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等值的。因此,处理教材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事实上,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有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此外,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笔、直尺、细绳、剪刀、三角尺、长方形纸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
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证明,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三、及时整顿“预设”,创造“生成”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例如我在教“连乘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商场运来5箱热水瓶,每箱6个,每个1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我巡视着,也寻思着:学生们列出的几种算式应该和我课前想到的一致吧!转了一圈,果然不出我所料,和我想到的一样。于是顺着预设的方案,我请学生来展示两种方案:(1)6×10=60(元)60×5=300(元)(2)5×6=30(个)30×10=300(元),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把两种方法相比较。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过程。
可就在这时,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孩子边举起手,边叫嚷着: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惊了一下,心想:不可能啊,连乘应用题历来只有这两种方法,怎么可能出现第三种,而且是一个不寒出的小孩子,说的应该是错的,可为了尊重学生的意见,我还是请这位学生说了自己的算式:5×10=50(元)50×6=300(元),这个小孩的话音刚落,全班的孩子都反驳道:5箱怎么能乘每个10元呢?
我定定神,接着请他说说想法:这里的5并不表示5箱,而是从5箱中每箱拿出1个,就是5个组成1套,先求出1套的价钱,然后有这样的6套,再乘6就是总价钱了。哇!真了不起!我和全班的孩子,以及在座的其他老师都发出了惊叹,没想到我们的孩子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解法,也解开了这么多年来的疑惑。
这堂课,从偏离教师预设方案到成功达到教学目标这一过程,耐人寻味。课堂教学中,当实际生成与课前预设不相符合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而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跟着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自然妥帖地引导学生提升固有的认识。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地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教师的思想深处,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等值的。因此,处理教材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事实上,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有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此外,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笔、直尺、细绳、剪刀、三角尺、长方形纸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
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证明,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三、及时整顿“预设”,创造“生成”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例如我在教“连乘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商场运来5箱热水瓶,每箱6个,每个1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我巡视着,也寻思着:学生们列出的几种算式应该和我课前想到的一致吧!转了一圈,果然不出我所料,和我想到的一样。于是顺着预设的方案,我请学生来展示两种方案:(1)6×10=60(元)60×5=300(元)(2)5×6=30(个)30×10=300(元),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把两种方法相比较。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过程。
可就在这时,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孩子边举起手,边叫嚷着: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惊了一下,心想:不可能啊,连乘应用题历来只有这两种方法,怎么可能出现第三种,而且是一个不寒出的小孩子,说的应该是错的,可为了尊重学生的意见,我还是请这位学生说了自己的算式:5×10=50(元)50×6=300(元),这个小孩的话音刚落,全班的孩子都反驳道:5箱怎么能乘每个10元呢?
我定定神,接着请他说说想法:这里的5并不表示5箱,而是从5箱中每箱拿出1个,就是5个组成1套,先求出1套的价钱,然后有这样的6套,再乘6就是总价钱了。哇!真了不起!我和全班的孩子,以及在座的其他老师都发出了惊叹,没想到我们的孩子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解法,也解开了这么多年来的疑惑。
这堂课,从偏离教师预设方案到成功达到教学目标这一过程,耐人寻味。课堂教学中,当实际生成与课前预设不相符合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而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跟着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自然妥帖地引导学生提升固有的认识。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地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