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品赏、体验、畅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0-0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又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说到审美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一定会感到陌生,抽象。确实,如果从哲学的角度上将审美当一门学问来研究,其高度自然是难以企及的。但是,审美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它存在于每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人身上,它又是如此的熟悉。
  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也会对刻意地去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文章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正面形象。人与事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这种让学生趋向“真善美”的教学,何尝不是一种审美教育?同时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生动形象、文情并茂陶冶爱美情趣的素材,它可以是一段优美华丽的写景文字;是对某个美好事物的的讴歌赞美;也是一幅为文字配套但富含情趣的插图等;这些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各式载体,向儿童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它们加以渲染、品赏、体验、畅想,就可以使儿童真切地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受到道德的感化,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现就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文中的“形”,感受心灵美
  前面讲到,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文章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正面形象。他们或机智聪明;或吃苦耐劳;或舍己为人;或英勇顽强。这些形象可以说在学生的心中起到了模范甚至是偶像的作用,强烈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在课文讲读过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文章主人公的形象美,必然使学生受到人格美的熏陶与感染。面对语文课本中多层面、多类型的任务形象,我们在带领学生领会感悟时,可以采取各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有效的辅助手段。比如《爱如茉莉》是一篇关于爱的动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可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后,再了解平淡无奇的爱的经过,并着重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感情变化的层次准确地表达出来。特别从爸爸出差归来,看见我买的饺子,直奔医院,感受到关心和牵挂。再从细节读课文让孩子们在心灵中悟出了《爱如茉莉》是从平凡的小事捂出爸爸妈妈之间真切的爱。《爱如茉莉》中的主人公如此,其他如《谈礼貌》、《月光启蒙》、《鱼游到了纸上》、《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的主人公也是一样具有美的心灵。用心去挖掘文章中的美,一定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套用一句当下比较时髦的话:你无视,或是发现,美就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接触。
  二、抓住文中的“境”,想象画面美
  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都收录了多篇文质俱美、声情并茂的写景文。这些文章在写作上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向读者呈现出了可想象的优美的画面,或者是中国古典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境。当然,这种极富诗意的范畴往往会超出常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作者想呈现的画面却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展现的。
  如教学《桂林山水》這课时,我采用从图到文,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导看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点。再阅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桂林的山美,是具有“奇”、“秀”、“险”的特点,漓江的水美是具有“静”、“清”、“绿”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去推敲和揣摩体会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品赏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最后配上欢乐的曲调,让学生微微闭目,凝神细听老师配乐朗读,遐想自己在竹筏小舟上荡游桂林山水之中,陶醉在作者描绘的诗情画意中,随后,孩子们兴趣盎然,一遍遍声情并茂地吟诵。学生在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融为一体的意境中,训练语言文字,进行美的陶冶,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
  三、要抓住文中的“理”,品味崇高美
  我们在前面探讨了课文中所呈现美的两大类型之后,接下来关注“美”的存在比较“另类”的一块,即我们所谓的“说理文”,它的范围所指比较广,或者说比较宽泛,但大体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通过描写事物从而读者揭示某种做人处事的道理;另一种是探究社会和自然、展示科学神奇的说明文。要说前一种类型的文章所体现的“美”还与第一节所述的内容有些相通之处。但有人也许会问:“那些说明文何有‘美’之存在。”我不敢批评这种观念有失偏颇,因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我想引用一句话来佐证我的观念:知识即美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月球之谜》全文紧扣“谜”来写,虽然短小,但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极富趣味,为读者留下了遐想空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其可谓不美?又如《梦圆飞天》一文描写飞行员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事,感悟出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抛开生动有趣的情节不说,光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自豪感也可看做是美的一种另类表现。接下来,就着重讲一讲抓《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理”,引导学生品味崇高的事理美。
  《为人民服务》一课,是小学生接受人生观教育的极好传统教材。全文虽短,但内容非常深刻。全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在进行这课教学时,同样要十分重视“读”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然后对课文讲的道理,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于“为人民利益而死”这句话会联想到百部爱国主义形象影片中的“江姐”、“董存瑞”、“李大钊”、“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并举出生动感人的事例,领会文中所讲述的道理,学生自然受到本课语言文字中闪耀的思想崇高之美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抓住文中的“理”能起到独特的审美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语言的佳作,都蕴含着美。教师抓住课文特点,发挥其优势,挖掘美的因素,渗透独特的审美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学生,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5-01  阅读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中理解其精神内核的,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活动,是很强的个性化行为,这就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疱。因此,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阅读成为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8-01  【背景】  国务院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来,如何减负增效,成为我们文化小学英语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重点。如何削尽浮华留住根,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体悟到:要成就自己的教育心梦,达成“减负增效”的真切愿望,必须把
期刊
【摘要】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用数学中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探讨了数学学习體现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简单美、和谐美和残缺美,解题的成功之美。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之美 几点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7-01  在教学中,我一直都在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如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1-01  “想象”这个词,在《普通心理学》中的定义是这样的:“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实行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富国强民、振兴民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
期刊
【摘要】怎样让学生喜爱作文,经验告诉我,最好的办法就是——放飞。作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真情流露,使学生学会自由表达;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展现趣味童真;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培养学生语言风格,积极展示自我个性。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6-02  在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托和凭借,创设合理的教学环节,要注重从整体立意,体现逻辑的美;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展现出思维的美;要立足学生能力的发展,追求知识的应用美;要充分挖掘情景材料,追求教育的美。  【关键词】教学环节 逻辑 思维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1-01  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构成,也是实现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6-01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静下心来细细审视我们的课堂,在热闹的背后,似乎还有许多缺少深度,缺少厚度的地方,我们姑且把这样的课堂称为“浮光掠影”的课堂。下面笔者就自己所听的几节课中的这种现象谈几点体会。  现象之一:情感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编造作文”、“模式作文”、“高仿作文”层出不穷。虚情假意、为文而文文风的盛行。“背、抄、仿”更是许多学生写作的法宝。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了一些作文教学中的弊端——教师的功利性心理使作文教学偏离了航道;越来越枯燥的生活、越缩越小的活动范围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存在问题;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路径,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加强师生的社会实践等方式方法来达到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改革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3-01  思想政治课对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都有着极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4-02  课堂改革实施以来,“教案剧式”的课堂已受到广泛的鄙视,“互动生成 价值引领”的绿色课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互动”是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与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里发生的资源在适度张力作用下分享经验、拓展视界的过程;“生成”是结果,生成了丰富多彩、令人怦然心动、幽然心会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