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热”是近些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教师、家长、学生、社会都愈发意识到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提出“唤醒”教育模式,以此从古诗文的形式到内容,实现教育理念与古诗文之间的水乳相融。
关键词:唤醒教育;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40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困境
长久以来,小学古诗文教学多以机械、单一的形式示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过于重视古诗文的内容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从教学时间来看,课堂前20分钟多安排对字、词、句子的讲解,后20分钟则主要是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上述模式湮没了古诗文自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如《静夜思》被教师直白的讲成“作者一会抬头仰望明月,一会儿又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在这种味同嚼蜡般的讲解后,诗中那份冷清、淡雅的心境已被尽数破坏,诗中蕴含的美感则无从谈起。
二、唤醒教育的本质内涵
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德)认为: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人,启迪人心,进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从生命深处唤醒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唤醒的应以学生为本,目标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焕发出学生的潜能、责任感、创造力、审美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
究其实质,唤醒教育是促使学生意识的觉醒,唤醒学生内在的优秀品格,保护学生的善良不受侵蚀,发扬学生的自身独特优势。可以说,唤醒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与唤醒教育的契合
(一)故事导入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上乘佳作。并且很多作品背后都隐藏着动人的小故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若教师从上课伊始就串讲知识点,则学生们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做各种小动作等情况。借助故事导入法,则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神经,以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为例,汪伦因为此诗名传千古,原来李白旅居到汪伦家附近,汪伦久仰李白大名便写信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信中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这么写信就是投其所好(李白喜欢饮酒作诗)。李白看罢信心想,赏美景、畅饮绝对是人生快事,于是欣然前往。岂不知,到达汪伦家才发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根本不存在,仅有汪伦用桃花潭水自己酿造的美酒,汪伦盛情款待李白时告知“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虽然被“愚弄”,但仍感动于汪伦的盛情。此时正逢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在汪伦的挽留下李白连住几天,并日日享受美酒款待。为李白饯行的当日,汪伦拍手踏歌,以《踏歌》相送。李白大受感动,于是写诗赠与汪伦,即:《赠汪伦》。后来,人们都用这首诗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借助故事导入,教师用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故事切入到《赠汪伦》,学生对于该诗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通过白话故事,让“高高在上”的古诗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的方法较多,教师可以借助于当时季节背景,图片、视频、音乐等,让学生的想象展翅高飞。春天来了,教师可根据情况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在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时,和大家分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田间地头,在溪边柳下,大家欣赏杏花、桃花,看争奇斗艳。看彩云美景,此时让大家吟诵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学生们的诗句伴随着春的气息随风飘扬。
再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短短二十個字描绘出如画的风景和两个人的对白。该诗有较大的跳跃性和省略性,我们发问:为什么要找隐者(好朋友?求医问药?),问了童子什么(师傅去哪里了?去了多久了?他最近身体怎么样?。。。。)但本诗的字面含义非常模糊,留给我们很大的遐想空间。但从诗中我们又能勾勒出隐者的轮廓:松下、童子、山中、云深——隐者应该是一位长者,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中,屋前有一棵大松树……那隐者是干什么的呢?“采药”——说明他是一位药师、医生,“隐者”又说明,他可能是一位旷古奇才,只不过厌烦乱世,藏匿山中。但凡种种,让人浮想联翩。
(三)重视吟诵
“吟诵”一直以来就是吟诗作对的“标配”,“吟”——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读;“诵”——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吟诵”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唤醒学生的独特感受,再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为例,该诗新颖别致,在景物描述中明确了地点(黄四娘家),用压、舞、啼描述花、蝶、莺的神韵,同时使用“时时”、“恰恰”这两个韵律十足的词描绘出明快的画面和动感。全诗色彩浓重,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朗读时,辅以“吟”、“诵”更能让学生领悟那种美妙的意境。课堂上,教师要反复带领学生吟诵,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吟诵的特点、技巧,并用心去感悟古诗文的内涵、意境,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意蕴。
总结
唤醒教育应用于小学古诗文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悟古诗文的底蕴,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古诗文自身特点,当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发挥唤醒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唤醒教育;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40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困境
长久以来,小学古诗文教学多以机械、单一的形式示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过于重视古诗文的内容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从教学时间来看,课堂前20分钟多安排对字、词、句子的讲解,后20分钟则主要是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上述模式湮没了古诗文自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如《静夜思》被教师直白的讲成“作者一会抬头仰望明月,一会儿又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在这种味同嚼蜡般的讲解后,诗中那份冷清、淡雅的心境已被尽数破坏,诗中蕴含的美感则无从谈起。
二、唤醒教育的本质内涵
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德)认为: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人,启迪人心,进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从生命深处唤醒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唤醒的应以学生为本,目标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焕发出学生的潜能、责任感、创造力、审美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
究其实质,唤醒教育是促使学生意识的觉醒,唤醒学生内在的优秀品格,保护学生的善良不受侵蚀,发扬学生的自身独特优势。可以说,唤醒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与唤醒教育的契合
(一)故事导入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上乘佳作。并且很多作品背后都隐藏着动人的小故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若教师从上课伊始就串讲知识点,则学生们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做各种小动作等情况。借助故事导入法,则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神经,以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为例,汪伦因为此诗名传千古,原来李白旅居到汪伦家附近,汪伦久仰李白大名便写信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信中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这么写信就是投其所好(李白喜欢饮酒作诗)。李白看罢信心想,赏美景、畅饮绝对是人生快事,于是欣然前往。岂不知,到达汪伦家才发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根本不存在,仅有汪伦用桃花潭水自己酿造的美酒,汪伦盛情款待李白时告知“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虽然被“愚弄”,但仍感动于汪伦的盛情。此时正逢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在汪伦的挽留下李白连住几天,并日日享受美酒款待。为李白饯行的当日,汪伦拍手踏歌,以《踏歌》相送。李白大受感动,于是写诗赠与汪伦,即:《赠汪伦》。后来,人们都用这首诗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借助故事导入,教师用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故事切入到《赠汪伦》,学生对于该诗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通过白话故事,让“高高在上”的古诗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的方法较多,教师可以借助于当时季节背景,图片、视频、音乐等,让学生的想象展翅高飞。春天来了,教师可根据情况带领学生们到校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在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时,和大家分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田间地头,在溪边柳下,大家欣赏杏花、桃花,看争奇斗艳。看彩云美景,此时让大家吟诵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学生们的诗句伴随着春的气息随风飘扬。
再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短短二十個字描绘出如画的风景和两个人的对白。该诗有较大的跳跃性和省略性,我们发问:为什么要找隐者(好朋友?求医问药?),问了童子什么(师傅去哪里了?去了多久了?他最近身体怎么样?。。。。)但本诗的字面含义非常模糊,留给我们很大的遐想空间。但从诗中我们又能勾勒出隐者的轮廓:松下、童子、山中、云深——隐者应该是一位长者,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中,屋前有一棵大松树……那隐者是干什么的呢?“采药”——说明他是一位药师、医生,“隐者”又说明,他可能是一位旷古奇才,只不过厌烦乱世,藏匿山中。但凡种种,让人浮想联翩。
(三)重视吟诵
“吟诵”一直以来就是吟诗作对的“标配”,“吟”——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读;“诵”——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吟诵”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唤醒学生的独特感受,再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为例,该诗新颖别致,在景物描述中明确了地点(黄四娘家),用压、舞、啼描述花、蝶、莺的神韵,同时使用“时时”、“恰恰”这两个韵律十足的词描绘出明快的画面和动感。全诗色彩浓重,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朗读时,辅以“吟”、“诵”更能让学生领悟那种美妙的意境。课堂上,教师要反复带领学生吟诵,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吟诵的特点、技巧,并用心去感悟古诗文的内涵、意境,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意蕴。
总结
唤醒教育应用于小学古诗文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悟古诗文的底蕴,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古诗文自身特点,当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发挥唤醒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