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引趣,激发习作欲望
如何让学生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审视以往的作文教学,习作选题往往不切合学生实际。因为习作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教师又常以教者、大人的姿态去指导学生习作,久而久之,学生达不到习作要求,厌恶情绪油然而生,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每个人都在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才是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他们动情动容,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写作的激情与兴趣。课外应经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叙写其所见所闻所思,以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2.赏美,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美的,生活是无穷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1)观察生活。一个个感人的生活细节是精彩的,这样的生活细节是学生感触最深,也是印象最深的。如让学生观察到了,无疑会给他们的习作注入生动的血液。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用耳朵去倾听生活中的语言,获取生活中的种种声音,用心感受生活的音韵,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观察家庭的细微的变化;观察家乡的重大建设和变化;观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的工作……以积累写作素材,陶冶自己的性情。
(2)丰富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学生积累多了,那写起作文来也就不难了,这里语言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名家名篇,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3)开展活动。学生天性好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正拥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如在写人训练前,可组织学生开展“夸夸……”的演讲比赛。在写事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知识抢答赛等各种活动。平时还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参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做生活的参与者,真正积累习作的素材。
(4)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各项劳动,体验劳动的伟大;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善于把一切所见所感放进自己的素材库中。
3.说事,叙写生活天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是“写”的基础。说和写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说”的训练,创设“说”的情景,让学生多说,帮助学生再现真实的生活,学会记录生活。说自己感兴趣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叙写生活。
如夏天经常刮台风,下雷雨,这时候,你可以立即停下教学,让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然后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的情景描绘出来,再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4.感悟,凸现个性风采
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发现偏僻的深山老林中,有着迷人的鸟语花香;有的学生会发现平静的湖水中,荡漾着无穷的激情。当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层面去体验生活后,他们各不相同的思维、别具一格的想法也会孕育而生,这样学生的个性风采才得以张扬和凸现。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真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以降低习作难度,减少习作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写作,个性得到张扬。
其次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悲伤,有欢乐,有痛苦,也有寂寞。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这些个性感受,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童真、童心。习作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才乐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真情实感。最后耍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就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家庭,那当你选择家庭生活习作时,他们就会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当然也就不会有编造、拼凑等。
5.创造,放飞习作想象
生活中的习作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更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种练习,让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赋予他们自己写作的灵感,点燃他们想象的火花,让学生的习作充满灵气。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事物或发出一些声音,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生活,赋万物予生命;生活,赋习作予灵魂。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感悟生活,采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学生的习作才会显得真实,学生的语言才会精彩,学生的个性魅力才会张扬。
1.引趣,激发习作欲望
如何让学生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审视以往的作文教学,习作选题往往不切合学生实际。因为习作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教师又常以教者、大人的姿态去指导学生习作,久而久之,学生达不到习作要求,厌恶情绪油然而生,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每个人都在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才是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他们动情动容,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写作的激情与兴趣。课外应经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叙写其所见所闻所思,以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2.赏美,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美的,生活是无穷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1)观察生活。一个个感人的生活细节是精彩的,这样的生活细节是学生感触最深,也是印象最深的。如让学生观察到了,无疑会给他们的习作注入生动的血液。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用耳朵去倾听生活中的语言,获取生活中的种种声音,用心感受生活的音韵,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观察家庭的细微的变化;观察家乡的重大建设和变化;观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的工作……以积累写作素材,陶冶自己的性情。
(2)丰富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学生积累多了,那写起作文来也就不难了,这里语言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名家名篇,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3)开展活动。学生天性好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正拥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如在写人训练前,可组织学生开展“夸夸……”的演讲比赛。在写事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知识抢答赛等各种活动。平时还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参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做生活的参与者,真正积累习作的素材。
(4)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各项劳动,体验劳动的伟大;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善于把一切所见所感放进自己的素材库中。
3.说事,叙写生活天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是“写”的基础。说和写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说”的训练,创设“说”的情景,让学生多说,帮助学生再现真实的生活,学会记录生活。说自己感兴趣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叙写生活。
如夏天经常刮台风,下雷雨,这时候,你可以立即停下教学,让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然后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的情景描绘出来,再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4.感悟,凸现个性风采
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发现偏僻的深山老林中,有着迷人的鸟语花香;有的学生会发现平静的湖水中,荡漾着无穷的激情。当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层面去体验生活后,他们各不相同的思维、别具一格的想法也会孕育而生,这样学生的个性风采才得以张扬和凸现。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真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以降低习作难度,减少习作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写作,个性得到张扬。
其次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悲伤,有欢乐,有痛苦,也有寂寞。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这些个性感受,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童真、童心。习作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才乐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真情实感。最后耍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就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家庭,那当你选择家庭生活习作时,他们就会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当然也就不会有编造、拼凑等。
5.创造,放飞习作想象
生活中的习作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更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种练习,让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赋予他们自己写作的灵感,点燃他们想象的火花,让学生的习作充满灵气。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事物或发出一些声音,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生活,赋万物予生命;生活,赋习作予灵魂。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感悟生活,采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学生的习作才会显得真实,学生的语言才会精彩,学生的个性魅力才会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