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国粹,就一定要进入课堂吗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有很多国人喜欢,甚至一些老外也喜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叶公好龙。京剧是国粹,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于是乎,今天京剧按教育部的要求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
  乍一看报道,还很乐观的:感觉中,课堂上,一片摇头晃脑,京腔悠扬,国粹味十足。看来,我们离素质教育真的不远喽——连京剧也进入课堂了!但细一想:京剧是国粹,就一定进入课堂吗?
  国家教育部为实施素质教育而改革课程久矣,着实取得不少成效。打开中小学课本看看:体育课本上有卫生、保健常识,化学课本上有维生素营养知识等。这的确让人受益匪浅。但不知京剧进入课本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什么教益。难道仅仅因为京剧是国粹就得继承,是国粹就得进入课堂?
  诚如是,我看书法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更实用。小人物打借条,大人物签字,都得用。我看将来写不好字的学生比不会唱京剧的学生要糟糕的多。再者,中医、中药也是国粹。我看让中小学生懂得一些中医学基本常识一定会比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更有用。
  其实,我国的国粹还多得很呢。从质和量来比,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孔孟儒学可谓第一。就此一项,恐怕让学生学个三年五载也学不完。而且我们都知道儒学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鲁迅先生早在 “拿来主义”中告诉我们要有选择地“拿来”的。京剧虽不是老祖宗“吸剩下的鸦片”,但也不必把它当作克敌制胜的“回马枪”吧?如今是“与时俱进”的年代了,国内的、国外的,只要是有“营养”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嘛。外语是拿来的,我看有用。咱们总不能在老外来了就唱一段京剧吧?
  如果从音乐角度看,京剧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音乐;京剧中还有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何况,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方言复杂,要想全面普及京剧谈何容易。在两广,京剧就不如粤剧受欢迎。在西北,晋剧、秦腔都比京剧更普及。在江浙,唱越剧的人比会唱京剧的人就多。我国更为普及的是应是各地的民歌,那些充满着原生态的民间小调,它们都应是国粹。京剧充其量是京、津一带的宠儿而已。如此大力普及京剧是否有失裁度?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还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一线教师和莘莘学子们还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辛苦耕耘。试想:有这么一天,让京剧作为应试科目参与考试,教师们一定会叫苦连天、手忙脚乱的。
其他文献
一、变单向思维为辨证思维    学生的思想单纯,思维比较单一,通过辨证思维训练,既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又能启发他们的新见解、新思想。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常这样说,也这样认为。这句话真的绝对吗?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品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两相对照,学生就会明白“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还是“不黑”的关键不在周围
期刊
●打造品牌赛事:分设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组。  中国校园文学之星:奖品价值3000元,奖金20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500元)。  中国校园小作家:奖品,奖金500元(含辅导教师奖金200元)。  ●权威主办:全国中语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河北省作协、河北省教科所等9单位。  ●不设主题,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表真意;每篇作品8元通联评审费;参赛者均将获赠《获奖作品选》(估价9元)。  ●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游戏活动,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
期刊
培养想象力,奠定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习作能  力的重要指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它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然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  由于语言艺术具有形象的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的特点,使文学作品突破写实的局限,而更多地介入了作家的主观创
期刊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养成预习习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调节、标准等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教材编排特点,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如:课始时,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按课文前的“预习”部分的要求,预习课文,发现课文的趣点、情点、重点、难
期刊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课堂教学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   1 调动学习主体,激
期刊
一、融洽课堂——搭“心灵对话”之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权威”角色,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关系,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1.乐于倾听,把握语感意蕴  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表达想法的空间,要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见解,敏锐地把握学生表述的语感意蕴,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把“一句一句”读成“
期刊
最近,我又一次教授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与其说是教授文章,不让说是在与学生共同享受这篇文章,老师喜欢它,学生也喜欢它,究其原因,《囚绿记》写得实在是很美,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不被它的美所征服的。我以为,《囚绿记》的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挖掘。  《囚绿记》有如诗如歌的语言美。毋庸置疑,语言美是是一篇好文章的必备要素,是一篇文章直接呈现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当然,人们对文章语言美的欣赏标准是不一样的,《离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造就新人。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在备好课、上好课前提下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二、积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性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