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自由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po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要把经过千年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的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艺术。其实教学的真谛不在于教师把课上好、上精彩,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会学、乐学。教师应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为己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每个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凸显真我的风采。
  一、关注教育良机,诱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向注入式灌输教学,较少顾及学生的实际感受,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缺乏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鉴于此,教师应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渲染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思考、探索相关知识。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就能活泼起来,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我曾听过这样的故事,说是一个小孩因数学成绩差,而被安排坐在角落,上课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造成这孩子更加自卑,不愿和同学交往,课堂上形同一木头人。后来,来了一位新数学教师,通过用心观察,从这小孩的眼神里读出他内心的想法,每节课上课前,总是有意摸一下他的头,对他微笑说上两句。不曾想,过了没几天,这小孩上课神采奕奕,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这位教师凡他举手就一定让他发言,哪怕只答对了一部分,也当众表扬他。时间一长,他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成绩越来越好,后来成为一名数学家。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深情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教师,他就是我的太阳,他让我前方一片光亮。”
  二、构造问题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思维
  思维通常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疑惑,开始于矛盾。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诱导学生提出并探究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最根本的就是以问题穿插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自主探索、力求创新的机会,相互合作、互动学习的平台。教学中的设疑可以在“奇”字上下工夫,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有序性设置有一定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链扣,使学生在破解初始问题后,有种“一发不可收”的感觉,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力求解开所有问题链扣。特别要注重新课的引入,从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和已有的相关经验入手,思索寻求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破除思维定势,搭建让学生质疑的平台,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进一步优化思维。
  如我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中,设计了下列让学生课堂练习的计算题:65-47=;78-34=;81-43=;59-19=;54-45=;19-10=。在练习前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与今天讲解内容有关的习题。这时有学生说,有3道是不退位减法,其余3道是退位减法。这正是我设计问题的本意,即让他们能够辨别两位数在相减时是否要退位,然后用有关法则解答。正打算进一步教学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似有问题要问。前面的同学们说的已经很完整了,难道他还有什么不懂吗?我于是让他说。“我认为比较特殊的该是54-45这道题。”我感到很是奇怪,追问:“为什么?”“这道题的两位数有点特殊,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机会。“那么是否所有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的两位数相差都是9呢?”我给了“63-36=;96-69=”让学生比较,学生讨论后发现,原来只有数字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此类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学生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课堂上一片沸腾。于是,我索性把原本继续教学的时间全部用在研究这些题上,请学生有顺序地列出所有的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很快向我汇报:65-56=9;87-78=9;43-34=9等。可见,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作为教者,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每次举手都是有价值的,很可能是问题的发现。
  三、着力生成条件,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教育家波利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着力创造各种有利于数学知识有效生成的条件,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发现用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底之和等于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 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启发之后,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将一个等腰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可见,教师只要能够创造知识的生成条件,就会使学生迸发自主创造的火花,就能得出创造性见解。教师应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上,只有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教学才是成功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责编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模糊提取从生物特征输入中以容错的方式可靠地提取出均匀分布的随机密钥,当输入发生变化且变化很小时,该密钥可以保持不变。研究了当汉明距离作为生物特征匹配的度量标准时,结合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载体。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  一、营造轻松氛围,使学生敢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使得学生在用语言描述时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还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看法。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变革性影响 。
情景描述:  学习“统计”后,教材安排了一节内容:运动与身体变化。我与同事交流发现,他们布置学生自己课后去完成,对学生是否去实验、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则不再问津,其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提前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表中填好姓名,讲清实验注意事项,之后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提出问题:“我们的身体运动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两次实验。  第一次:先教给学
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商专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基本概况,就进一步搞好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人们欣喜地看到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和实践,听到激情睿智的对话,感受到真情实感的交流……热闹中冷眼观之,浮躁、放任乃至虚假的现象不断呈现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雨夜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08例,按照检查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