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教者,必善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对此值得探讨。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很短,容易分散,所以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抓住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时间,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提出,使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引入提问:“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学生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提问的意图。如果改用:“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简明扼要的提问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的反思。
二、课堂教学提问要有启迪性
运用启发式提问,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消化新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新知识得到提高。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情千层浪”的作用,广为受益。
要做到提问有启发性,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教学问题,使每个问题都能启迪学生去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这一特征并能运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时,教师又给出了这样两个数:3690663、9306093,你能判断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很快做出了判断,接着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这两个数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吗?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字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两个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得出了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另一种方法:只要这个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字都可以整除,把其他数字相加后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顿悟逐步将知识内化,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会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有缜密的逻辑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和课堂提问的策略,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的方式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能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学习存一定困难的学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笫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很短,容易分散,所以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抓住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时间,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提出,使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引入提问:“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学生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提问的意图。如果改用:“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简明扼要的提问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的反思。
二、课堂教学提问要有启迪性
运用启发式提问,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消化新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新知识得到提高。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情千层浪”的作用,广为受益。
要做到提问有启发性,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教学问题,使每个问题都能启迪学生去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这一特征并能运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时,教师又给出了这样两个数:3690663、9306093,你能判断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很快做出了判断,接着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这两个数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吗?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字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两个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得出了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另一种方法:只要这个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字都可以整除,把其他数字相加后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顿悟逐步将知识内化,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会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有缜密的逻辑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和课堂提问的策略,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的方式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能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学习存一定困难的学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笫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