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正处在人身發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长,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72-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许多自己的特殊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从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案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启示。
案例:李某,女,大二学生。从入校起李某一直对专业学习不认可,觉得英语学习很困难,口语、听力等方面无论作何努力还是没有提高,对专业学习的未来发展也很迷茫、困惑。于是在大一提出转专业,后未获得批准转专业失败。得知大二还有转专业的机会,一直抱着要转走的心态在我院学习,同时努力自学会计等课程,考取会计资格证。在今年转专业时再次提交转专业申请并参加考试,结果还是未能被会计学院录取。与此同时,在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时落选。在几件事情同时失败时,该生情绪崩溃,碰巧我正是该生所在班级的代理班主任。该生通过QQ发消息向我质问,态度十分恶劣,同时表现出想自杀的心态。
处理过程: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面对学生质问,我态度很坚决也毫不客气的回应了她,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生现在情绪不佳,而且性格比较敏感。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我甚至错误的认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都应该有能力应对甚至应该训练他们这种面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考虑到有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值得结束自己生命的事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与学生起了一点小争执。在她跟我表达自己想自杀的意愿的时候,我还是劝她这不值得你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她的同班同学跟我发消息称她可能真的想不开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确实很严重。我立即让该同学稳定她的情绪,一刻不离的跟着她,同时准备前去宿舍与该生调解。该生拒绝与我当面调解,于是我立即把该生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立马前往该生宿舍去调解,依然遭到拒绝。之后我们一直与该生同班同学王某保持联系,掌握该生动向,并安排她一直陪在李某身边开导她。在该生情绪缓和后,李某提出想休学的想法。上级领导与该生进行了沟通,一方面安抚了她的情绪,同时跟她分析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前景,树立她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时我再次跟该生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关心,主动与该生化解了矛盾。经过沟通与开导,现在该生已经接受并认可专业学习,在我院继续就读。
案例启示: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上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学业问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同时多种压力夹杂在一起使得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偏激甚至极端想法。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某在转专业上不成功、励志奖学金评选上落选等多种原因在一起导致的。经了解,李某心理上一直比较敏感脆弱是由家庭原因造成的。李某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并不富裕的家庭,家中儿女较多,父母又有较重的重男轻女观念,从小对她关爱不够,导致该生从小就有自卑心理。
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启示:
1.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切勿急躁处理。面对学生要有耐心,有爱心,与学生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真正做到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
2.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在矛盾激化时,一定要先稳定学生情绪,再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题解决后还应持续关注这类学生,给予这类学生关心与关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与他们关系比较亲近的同学保持联系,随时掌握这类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这类同学情绪,以免再次发生特殊情况。
3.这种案例和情况一定要报备给上级领导,主动反映解决过程和解决情况。同时做好备案记录,重点关注这类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是社会发展、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原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安定有序的生存环境、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多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多与子女进行沟通。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2007.
[2]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
[3]李阳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2004.
项目来源:2016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悦思”朋辈引航工程(项目编号:2016XGJPB3003)。
作者简介:李翘楚(1991.8-),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72-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许多自己的特殊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从工作中遇到的学生案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启示。
案例:李某,女,大二学生。从入校起李某一直对专业学习不认可,觉得英语学习很困难,口语、听力等方面无论作何努力还是没有提高,对专业学习的未来发展也很迷茫、困惑。于是在大一提出转专业,后未获得批准转专业失败。得知大二还有转专业的机会,一直抱着要转走的心态在我院学习,同时努力自学会计等课程,考取会计资格证。在今年转专业时再次提交转专业申请并参加考试,结果还是未能被会计学院录取。与此同时,在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时落选。在几件事情同时失败时,该生情绪崩溃,碰巧我正是该生所在班级的代理班主任。该生通过QQ发消息向我质问,态度十分恶劣,同时表现出想自杀的心态。
处理过程: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面对学生质问,我态度很坚决也毫不客气的回应了她,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生现在情绪不佳,而且性格比较敏感。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我甚至错误的认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都应该有能力应对甚至应该训练他们这种面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考虑到有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值得结束自己生命的事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与学生起了一点小争执。在她跟我表达自己想自杀的意愿的时候,我还是劝她这不值得你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她的同班同学跟我发消息称她可能真的想不开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确实很严重。我立即让该同学稳定她的情绪,一刻不离的跟着她,同时准备前去宿舍与该生调解。该生拒绝与我当面调解,于是我立即把该生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立马前往该生宿舍去调解,依然遭到拒绝。之后我们一直与该生同班同学王某保持联系,掌握该生动向,并安排她一直陪在李某身边开导她。在该生情绪缓和后,李某提出想休学的想法。上级领导与该生进行了沟通,一方面安抚了她的情绪,同时跟她分析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前景,树立她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时我再次跟该生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关心,主动与该生化解了矛盾。经过沟通与开导,现在该生已经接受并认可专业学习,在我院继续就读。
案例启示: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上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学业问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同时多种压力夹杂在一起使得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偏激甚至极端想法。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某在转专业上不成功、励志奖学金评选上落选等多种原因在一起导致的。经了解,李某心理上一直比较敏感脆弱是由家庭原因造成的。李某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并不富裕的家庭,家中儿女较多,父母又有较重的重男轻女观念,从小对她关爱不够,导致该生从小就有自卑心理。
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启示:
1.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切勿急躁处理。面对学生要有耐心,有爱心,与学生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真正做到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
2.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在矛盾激化时,一定要先稳定学生情绪,再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题解决后还应持续关注这类学生,给予这类学生关心与关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与他们关系比较亲近的同学保持联系,随时掌握这类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这类同学情绪,以免再次发生特殊情况。
3.这种案例和情况一定要报备给上级领导,主动反映解决过程和解决情况。同时做好备案记录,重点关注这类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是社会发展、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原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安定有序的生存环境、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多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多与子女进行沟通。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2007.
[2]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
[3]李阳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2004.
项目来源:2016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悦思”朋辈引航工程(项目编号:2016XGJPB3003)。
作者简介:李翘楚(1991.8-),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