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阐述我国学科基础课程对职业内容的忽视及影响,在新高考教育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课程融合生涯教育对理科生的指导意义、操作方法及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在高中开设体验式生涯辅导的意义与效果,生涯课程与传统课程的高度融合是改革不可缺少的支点,撬开应试枷锁,着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生涯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补充能力,以达到适应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对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涯教育;化学学科教学与职业性向;体验式生涯辅导
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旨趣的教育新路之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变革又“悄然而至”,新高考课改背景下,各教育层级适应改革的生长点在哪里?刚步入高中对自己的未来存在非常模糊的初步定向,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也相应增强,学科中所含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知识也有所增加,但学生对自我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生涯抉择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日常中铺设情景引导学生认知并探索学科属性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如何进行选课和路径匹配成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学科基础课程对职业内容的忽视及其后果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有意回避与职业世界的关联,将有关职业与职业选择的知识、信息、技能等排除在外或者边缘化,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模块充分强调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忽略所涉及的职业信息与技能说明,在高中教育阶段,相关的课程文件涉及课程多样化,要求学校尽可能提供部分职业化或专业化选修课程的明确要求,但选修课程的非系统性、非考核性决定了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双轻视,而忽视职业内容引发的问题尤为凸显。
(一)毕业生升学选择盲目
面对父母有“建设性”“长远眼光”的建议,面对教师有“经验”的指导,对拿到高考分数开始填报志愿的毕业生而言尤为困惑,选择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选择学习什么专业,究竟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缺少真是准确的职业信息和专业信息,更缺少职业和专业探索经验,导致多数学生既没有真正了解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性向,也不清楚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及所对应的职业方向和职业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约占75.2%。
笔者针对所教学校学生生涯认识和准备情况的调查结果与之相似,对未来报考大学及专业有较多了解和认知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一成,多数学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或服从家长安排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升入大学或工作后便会发现学非所长、学非所爱,清华大学刘立早两次参加高考正因如此。2016年浙江、上海新高考后,针对高校学生的普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就读专业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其中近四成的学生想要通过转专业、辅修二学历、考研来弥补。有近三成的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所选专业前途的迷茫。也有部分学生在备注栏填写大学选择与未来无关的结论,并列举清华毕业生陆步轩、高晓松等示例。其实选择专业是对过去自己的肯定,是认清社会变化、自我需求的开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二)毕业生就业生存风险高
参与就业的人群分为两部分,一是没有顺利升入高校的学生,实现生存就要面对就业环境对学历、工作经验的初级审核,和岗位相关要求的再次审核,对于此前接受升学教育的高中毕业生而言,就业毫无准备,不懂得行业分工,也不明晰必须的职业技能,不能解决任何职业领域内的实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业被动,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二是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面对职业选择、发展路径、城市需求、生活成本等问题显得尤为迷茫,由于需求的扩张,自我定位的不合理,造成选择将就与从众。
二、生涯教育的推进与学科融合的说明
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4年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使以往默默無闻的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作者在高中长期从事生涯教育与化学学科教育,通过在生涯与学科拓展课程开发、基于学科素养的化学生涯课程的实施,逐步确定以学科内容为导向,以生涯体验为辅助构建学职群,操作流程如下:
(一)让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通过实施具有兴趣引导性的校本课程逐步构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意识,如“舌尖上的化学”一课,启发学生面对令人垂涎欲滴的饕餮盛宴,若以化学视角解构其元素组成,又会是怎样的情景?由泡面的质疑出发,破解牛奶豆浆等食物的致癌传言,到用实验证明相生相克的化学原理,再到制作分子料理,让学生明白到自己吃的是什么;学会怎么吃才健康;用科学擦亮明辨是非的眼睛,用知识解密周围的生活。化学无处不在,舌尖离不开化学!通过学习发现: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直击问题本质,破解个中原理,才是化学的魅力,它如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探索尝试制作分子料理,当一颗颗“鱼子”被制作完成,化学走进了生活。
(二)常规教学内容引领信息前沿
摘选学科领域前沿信息的整合资源,以新闻传播形式层级式贯穿课堂,在建立兴趣的同时打开外部世界的共享平台,认识社会与职业变化特点,掌握了解、收集现代职业等相关信息发展等相关信息的方法,结合具体知识内容作好衔接处理,如在讲述铁及其化合物时,可引入现今热点项目“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制备”的相关信息,在讲述碳及其化合物时,可介绍石墨烯的发现和制备经历。
(三)构建学科生涯体验场
生涯体验场的构建是新时期学科教学的必经之路,只有深度体验才能有选择,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涯导向“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小红.职业生涯驾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23(4):62.
[2]刘华,郭兆明.生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支点.教育发展研究,2013.20.
[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作者简介:毕明宇(1992—),男,山东人,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学。
关键词:生涯教育;化学学科教学与职业性向;体验式生涯辅导
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旨趣的教育新路之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变革又“悄然而至”,新高考课改背景下,各教育层级适应改革的生长点在哪里?刚步入高中对自己的未来存在非常模糊的初步定向,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也相应增强,学科中所含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知识也有所增加,但学生对自我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生涯抉择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日常中铺设情景引导学生认知并探索学科属性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如何进行选课和路径匹配成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学科基础课程对职业内容的忽视及其后果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有意回避与职业世界的关联,将有关职业与职业选择的知识、信息、技能等排除在外或者边缘化,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模块充分强调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忽略所涉及的职业信息与技能说明,在高中教育阶段,相关的课程文件涉及课程多样化,要求学校尽可能提供部分职业化或专业化选修课程的明确要求,但选修课程的非系统性、非考核性决定了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双轻视,而忽视职业内容引发的问题尤为凸显。
(一)毕业生升学选择盲目
面对父母有“建设性”“长远眼光”的建议,面对教师有“经验”的指导,对拿到高考分数开始填报志愿的毕业生而言尤为困惑,选择升入什么类型的学校、选择学习什么专业,究竟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缺少真是准确的职业信息和专业信息,更缺少职业和专业探索经验,导致多数学生既没有真正了解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性向,也不清楚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及所对应的职业方向和职业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约占75.2%。
笔者针对所教学校学生生涯认识和准备情况的调查结果与之相似,对未来报考大学及专业有较多了解和认知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一成,多数学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或服从家长安排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升入大学或工作后便会发现学非所长、学非所爱,清华大学刘立早两次参加高考正因如此。2016年浙江、上海新高考后,针对高校学生的普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就读专业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其中近四成的学生想要通过转专业、辅修二学历、考研来弥补。有近三成的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所选专业前途的迷茫。也有部分学生在备注栏填写大学选择与未来无关的结论,并列举清华毕业生陆步轩、高晓松等示例。其实选择专业是对过去自己的肯定,是认清社会变化、自我需求的开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二)毕业生就业生存风险高
参与就业的人群分为两部分,一是没有顺利升入高校的学生,实现生存就要面对就业环境对学历、工作经验的初级审核,和岗位相关要求的再次审核,对于此前接受升学教育的高中毕业生而言,就业毫无准备,不懂得行业分工,也不明晰必须的职业技能,不能解决任何职业领域内的实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业被动,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二是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面对职业选择、发展路径、城市需求、生活成本等问题显得尤为迷茫,由于需求的扩张,自我定位的不合理,造成选择将就与从众。
二、生涯教育的推进与学科融合的说明
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4年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使以往默默無闻的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作者在高中长期从事生涯教育与化学学科教育,通过在生涯与学科拓展课程开发、基于学科素养的化学生涯课程的实施,逐步确定以学科内容为导向,以生涯体验为辅助构建学职群,操作流程如下:
(一)让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通过实施具有兴趣引导性的校本课程逐步构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意识,如“舌尖上的化学”一课,启发学生面对令人垂涎欲滴的饕餮盛宴,若以化学视角解构其元素组成,又会是怎样的情景?由泡面的质疑出发,破解牛奶豆浆等食物的致癌传言,到用实验证明相生相克的化学原理,再到制作分子料理,让学生明白到自己吃的是什么;学会怎么吃才健康;用科学擦亮明辨是非的眼睛,用知识解密周围的生活。化学无处不在,舌尖离不开化学!通过学习发现: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直击问题本质,破解个中原理,才是化学的魅力,它如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探索尝试制作分子料理,当一颗颗“鱼子”被制作完成,化学走进了生活。
(二)常规教学内容引领信息前沿
摘选学科领域前沿信息的整合资源,以新闻传播形式层级式贯穿课堂,在建立兴趣的同时打开外部世界的共享平台,认识社会与职业变化特点,掌握了解、收集现代职业等相关信息发展等相关信息的方法,结合具体知识内容作好衔接处理,如在讲述铁及其化合物时,可引入现今热点项目“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制备”的相关信息,在讲述碳及其化合物时,可介绍石墨烯的发现和制备经历。
(三)构建学科生涯体验场
生涯体验场的构建是新时期学科教学的必经之路,只有深度体验才能有选择,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涯导向“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小红.职业生涯驾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诉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23(4):62.
[2]刘华,郭兆明.生涯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支点.教育发展研究,2013.20.
[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作者简介:毕明宇(1992—),男,山东人,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