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透”华夏节日 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让学生接受这份珍贵文化的熏陶,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感。
  一、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随教材过节,体会节日中的中华文化魅力
  首先要充分搜集资料,用心做好过节的准备。要让学生感受中华节日文化多姿多彩,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收集与中华节日相关的语文学习素材。如:古诗词、对联、灯谜、传说故事等,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中华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准备的资料越多,学生对节日文化了解的也就越多。比如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编排了《元宵节》,教材设计这一内容就是让学生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学习课文。在《语文天地里》则设计了搜集春联、编春联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了解元宵、春联这些传统节日文化。三年级上册教材以“节日”为主题编排了古诗《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三篇课文和《语文天地》,让学生通过学习诗和课文,了解春节这一节日文化。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古人怎样过春节、老北京怎样过春节,你怎样过春节;再让学生搜集和春节有关的诗、词、名言、俗语、对联、灯谜等等一切与春节有关的文化素材,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这一中国经典节日文化。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中华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要精心组织教学,在学习中“过透”中国节。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做到教材与资料有机整合,科学编排,有序交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学生从课内引向广博的节日文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美。小学生年龄小,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以四年级下册教材《纪念日》这一单元的综合活动课为例可以看出,学生准备的资料非常丰富。有的同学了解各个中华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如:元宵节:猜灯谜、吃元宵等;清明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拔河等;端午节吃粽子、挂艾枝、饮雄黄酒等;中秋月亮最圆,最明亮,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朗朗明月,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人们一般在中秋节里赏月、吃月饼、赏菊花、赛龙舟等等的纪念活动。许多同学搜集、背诵与中华节日有关的古诗词。例如:《水调歌头》、《静夜思》、《月下独酌》、《水调歌头》等(中秋);《清明》(清明);《青玉案 元夕》、《生查子 元夕》(元宵节);《端 午 》(端午节)。有的同学找全了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20个,如:中和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节、人胜节、下元节等。还有的同学了解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揭示了古代先民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屈原投江故事展现了古代先民对权贵的反抗和对祖国的热爱,《离骚》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造就了中国文人的峥峥傲骨。更有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表演:模拟古人过节的情形。通过交流与学习,学生结合元宵节猜灯谜,创作灯谜,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结合清明节了解了清明节民间的风俗习惯,理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怀念先人的习俗;结合中秋节感悟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乡情等等。
  二、充分利用节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广泛阅读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经典文化的精髓在文学艺术中,从先秦散文、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祖先的思想观念、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都浓缩积淀在其中。作为古典文学,大人都很少静下心来读,对小学生就更难产生阅读的兴趣了。结合节日引领学生阅读古典著作,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中华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重视中华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熏陶,特意在中华传统节日放公休假,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节日引导安排学生阅读与节日有关的文学著作,或收集与本节日相关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都出自我国古代文学经典名著。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出处、作者、故事,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书。过完节可以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了解读书情况,交流读书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热情。像这样利用节日不失时机地推荐祖国的经典著作,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最好途径。
  三、书本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过好中国节,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记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学生对中华节日的印象也会在读书学习后慢慢淡化,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过好中华节日,把中国节牢记在心。比如中秋节买盒月饼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在重阳节那天买一块重阳糕,对家中老人说声重阳节快乐,表达对老人的敬意。端午节学习怎样包粽子,努力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加深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可以不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中华经典文化的弦,让民族文化逐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奏出弘扬中华文化,唱响爱我华夏的优美和旋。
其他文献
社会在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或本人条件等原因处于发展的不利状态。学校教育蕴含情感、审美、人文、价值观的理念,学校教育应当联系农村实际生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关注留守学生发展。  据我所知,很多留守学生支持父亲外出打工。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是他们对父亲的理解,而我认为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外出务工对向往城市的孩子
期刊
一、注重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 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必须重新建
期刊
小学生作文如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困惑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部分教师都会这样做:首先,学习审题立意;其次,怎样选取材料;第三,怎样组织材料等。这样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即使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我认为,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孩子提起笔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言可写,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作,我不断摸索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习作的资源,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
期刊
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商品外包装、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人体中大致的比,如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力,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预习是学生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前自己通过阅读感知、查阅工具书来初步感知课文的过程。语文预习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过程,是学生摸索、自己动脑、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的过程,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主要来自课堂,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生动的达成教学目标,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关键因素。直观教具主要包括图片、实物和玩具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但是直观教具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教学手段。一方面,直观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可触摸以及方便获得与使用等特点。正是由于具有如此多的优势,直观教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也存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长期以来,对于农村地区,英语相对来说是一门弱科,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英语起点的教学很重要,也不易教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会影响初中及今后的继续学习。  我是针对小学生的特长和特点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作升学考试要通过的一门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无味,因此,便对英
期刊
一、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1.数学作业形式单一、死板,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习题不联系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性。使学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  3.同一套习题针对所有学生,缺乏层次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