内容。但要适量,让学生有兴趣盎然中就能完成。否则,作業布置太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造成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4、解疑答问法。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如果都能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出问题,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而无疑。
5、空白法。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讲授时间进行适当压缩,留出几分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利用。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阅读、解疑……
6、悬念法。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渴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7、延伸法。
所教内容讲述完毕,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本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8、探求法
就是把课堂上学生感到模糊的或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问题有意识的留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结论,统一认识。这样结尾,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锻炼、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目的。
课堂结尾的方法因人因课而异,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课堂结尾这个步骤不可少,且不宜时间太短或过长。以1-5分钟为宜,有练习可延长至10分钟。如果能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正如邵守义教授所说:“结尾元定法,妙在巧用中。”言外之意,只要我们勤于思索,巧于构思,就能够演绎出精彩的历史课堂结尾。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中的结尾和导入同样重要。课堂教学结尾部分,是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就像白描手法一样,虽简炼却能形神兼具,虽朴素却能体现意境。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历史课结尾,就能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就能使历史课有虎头豹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艳辉.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2]武大靖.课堂情景设置的艺术[J].皖西学院学报.2018(09)
[3]吴燕.浅谈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2021(04)
[4]翁帆. 课堂教学的引导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5]胡慎之. 高情商沟通法则[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关键词:历史课堂 收尾 复习巩固 学生 积极性 方法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一堂课如果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结尾却草率收场,极有可能功亏一篑。课堂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要精心设计,留有余韵,避免虎头蛇尾。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教学艺术的探索工作。比如,在每次讲课结尾时,一定想办法带学生们进入一种回味无穷的境地。
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或完结,有可能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继续深化、继续扩展的重要一步。比如,历史教师在课堂的结尾制造悬念,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对历史内容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在课堂结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可以来渲染课堂的气氛,使课堂再次达到高潮;在课堂结尾,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框架,会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通过历史教师对结尾部分的精心准备,在导课中运用的得心应手,充分发挥结尾的无穷魅力,必将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大增,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的课堂收尾没有千人一面的“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的套话,他的课堂收尾总是在充满问题,充满情趣中结束的。
听过了太多的“这节课到此为止”的收尾话,我总会认真地去设计课堂收尾,目的是想给学生立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的眼里,课堂结尾不仅仅是收尾,它应该起到复习巩固该节课的知识内容作用,同时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临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就是你“授之以渔”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回答、解决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堂课才算真正的收尾了。
在实际中,我的课堂结尾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总结要点法。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应以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契领地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即使学生前面没有掌握老师所讲的一些知识,也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总结了解本课教学的大致内容和主要知识。
2、学以致用法。
在授完新课以后,出题让学生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这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但是如何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教师不能简单而随便地出题应付了事。
3、布置作业法。
在一节课的结尾布置预习下节课或是完成课后作业的补充作业,目的都是巩固本节所讲内容。但要适量,让学生有兴趣盎然中就能完成。否则,作業布置太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造成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4、解疑答问法。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如果都能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出问题,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而无疑。
5、空白法。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讲授时间进行适当压缩,留出几分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利用。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阅读、解疑……
6、悬念法。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渴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7、延伸法。
所教内容讲述完毕,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本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8、探求法
就是把课堂上学生感到模糊的或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问题有意识的留到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结论,统一认识。这样结尾,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的锻炼、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目的。
课堂结尾的方法因人因课而异,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课堂结尾这个步骤不可少,且不宜时间太短或过长。以1-5分钟为宜,有练习可延长至10分钟。如果能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正如邵守义教授所说:“结尾元定法,妙在巧用中。”言外之意,只要我们勤于思索,巧于构思,就能够演绎出精彩的历史课堂结尾。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中的结尾和导入同样重要。课堂教学结尾部分,是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就像白描手法一样,虽简炼却能形神兼具,虽朴素却能体现意境。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历史课结尾,就能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就能使历史课有虎头豹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艳辉.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2]武大靖.课堂情景设置的艺术[J].皖西学院学报.2018(09)
[3]吴燕.浅谈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2021(04)
[4]翁帆. 课堂教学的引导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5]胡慎之. 高情商沟通法则[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