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段的古诗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想象意境,在读中悟情。对字意、句意不作过分细致的的分析、讲解。只有通过读,多种形式的读,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课堂熠熠生辉。
关键词:古诗;兴趣;朗读;写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2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精华。“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为此,古诗词教学就显得尤关重要。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积累背诵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和反思做简单的总结阐述。
一、情境铺设说导入
导课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导入要求简短精炼,在考虑孩子年龄特点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讲古诗《敕勒歌》时,我以降央卓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为开场,让学生用心听,并出示几组草原的图片,学生边听边看。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情绪一下子安定了下来。我顺势提出问题:歌声和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了怎样的感受?或者说,你听懂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情绪非常高涨,一个个都举起了小手,有的害怕叫不到,把手举得更高,还小声示意“我,我,我……”。在学生的答案里,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课题。
二、多種形式谈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要求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夜宿山寺》这首古诗的写字教学中,我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要求学生先正确姿势,以“惊”和“敢”为例:我先从笔顺入手,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怎么书写,利用白板的形象动感,出示这两个字的流畅笔顺,学生从视觉上再一次感知了书写方法。然后从结构上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奇妙,接着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了解字的基本意思,能根据意思简单组词。在生字识记上也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等方法识记。识字写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兴趣浓厚,给教学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反复朗读悟真情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有效地朗读中培养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情感的熏陶。
1、有感情地朗读
《课标》对每一个学段的朗读目标要求都有:有感情的朗读。在教学《敕勒歌》一课时,让学生先自由读,读完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朗读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声音要大,有的说要把字读准,还有的说要读出感情……孩子们各抒己见。我根据孩子们的答案,梳理出朗读应该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也就是说要有节奏感。通过范读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从听觉上感受怎样读才是有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这样,就能很快地走进文本,了解诗文大意,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2、多种形式诵读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就是最有力的诠释。《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还以《敕勒歌》为例,让学生注意节奏先自读(在范读时顺势划分节奏),接着同桌之间互读,指名上台读,小组比赛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多形式下朗读,一是加深记忆,读能成诵,可以对古诗文的积累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能在不同的朗读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诗歌诗歌,能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前面提到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我让学生边拍手打节奏,边诵读,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打拍诵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孩子们也许是第一次上这样课,眼睛亮亮的,很是期待。我简单介绍了方法,并做了示范。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读得很用心,拍子打得很整齐。一波未了,一波又来,反复了几次,孩子们依然热情高涨。我借势问孩子们:“现在能背下来不能?”孩子们异口同声:“能”。随后,播放了MP3音频,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有的还跟着小声唱。我想,这样的古诗文课堂,孩子一定很喜欢,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四、借力打力话拓展
《课标》对于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根据课标要求,我在上完课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拿起笔,将《敕勒歌》改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鼓励学生合理想象,把课堂上老师引导大家说的情境进行梳理,认真写下来。孩子们静静地写着,语言在笔下流淌,思绪在纸上飞扬。不多时,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写完了”。我让一个学生站到前面来读,他有点不好意思,我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他,他慢慢走上去,站定之后,出人意料地大声读了起来:茫茫的敕勒大草原,在高大的阴山脚下,天空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风吹得草低下了头,放牧人和他的马牛羊就出现了。我也想去草原看看。孩子的文笔很稚嫩,但能看出他用心了,虽然有的修饰也不太到位,但根据他们积累的知识量,已经很不错了。孩子们给了这位同学持久的掌声,我也被感动到了。因为,我觉得这节课,孩子们听懂了,学会了!
这些粗略的简介,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还不太成熟。如何把低段古诗教学再提升一个高度,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摸索、学习、体会。只要我们思路清晰,不偏离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教学的要求,用心研究教学,用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古诗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词:古诗;兴趣;朗读;写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2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精华。“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为此,古诗词教学就显得尤关重要。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积累背诵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和反思做简单的总结阐述。
一、情境铺设说导入
导课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导入要求简短精炼,在考虑孩子年龄特点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讲古诗《敕勒歌》时,我以降央卓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为开场,让学生用心听,并出示几组草原的图片,学生边听边看。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情绪一下子安定了下来。我顺势提出问题:歌声和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了怎样的感受?或者说,你听懂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情绪非常高涨,一个个都举起了小手,有的害怕叫不到,把手举得更高,还小声示意“我,我,我……”。在学生的答案里,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课题。
二、多種形式谈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要求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夜宿山寺》这首古诗的写字教学中,我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要求学生先正确姿势,以“惊”和“敢”为例:我先从笔顺入手,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怎么书写,利用白板的形象动感,出示这两个字的流畅笔顺,学生从视觉上再一次感知了书写方法。然后从结构上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奇妙,接着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了解字的基本意思,能根据意思简单组词。在生字识记上也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等方法识记。识字写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兴趣浓厚,给教学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反复朗读悟真情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有效地朗读中培养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情感的熏陶。
1、有感情地朗读
《课标》对每一个学段的朗读目标要求都有:有感情的朗读。在教学《敕勒歌》一课时,让学生先自由读,读完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朗读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声音要大,有的说要把字读准,还有的说要读出感情……孩子们各抒己见。我根据孩子们的答案,梳理出朗读应该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也就是说要有节奏感。通过范读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从听觉上感受怎样读才是有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这样,就能很快地走进文本,了解诗文大意,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2、多种形式诵读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就是最有力的诠释。《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还以《敕勒歌》为例,让学生注意节奏先自读(在范读时顺势划分节奏),接着同桌之间互读,指名上台读,小组比赛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多形式下朗读,一是加深记忆,读能成诵,可以对古诗文的积累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能在不同的朗读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诗歌诗歌,能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前面提到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我让学生边拍手打节奏,边诵读,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打拍诵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孩子们也许是第一次上这样课,眼睛亮亮的,很是期待。我简单介绍了方法,并做了示范。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读得很用心,拍子打得很整齐。一波未了,一波又来,反复了几次,孩子们依然热情高涨。我借势问孩子们:“现在能背下来不能?”孩子们异口同声:“能”。随后,播放了MP3音频,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有的还跟着小声唱。我想,这样的古诗文课堂,孩子一定很喜欢,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四、借力打力话拓展
《课标》对于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根据课标要求,我在上完课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拿起笔,将《敕勒歌》改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鼓励学生合理想象,把课堂上老师引导大家说的情境进行梳理,认真写下来。孩子们静静地写着,语言在笔下流淌,思绪在纸上飞扬。不多时,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写完了”。我让一个学生站到前面来读,他有点不好意思,我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他,他慢慢走上去,站定之后,出人意料地大声读了起来:茫茫的敕勒大草原,在高大的阴山脚下,天空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风吹得草低下了头,放牧人和他的马牛羊就出现了。我也想去草原看看。孩子的文笔很稚嫩,但能看出他用心了,虽然有的修饰也不太到位,但根据他们积累的知识量,已经很不错了。孩子们给了这位同学持久的掌声,我也被感动到了。因为,我觉得这节课,孩子们听懂了,学会了!
这些粗略的简介,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还不太成熟。如何把低段古诗教学再提升一个高度,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摸索、学习、体会。只要我们思路清晰,不偏离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教学的要求,用心研究教学,用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古诗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