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思维水平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和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习方法
在学校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有了师生互动的意识,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师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课堂追求的是外显的动,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理解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素养并未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深研教材,让内容更有深度
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重难点,要读懂教材、读透教材、读厚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前几日在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上听了徐斌老师《平均数》一课,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讲授的是苏教版的内容,教材上呈现的是男女生套圈比赛的统计图,徐斌老师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再加工,设计了四场比赛,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平均数,在练习环节也是把练习题进行深入的设计,设计了求笔筒中笔的平均数,纸条的平均数,让学生当水果店经理、篮球队长等,一切都是巧妙设计,在学习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如:移多补少、求和平分、获得数据)。他的课堂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听完后让人回味无穷。教材很普通,但作用是无价的;教材很“薄”,但需要我们厚研,教材内容有限,值得我们思考的研究是无限的。
二、探寻联系,让学习更有深度
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连接点,生长点和延伸点,教师要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如《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当学完被除数不变那条规律后,问学生“看着这条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的变化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接着老师让大家举例,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能说明商的变化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学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生1: 我带20元钱去买同样的笔,笔的单价越贵,买的支数就越少,笔的单价越便宜,买的支数就越多。生2:运动会100米比赛,速度快的同学用的时间少,速度慢的同学用的时間多;生3: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被除数,面积不变,长扩大了,宽就应该缩小,长缩小的话,宽就应该扩大。生4:学生刚刚学习的试商,用“四舍”法试商,除数就会变小,试的商就有可能偏大;用“五入”法试商,除数变大,试的商有可能偏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商的变化规律置于熟悉的情境中,在生活实例去感悟,也理解内化了商的变化规律。
当学完三条规律之后,老师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会得出“第一条、第二条规律合起来就是第三条规律,因为如果被除数乘5,商也乘5,除数乘5,商要除以5,商先乘5再除以5,相互抵消了,所以商不变。”这三条规律是零散的,格式又比较一致,学生极易混淆,这位老师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把三条规律联系起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牢固的掌握规律。
我在讲授《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学完乘法分配律,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用到了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也用到了它,在求长方形周长的两种算法时,也用到了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建构知识的联系,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实现深度学习。
三、精准问题,让探究更有深度
在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课堂上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似乎精彩纷呈,但久久没有老师期待的答案,呈现的是假性精彩,而有些问题抛出后,学生稍作思考就有了精准的结果,直指问题的本质。同样是问题,为何会有不同的课堂呈现?肯定是问题提的不恰当,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指向明确、精准的数学问题,并适时提出,促进学生有价值的数学思考。案例1:王海香老师《认识几分之一》中认识 这一环节,问题是“请你用任意图形的纸片折出 ,观察这几个图形,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图形对折后,他们的每一份都可以表示 ?”,这里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第二个活动: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折出 ,问题:“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得到的每份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 ?”你能用正方形纸创造出其他几分之一吗?从用不同形状的纸表示 ,到相同纸不同的等分方法表示 ,再到用一张相同的纸创造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后,老师都设计了思考性的精准问题,直指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几分之一理解的更加透彻。
以上是我在课的设计上谈了自己的粗浅认识,课堂上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炼、严谨,评价语适时到位,课堂生成的机智处理,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去提升自己,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成为一名有魅力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谈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余美. 新智慧. 2021(02)
[2]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三个注重”[J]. 刘建亮.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1(04)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刘明华.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04)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优化探讨[J]. 杜学鹏. 文理导航(下旬). 2019(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习方法
在学校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有了师生互动的意识,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师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课堂追求的是外显的动,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理解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素养并未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深研教材,让内容更有深度
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重难点,要读懂教材、读透教材、读厚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前几日在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上听了徐斌老师《平均数》一课,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讲授的是苏教版的内容,教材上呈现的是男女生套圈比赛的统计图,徐斌老师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再加工,设计了四场比赛,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平均数,在练习环节也是把练习题进行深入的设计,设计了求笔筒中笔的平均数,纸条的平均数,让学生当水果店经理、篮球队长等,一切都是巧妙设计,在学习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如:移多补少、求和平分、获得数据)。他的课堂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听完后让人回味无穷。教材很普通,但作用是无价的;教材很“薄”,但需要我们厚研,教材内容有限,值得我们思考的研究是无限的。
二、探寻联系,让学习更有深度
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连接点,生长点和延伸点,教师要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如《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当学完被除数不变那条规律后,问学生“看着这条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的变化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接着老师让大家举例,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能说明商的变化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学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生1: 我带20元钱去买同样的笔,笔的单价越贵,买的支数就越少,笔的单价越便宜,买的支数就越多。生2:运动会100米比赛,速度快的同学用的时间少,速度慢的同学用的时間多;生3: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被除数,面积不变,长扩大了,宽就应该缩小,长缩小的话,宽就应该扩大。生4:学生刚刚学习的试商,用“四舍”法试商,除数就会变小,试的商就有可能偏大;用“五入”法试商,除数变大,试的商有可能偏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商的变化规律置于熟悉的情境中,在生活实例去感悟,也理解内化了商的变化规律。
当学完三条规律之后,老师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会得出“第一条、第二条规律合起来就是第三条规律,因为如果被除数乘5,商也乘5,除数乘5,商要除以5,商先乘5再除以5,相互抵消了,所以商不变。”这三条规律是零散的,格式又比较一致,学生极易混淆,这位老师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把三条规律联系起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牢固的掌握规律。
我在讲授《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学完乘法分配律,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用到了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也用到了它,在求长方形周长的两种算法时,也用到了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建构知识的联系,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实现深度学习。
三、精准问题,让探究更有深度
在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课堂上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似乎精彩纷呈,但久久没有老师期待的答案,呈现的是假性精彩,而有些问题抛出后,学生稍作思考就有了精准的结果,直指问题的本质。同样是问题,为何会有不同的课堂呈现?肯定是问题提的不恰当,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指向明确、精准的数学问题,并适时提出,促进学生有价值的数学思考。案例1:王海香老师《认识几分之一》中认识 这一环节,问题是“请你用任意图形的纸片折出 ,观察这几个图形,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图形对折后,他们的每一份都可以表示 ?”,这里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第二个活动: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折出 ,问题:“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得到的每份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 ?”你能用正方形纸创造出其他几分之一吗?从用不同形状的纸表示 ,到相同纸不同的等分方法表示 ,再到用一张相同的纸创造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后,老师都设计了思考性的精准问题,直指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几分之一理解的更加透彻。
以上是我在课的设计上谈了自己的粗浅认识,课堂上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炼、严谨,评价语适时到位,课堂生成的机智处理,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去提升自己,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成为一名有魅力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谈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余美. 新智慧. 2021(02)
[2]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三个注重”[J]. 刘建亮.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1(04)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刘明华.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04)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优化探讨[J]. 杜学鹏. 文理导航(下旬).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