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 优化预习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力,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预习是学生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前自己通过阅读感知、查阅工具书来初步感知课文的过程。语文预习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过程,是学生摸索、自己动脑、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的过程,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上课的时候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自己不会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通过预习,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学习时也就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让课堂变得更轻松。良好的预习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预习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预习已成为我们探讨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但是,实际教学中,预习这个法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究其原因,学生们都认为预习就是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而已,简单地画画生字词、勾一勾重点句段、给自然段标个序号就算是预习了。老师在布置预习的时候一般也是笼统地说去预习,并没有给出预习的具体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以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很多老师对预习也不是很重视,布置学生去预习,事后也不会进行检查和评价,导致预习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不能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反而会因此养成做事草率敷衍的坏习惯。那么应该怎样改变学生预习的现状,提高预习的效果,让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看法:
  1.培养预习习惯。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孩子自觉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的特点,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并注意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预习,让学生掌握查字典、查阅资料、标记疑问、列大纲等常用的方法。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断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强监督,对于不能自主预习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直到学生可以接受这种习惯,从预习中找到乐趣、体验到预习对于学习带来的帮助,从而自觉的预习。
  2.明确要求。老师在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不能笼统布置,一定要制订要求明确的、难易适度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要求,并在课前以书面形式的预习提供的方式提前呈现给学生,必要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使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学生盲目预习、随意预习、应付差事。通过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3.方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的预习没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会预习,所以要让预习变得更有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并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预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学能力。比如:课文应该怎样去读;立足于词、句、段、篇,要注意什么;阅读提纲怎样去写;立足于阅读感受,应该如何提问等等,以及学生应该怎样做好预习笔记。教师事先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4.检查评价。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预习了老师没有检查,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也就不认真预习了。如果没有检查评价,预习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所以,对于预习,教师一旦布置下去,便应该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将预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预习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应大力表扬,要呼吁大家向她们学习,伴有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通过评选星级等方式。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方能起到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课前预习,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轻松,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具有创新的能力。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预习为课堂服务,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
其他文献
电子白板如一缕春风吹进了语文课堂,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高效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给老师的备课与教学带来了便捷,而且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激发了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热情,更是课堂教学的一次大变革。  一、情景神奇丰富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应努力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景,因为美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体
期刊
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向,决定了对高等职业学院生源文化课要求较宽松。而这种宽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做了学生学习障碍调查分析,研究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以便顺利完成学业。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我院一、二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31份,收回628份,有效率99.5%。调查的内容涉及
期刊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能使学生放松、快乐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就应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之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体育游戏能使学生轻松、快乐  轻松、快乐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由
期刊
受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孩子的阅读量明显少于城区孩子。如何让农村孩子爱读书、乐读书、多读书呢?我认为应该让孩子从低年级就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自主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要想让农村的孩子爱读书,有书读,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时间向家长们宣传孩子读书起始阶段的重要性,彻底转变那种“把老师发的书读好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现象;英语;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40-055〔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A)—0007—02    近日读了一本书——《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读罢细细品来,令人甚是感慨。早年的清华园是何等的佳境,不但环境怡人,更可贵的是那个时代的教育充满着智慧,更张显着一种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期刊
社会在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或本人条件等原因处于发展的不利状态。学校教育蕴含情感、审美、人文、价值观的理念,学校教育应当联系农村实际生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关注留守学生发展。  据我所知,很多留守学生支持父亲外出打工。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是他们对父亲的理解,而我认为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外出务工对向往城市的孩子
期刊
一、注重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 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必须重新建
期刊
小学生作文如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困惑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部分教师都会这样做:首先,学习审题立意;其次,怎样选取材料;第三,怎样组织材料等。这样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即使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我认为,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孩子提起笔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言可写,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作,我不断摸索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习作的资源,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
期刊
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商品外包装、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人体中大致的比,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