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有很多国人喜欢,甚至一些老外也喜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叶公好龙。京剧是国粹,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于是乎,今天京剧按教育部的要求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
乍一看报道,还很乐观的:感觉中,课堂上,一片摇头晃脑,京腔悠扬,国粹味十足。看来,我们离素质教育真的不远喽——连京剧也进入课堂了!但细一想:京剧是国粹,就一定进入课堂吗?
国家教育部为实施素质教育而改革课程久矣,着实取得不少成效。打开中小学课本看看:体育课本上有卫生、保健常识,化学课本上有维生素营养知识等。这的确让人受益匪浅。但不知京剧进入课本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什么教益。难道仅仅因为京剧是国粹就得继承,是国粹就得进入课堂?
诚如是,我看书法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更实用。小人物打借条,大人物签字,都得用。我看将来写不好字的学生比不会唱京剧的学生要糟糕的多。再者,中医、中药也是国粹。我看让中小学生懂得一些中医学基本常识一定会比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更有用。
其实,我国的国粹还多得很呢。从质和量来比,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孔孟儒学可谓第一。就此一项,恐怕让学生学个三年五载也学不完。而且我们都知道儒学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鲁迅先生早在 “拿来主义”中告诉我们要有选择地“拿来”的。京剧虽不是老祖宗“吸剩下的鸦片”,但也不必把它当作克敌制胜的“回马枪”吧?如今是“与时俱进”的年代了,国内的、国外的,只要是有“营养”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嘛。外语是拿来的,我看有用。咱们总不能在老外来了就唱一段京剧吧?
如果从音乐角度看,京剧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音乐;京剧中还有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何况,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方言复杂,要想全面普及京剧谈何容易。在两广,京剧就不如粤剧受欢迎。在西北,晋剧、秦腔都比京剧更普及。在江浙,唱越剧的人比会唱京剧的人就多。我国更为普及的是应是各地的民歌,那些充满着原生态的民间小调,它们都应是国粹。京剧充其量是京、津一带的宠儿而已。如此大力普及京剧是否有失裁度?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还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一线教师和莘莘学子们还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辛苦耕耘。试想:有这么一天,让京剧作为应试科目参与考试,教师们一定会叫苦连天、手忙脚乱的。
乍一看报道,还很乐观的:感觉中,课堂上,一片摇头晃脑,京腔悠扬,国粹味十足。看来,我们离素质教育真的不远喽——连京剧也进入课堂了!但细一想:京剧是国粹,就一定进入课堂吗?
国家教育部为实施素质教育而改革课程久矣,着实取得不少成效。打开中小学课本看看:体育课本上有卫生、保健常识,化学课本上有维生素营养知识等。这的确让人受益匪浅。但不知京剧进入课本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什么教益。难道仅仅因为京剧是国粹就得继承,是国粹就得进入课堂?
诚如是,我看书法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更实用。小人物打借条,大人物签字,都得用。我看将来写不好字的学生比不会唱京剧的学生要糟糕的多。再者,中医、中药也是国粹。我看让中小学生懂得一些中医学基本常识一定会比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更有用。
其实,我国的国粹还多得很呢。从质和量来比,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孔孟儒学可谓第一。就此一项,恐怕让学生学个三年五载也学不完。而且我们都知道儒学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鲁迅先生早在 “拿来主义”中告诉我们要有选择地“拿来”的。京剧虽不是老祖宗“吸剩下的鸦片”,但也不必把它当作克敌制胜的“回马枪”吧?如今是“与时俱进”的年代了,国内的、国外的,只要是有“营养”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嘛。外语是拿来的,我看有用。咱们总不能在老外来了就唱一段京剧吧?
如果从音乐角度看,京剧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音乐;京剧中还有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何况,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方言复杂,要想全面普及京剧谈何容易。在两广,京剧就不如粤剧受欢迎。在西北,晋剧、秦腔都比京剧更普及。在江浙,唱越剧的人比会唱京剧的人就多。我国更为普及的是应是各地的民歌,那些充满着原生态的民间小调,它们都应是国粹。京剧充其量是京、津一带的宠儿而已。如此大力普及京剧是否有失裁度?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还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一线教师和莘莘学子们还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辛苦耕耘。试想:有这么一天,让京剧作为应试科目参与考试,教师们一定会叫苦连天、手忙脚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