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学习型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探索、猜想、运用实现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为此,教师则要从三个方向考虑,即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猜想发现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本文也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32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活动是以教师单向传递语文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的方式展开的,虽然看似可以让小学生积累足量的语文知识,但是从本质上说,学习却并未发生。这是因为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动态过程,伴随着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迁移活动,且能由此总结出语文学习的规律、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全面解放学生,尽量让学生带着愉悦、自主的心理学习语文知识,以便让学生逐步实现有效学习。
一、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好奇心
既然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那么就要确保学生产生好奇心、积极情感,使其能够以愉悦自主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尝试以情境导入课堂活动,利用情境的共鸣启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好是通过情境创设认知悬念,让学生进入认知“饥渴”状态,渴望通过新知探究来消除疑问、丰富知识结构,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此,则可直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主动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就如在《白鹭》一课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了一则关于白鹭的科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白鹭的形态、生活习性。據此,笔者就让学生大胆想象,自主描绘白鹭的形态。虽然学生们都绞尽脑汁地利用了自己所掌握的语言材料描绘白鹭,但是依然感觉不够精确,认为白鹭比较优雅,但是自己的言语信息却并不能精确表演出白鹭高雅、高贵的姿态,也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准确描绘白鹭的形态。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使其认真品析课文语言,以便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使其产生深刻的语言体会,有意识地内化相应的语言素材。
二、探究为主,将学习还给学生
以“唯知识论”思想为主的教学活动不仅无法让学习真正发生,还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意识,所以我们要主动解放学生,避免学生被动接收现成的语文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组织丰富动态的语文探究活动,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顺利建构语言知识意义,让学习真正发生,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自主学习活动逐步学会学语文。
在《白鹭》一课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导,本班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对课文产生了极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笔者就让学生通读了课文,使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为了切实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文内容,首先要通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绘白鹭的。然后,小组则需综合分析白鹭的形象特征与生物习性,分析作者对白鹭所抱有的思想情感,客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白鹭,通过集体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的隐性内涵。如此,则可让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知识意义,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三、实践为盾,实现知识运用
要想解放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需求之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语文知识,使其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伴随着语言实践活动,小学生也有可能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而这就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习更快、更有效地发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有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白鹭》一课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本班学生也产生了利用优美、形象的书面语言来描绘某种动物的欲望,所以笔者就及时组织了仿写练习活动,使其积极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以便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表达技巧,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则可初步积累语言知识,然后则可自主确定写作对象,准确描绘某一类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特点,使其积极完成书面表达任务。这样一来,则可促使学生实现自主表达,也可让学生进一步品鉴课文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十分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效益,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既要通过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运用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40-43.
[2]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60-66.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32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活动是以教师单向传递语文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的方式展开的,虽然看似可以让小学生积累足量的语文知识,但是从本质上说,学习却并未发生。这是因为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动态过程,伴随着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迁移活动,且能由此总结出语文学习的规律、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全面解放学生,尽量让学生带着愉悦、自主的心理学习语文知识,以便让学生逐步实现有效学习。
一、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好奇心
既然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那么就要确保学生产生好奇心、积极情感,使其能够以愉悦自主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尝试以情境导入课堂活动,利用情境的共鸣启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好是通过情境创设认知悬念,让学生进入认知“饥渴”状态,渴望通过新知探究来消除疑问、丰富知识结构,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此,则可直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主动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就如在《白鹭》一课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了一则关于白鹭的科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白鹭的形态、生活习性。據此,笔者就让学生大胆想象,自主描绘白鹭的形态。虽然学生们都绞尽脑汁地利用了自己所掌握的语言材料描绘白鹭,但是依然感觉不够精确,认为白鹭比较优雅,但是自己的言语信息却并不能精确表演出白鹭高雅、高贵的姿态,也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准确描绘白鹭的形态。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使其认真品析课文语言,以便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使其产生深刻的语言体会,有意识地内化相应的语言素材。
二、探究为主,将学习还给学生
以“唯知识论”思想为主的教学活动不仅无法让学习真正发生,还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意识,所以我们要主动解放学生,避免学生被动接收现成的语文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组织丰富动态的语文探究活动,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顺利建构语言知识意义,让学习真正发生,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自主学习活动逐步学会学语文。
在《白鹭》一课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导,本班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对课文产生了极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笔者就让学生通读了课文,使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为了切实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文内容,首先要通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绘白鹭的。然后,小组则需综合分析白鹭的形象特征与生物习性,分析作者对白鹭所抱有的思想情感,客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白鹭,通过集体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的隐性内涵。如此,则可让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知识意义,使其实现有效学习。
三、实践为盾,实现知识运用
要想解放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需求之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语文知识,使其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伴随着语言实践活动,小学生也有可能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而这就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习更快、更有效地发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有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白鹭》一课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本班学生也产生了利用优美、形象的书面语言来描绘某种动物的欲望,所以笔者就及时组织了仿写练习活动,使其积极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以便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表达技巧,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则可初步积累语言知识,然后则可自主确定写作对象,准确描绘某一类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特点,使其积极完成书面表达任务。这样一来,则可促使学生实现自主表达,也可让学生进一步品鉴课文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十分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效益,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既要通过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运用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40-43.
[2]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