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与“浅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23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同样学历和能力的人,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最基本表现是对教材的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最简单的知识,在老师看来却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不仅自己要理解,而且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关键点。
  
  一、深入——站在教师的高度读懂、读透、领会教材
  
  读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师范毕业的教师而言是没有问题的,要注意的是要关注细节。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要字斟句酌,不能有大概、差不多的意味,甚至不能用同义词代替。如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所带来的是习题中有“厚度忽略不计”等,作为教师要非常清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习题中有这样的补充。还有如“零除外”等,一般都是在括号里的,要仔细研究。
  读透: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弄清有什么的问题。这就是要研究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他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一点好说而难做,如认识小数,就数学而言学生对小数是第一次接触,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超市等地方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一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定。再比如24时计时法,20年以前和现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用20年前的思路来教现在的学生,那么課堂的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如四年级的递等式混合运算,学生的已有知识是什么,现在学习的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等。
  领会: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教师要充分思考理解编者的意图,为什么把这部分知识编在这里,为什么这样编写,为什么这样呈现新知。为什么设计这样的练习等。尤其关注设计的练习有什么特点,教材为什么设计这样的练习。如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例题采用了订一年牛奶的情景。为什么用一年而不用其他?如何让情景发挥更好的作用?练习的第一个为什么用验算,仅仅是教学验算吗?
  
  二、浅出——用学生的视角定标、定法、预设教学环节
  
  定标:明确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着眼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知识与技能纬度看是要解决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从过程与方法的纬度看是要解决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纬度看,是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积极性等非智力因素。这三个纬度中前两个决定一堂课的基本过程,第三个决定一堂课的立意和高度。  定法:思考教学方法,就是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一般教材上都有情景图,所以必要的情景创设是教学新课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练习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其实最常用的是问答法,就是老师问,学生回答,对话教学是人类有教育以来的永恒。这里要说明的是要用老师的问启发学生的问,这是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点,不是简单的问答,所以教师对如何提问的研究应该成为思考教法的重点。  预设:理清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钻研之后输出的主要方面,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在预设的过程中,要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的预设目的,还有可能出现怎样的不确定因素。下面以二年级的《认识图形》为例,对教材作简要的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教材安排这样的认识图形,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安排这样的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那么这里的教学主要是在平面图形中对多边形进行一定的认识,能让学生根据其边的多少来进行一定的分类,在原来一些特定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使其对图形的认识从特定的感性形象向具有一定抽象的概念扩展,能按边的不同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在折纸中体会图形的变化所带来的边的变化,边的变化也会带来图形的变化,认识图形和边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出发,教学的重点是能就边的条数相同的一类图形进行命名,并能初步判断多边形到底是几边形。难点是体会边的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学过程中由长方形和正方形得出因为它们都是四条边组成的图形,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四边形。然后请学生判断相关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再用长方形的纸请学生折去一个角,使它仍然是四边形。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会思考怎样保证折出的图形是四边形,在学生折错的基础上请学生数一数剩下的图形是几条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边的条数得出这样的图形可以称之为五边形,再折去一个角,问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几边形了,得出六边形,甚至得出七边形等,使学生对按照边的数量进行命名有一个初步的体会。然后在练习中让学生进行判断。下面的折纸练习就充分给学生以时间,在折一折、数一数、说一说中体会边的变化和图形的关系。
  至于最后的图形分割成三角形,实际上仍然要求学生从图形的边入手进行分割,即利用图形已有的两条边,添加一条边就构成一个三角形,实际上学生也能体会到三角形也就是三边形。
其他文献
活动导学是对已有的其他科研成果的吸纳与创新,它在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改革实验模式不同:所设计的学习路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允许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校情,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来体现课堂教学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在评价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得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课前的教学“预设”做恰当调整的动态“生成”过程。    一、数学课堂的课前“预设”    1.吃透
想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想像力特别丰富。儿童时期是培养想像力的黄金时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想像作文,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作文给儿童的思维空间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想像作文呢?  1.仿写作文。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进入情境,将儿歌中的人格美、故事美转化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使学生情感
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过程的指揮棒。新的数学课标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这些评价理
语文教学如何从儿童本位寻找视点,把握切入点,成为当前教师思考的不可或缺的主题。缤纷灿烂、色彩斑斓的语文教学本来会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灵性进发,可是沉闷单调、索然无味依然充斥课堂。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宝贵时期,焕发儿童的天性,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审视课堂,儿童盲从化、理性化、成人化已成为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寻求阅读教学的敞亮
著名作家成君忆的一部管理学著作《水煮三国》把耳熟能详的“木桶理论”智慧延伸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箍水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因此,他得出结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默契程度,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箍水桶”理论不仅是现代企
人们在按部就班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悲、或喜,或苦、或愁。这些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又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的状态和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心理。随着学校青年教师的逐步增多,对青年教师困惑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青年教师困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其中最普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体现综合——春城無处不飞花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
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现状及思考  金松青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工作,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推动课程发展的基础,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校本培训现状  目前,校本培训的口号已响彻每一所学校,各校都加大了校本培训力度,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并非是铁板一块,作为培训的双方,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的一项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的、实效的教学环节,现在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各级各类的研讨课、数学比武课上都用得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结果。我认为学生板演—数学课堂不应缺失,为了使板演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一、板演的优越性    1,有利于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