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岗教师,你们好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时至今日,已有三年有余。在第一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之际,关注农村特岗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尤为重要,这对于相关后续政策的出台及农村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年前,第一批特岗教师到岗任教。三年来,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教育部门领导、校长及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认同度如何?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农村,走进农村学校,对2007~2008年进入甘肃省K县的91名农村特岗教师及其所在地的教育局领导、校长、其他教师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特岗教师:一个年轻的高学历的农村教师群体
  
  (一)年龄结构
  当前,“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是不少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的真实写照,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教师比例偏低,这在小学(尤其是村小)表现最为突出。在对K县特岗教师队伍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年龄都在20岁到30岁之间,年龄在二十三四岁的教师共有38人,占总人数的42%。他们是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年轻又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到来,“年轻”了农村教师队伍,提升了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二)学历结构
  近年来,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实际情况中不乏虚假繁荣的成分。从2007年到2008年的两年里,K县共招聘特岗教师91人,其中本科学历的特岗教师37人,专科学历的特岗教师54人;从特岗教师所受教育的类型来看,师范类占80.06%,非师范类占19.94%。教育局领导告诉我们,在K县现有的2084名(除特岗教师)教师中,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503人,专科学历教师581人,这些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学历的,而对特岗教师来说,他们的第一学历就是本科或专科,起点比较高。而且80.06%的特岗教师是师范类毕业生,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方面的专业学习,进入学校以后,对教学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二、特岗教师工作:富有成效,自我满意度高,他人认同度高
  
  (一)大多数特岗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特岗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调查对象中,担任班主任的占52.6%。我们通过学校校长、学生及其他教师了解到,这些年轻的特岗教师担任班主任后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有些教师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很多校长表示,让这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他们能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能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整个农村学校的教风、校风都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成绩突出
  在调查对象中,82%的特岗教师表示,在上大学期间就对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70%的特岗教师表示,他们基本上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特岗教师积极上进、勤于钻研,体现了较高的从师素质。如有的特岗教师在全县“十佳讲课能手”比赛中获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还有的将排在全年级末尾的班级带进了全年级前列,等等。一位校长动情地说:“这个做法(‘农村特岗教师’政策的实施)解决了乡村学校梦寐以求却无力解决的难题,我们的农村娃终于有了好老师!”
  (三)特岗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特岗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业绩及奋斗目标。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您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有56.72%的特岗教师表示“喜欢”,21.74%的特岗教师表示“比较喜欢”,18.84%的特岗教师表示“非常喜欢”,只有4.35%的特岗教师表示“不太喜欢”。在问及“您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吗?”时,有55.22%的特岗教师表示“比较满意”,18.84%的特岗教师表示“非常满意”,20.29%的特岗教师表示“满意”,而只有4.48%的特岗教师表示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到“不满意”。在访谈中,一位特岗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做一名教师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特岗计划’使我圆了自己向往多年的教师梦,我对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四)领导、同行对特岗教师的认同度高
  为了更为详实地了解甘肃省K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特岗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现状,我们就特岗教师的认同度问题,对甘肃省K县的教育局领导、特岗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特岗教师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及学生等进行了访谈,整体来看,他们对特岗教师的工作认同度高,对特岗教师的素质表示满意。
  
  三、几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一)县城高中“截留”严重
  根据《通知》规定,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但是我们了解到,2007年K县作为甘肃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县,教师总体数量严重短缺,特岗教师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学校教师严重短缺的难题,以K县唯一一所独立高中——K县一中最为典型。两年来,K县一中共迎来了40名特岗教师,占K县特岗教师的“半壁江山”。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K县一中的杨校长进行了访谈,他为此作了如下解释。
  2008年7月11日,K县一中完成了与K县附城初中的整体置换,从那时起K县一中成了K县唯一的一所独立高中。学校整体置换后,学校学生人数激增,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学校就和教育局协商,把2007年和2 008年一大部分的特岗教师留在了县城的K县一中,这也是结合K县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选择。……由于每年到K县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多,能和K县签订意向性协议的大学毕业生更是少至又少,再加上学校现在是一所完全高中,对高中阶段各学科教师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学校需要更多的特岗教师,2009年秋季我们会向教育局申请留用更多的特岗教师。
  而据我们了解,条件好一点的其他学校仅有三至五名特岗教师,不少条件差的农村学校只有一名,更多的农村学校没有特岗教师。我们从一所学校唯一的一名特岗教师那里得知,农村特岗教师大都是服从K县教育局的分配,只有极少数由于各种原因(如出生地、体验农村生活等)自愿选择任教学校。
  (二)服务期满后的去向问题凸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特岗教师非常担心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向问题。有36.23%的特岗教师表示他们“完全会”留在当地任教,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发 现,这些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是K县人;有15.93%的人表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他们“基本会”留在当地继续任教;但是,有42.03%的人表示他们“会”留在当地任教;只有4.34%的人明确表示“不会”留在当地任教。另外,有一半的特岗教师担心三年服务期满后政策会有所变化。看来,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是特岗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扰。
  (三)特岗教师面临很大的不稳定性
  这次调研,总共调查本科学历特岗教师31人,在这31位本科学历的特岗教师中,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在和这10位特岗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这10位本科学历的特岗教师中有8位教师表示他们“不愿留在本地”。有的是因为离家太远,有的是因为不习惯当地的生活,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还有的是嫌工资太低。总之,特岗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
  (四)特岗教师工资到位不及时
  特岗教师工资到位不及时,是导致他们不能安心工作的另一大原因。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特岗教师从每年的7月初开始报到起,到所任教的县(市、区),再到所任教的学校,到最后正式上岗,这中间需要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和特岗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第一次领到工资是在半年后,也就是说,从7月份报到起到第二年的1月份,他们才领到第一笔工资(即半年所有的工资)。我们了解到特岗教师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的,县里要等教师到位之后,再将他们的详细名单上报市教育厅,市教育厅再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上报中央,这样一层一层上报,到最后批下来就是数月以后了。对于刚毕业的特岗教师来说,他们都希望政府能尽快发工资给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再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了。
  (五)特岗教师“学非所教”现象较为突出
  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69位特岗教师中,有18位特岗教师所任教课程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不相吻合,这种“学非所教”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26.09%,在这些特岗教师中,有学思想政治专业教高中地理的,有学汉语言专业教英语的,有学农学专业教高中数学的,有学中草药栽培专业教数学的,还有学历史与社会教育专业教高中地理的,更有甚者,还有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高中英语的。
  
  五、几点建议
  
  (一)切实解决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
  第一批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于2009年期满,做好他们服务期满后工作岗位的安排意义重大。中央要制定出符合特岗教师职业发展需要的具体后续性政策,保障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地方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规定今后城市、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地方教育、人事、编办、财政部门要提前研究制订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并将具体政策措施及时向在职特岗教师进行宣传,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从教。
  (二)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工资及时发放
  工资能否按时发放,是确保农村特岗教师能否安身立命于农村教育的强有力的经济保证。为了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保证特岗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如中央预先将特岗教师的工资按预先报名的人数拨付给各省,各省在农村特岗教师到岗之后,根据各个县(市、区)的实际特岗教师人数发放工资,之后再由各个省将农村特岗教师人数上报中央财政部,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也让刚任职的农村特岗教师及早领到第一笔工资,使他们的生活、工作有基本的保障。
  (三)县级申报,省级分配,确保特岗教师下得去
  针对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特岗教师容易造成县城高中“截留”大批特岗教师的现象,使得国家“特岗教师”政策变异,违背“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的原则的问题,建议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了解当地各学校(尤其是县城以下的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的前提下,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本县当年所需农村特岗教师名额。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总各县需求以后,及早向社会公布各县特岗教师需求信息,待招聘工作完成以后,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按需分配农村特岗教师,确保农村特岗教师能够主要安排在县以下的农村初中。
  (四)加强监督,确保政策落实
  地方在执行特岗教师政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变异与失真现象,固然受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博弈的影响,也与上级教育上管部门监督的缺位和不力不无关系。所以,建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特岗教师政策执行的监督和处罚细则,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背政策原则的责任人追究责任,确保特岗教师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有效落实。
  
  (责任编辑:文风)
其他文献
在中国第一“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有这样一个爱心团队。他们穿着红色的马甲,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深入大山深处,走访贫困学生、关注孤儿。通过帮扶,一个个身处困境的孩子走出阴暗,看到希望。 这个爱心团队,就是庄浪县大爱无疆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中有教师、大学生、打工者、企业家等。他们把那些孤独、贫苦的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给予无私的关爱与帮助。庄浪四中教师吴奇作为大爱无疆志愿者协会书信组负责人,他鼓励爱人及孩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活动有了新的变化,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美育必须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着力培养人的文化辨识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    回顾美育的历程可以看到,它的具体形态是随审美文化的形态发展而变化的。如原始审美文化下产生的是生存美育,古代审美文化下实施的是教化美育,现代审美文化导引下的是启蒙美育。美育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课堂教学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走向深入。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形态改变了,师生交往的行为改变了,课堂教学研究自身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地位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从边缘到主流    课堂研究并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引起高度重视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端正教育思想,80年代中期的反对传统教育、推进现代教育,乃至80年代末90
由于被邀请参加对市级特级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因此有幸领略市级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风采,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然而,听完课之后,我们几个评委的共同感受却都是有些失望: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仍然是回答问题的机器,而且能够成为“回答问题的机器”者也只是少数幸运儿。市级特级教师的课尚且如此,一般教师的课就更可想而知了。实施新课程这么长时间了,课堂教学为什么“依然故我”?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什么那么艰难?教
一、联邦立法:从教师培养数量到教师培养质量      从19世纪中期起,美国联邦政府便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二战后,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把高等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对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联邦立法同样对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增加教师培养数量向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联邦立法主要关注教师培养的数量,这
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唐高祖李渊发布诏令:“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礼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上等人,每年十月随物上贡。”(《唐摭言》卷十五)唐朝的科举制度就这样在天下尚未底定的情势下,开始了自己的行程。唐朝的科举也称“岁举”,289年问举行了266科考试,除了因战争、灾荒等原因暂停之外,基本上是一年一试,是历朝举行科举考试最为频密的王朝。纵观唐朝近300年
又湿又冷、又闷又潮、寒湿阴森……在我们对环境或是天气的抱怨里,“湿”常常成为一个关键的字眼。  的确,在中医看来,湿气似乎称得上“万恶之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致病因素中,湿邪杀伤范围最大。这是因为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成寒湿,让人冷得透心彻骨;遇热为湿热,闷得使人透不过气、出不了汗;遇风则化为风湿,成为难以摆脱的慢性病……  初春时节冷暖空气
人们习惯于把学校视为应对社会变化的中流砥柱。在价值和文化日趋多元的时代里,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的问题早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道德教育研究成果而言,我们容易看到两种现象:一是偏重于宏大理论层面上的探讨,这就难免空洞,对实践也缺乏有效的影响力;二是过于注重实践层面上的经验总结,这可能缺乏对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界的同仁们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认识到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而且也涌
自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以来,贵州省共招聘特岗教师1万多人,有力地缓解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矛盾,加强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对巩固和提高全省“两基”攻坚成果和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9年,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
“特别关注”栏目是《中国教师》创刊伊始就全力打造的栏目之一。5年来,“特别关注”栏目坚持主题策划,有针对性地约稿,力求提供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讨的平台。到本期为止,共策划主题64个,刊登稿件300篇左右。  “策划”就必然带有强烈的价值意味,5年来我们所特别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践行“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这一办刊宗旨,它深深地体现了我们所竖守的媒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