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学习,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问题式教学是适应新形势下地理课改革的有效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问题式教学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更易于培养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大胆质疑,学生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二、地理课问题式教学的操作过程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式可以多样性的:既可以由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也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效果。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应注意增强趣味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印度》前,播放一段印度民歌,同时屏幕展示关于印度自然、人文景观的系列图片,包括 “喜马拉雅山、恒河、泰姬陵、印度歌舞、印度的牛……”给学生感觉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问:关于印度,你还了解哪些情况?说说看。
第二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提出问题,是问题式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给学生的问题学习提纲:
1、印度在哪里?(请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
2、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地形分布的特点。
3、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这种气候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如此频繁?
4、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5、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怎样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
6、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请谈谈其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7、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找出主要的工业区,分析印度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
第三步:自学思疑,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所疑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第四步:大胆质疑,相互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式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而应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课堂气氛,提供活动的空间和规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提问。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大大扩充课堂学习的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操作如下:将所有学生分成两队,以竞赛方式进行互问学习(提出一个问题得1分,回答一个问题正确得1分),最后的优胜队给予鼓掌肯定。
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问题,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同学能回答时,教师可以加以解释或补充,当教师未能回答时,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
第五步:充分解疑、系统整合知识
经过学生自学教材和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但是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必须把知识按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整合,构筑知识网络结构。
三、地理课实施问题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勇于更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实施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胆走下知识权威的“神坛”,以问题去激活学生思维,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搭建平台。问题式教学决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它更加注重的是问题的发现、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而不是结果和答案。
2、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实施问题教学的核心,也是问题式教学的目的。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和探究需求都得到呵护而不是扼杀,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要让自己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当然,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提出一些简单幼稚、离奇古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地给以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嘲讽、批评。
3、教师要及时“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多渠道高速传递的社会,学生知识视野和储量超乎想像,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在开放的问题式教学中随时可能遇到挑战。因此,教师要及时“充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备足“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当然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解释不清甚至无法解释的尴尬情况,此时教师要坦诚以待而不应遮挡掩盖,要与学生一道探究思考,想办法解决,以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
[2]张嘉伟,《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问题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问题式教学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更易于培养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大胆质疑,学生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二、地理课问题式教学的操作过程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式可以多样性的:既可以由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也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效果。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应注意增强趣味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印度》前,播放一段印度民歌,同时屏幕展示关于印度自然、人文景观的系列图片,包括 “喜马拉雅山、恒河、泰姬陵、印度歌舞、印度的牛……”给学生感觉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问:关于印度,你还了解哪些情况?说说看。
第二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提出问题,是问题式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给学生的问题学习提纲:
1、印度在哪里?(请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
2、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地形分布的特点。
3、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这种气候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如此频繁?
4、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5、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怎样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的?
6、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请谈谈其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7、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找出主要的工业区,分析印度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
第三步:自学思疑,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所疑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第四步:大胆质疑,相互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式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而应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课堂气氛,提供活动的空间和规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提问。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发现式、探究式学习,大大扩充课堂学习的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印度》一课中,笔者操作如下:将所有学生分成两队,以竞赛方式进行互问学习(提出一个问题得1分,回答一个问题正确得1分),最后的优胜队给予鼓掌肯定。
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问题,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同学能回答时,教师可以加以解释或补充,当教师未能回答时,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
第五步:充分解疑、系统整合知识
经过学生自学教材和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但是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必须把知识按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整合,构筑知识网络结构。
三、地理课实施问题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勇于更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实施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胆走下知识权威的“神坛”,以问题去激活学生思维,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搭建平台。问题式教学决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它更加注重的是问题的发现、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而不是结果和答案。
2、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实施问题教学的核心,也是问题式教学的目的。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和探究需求都得到呵护而不是扼杀,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要让自己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当然,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提出一些简单幼稚、离奇古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地给以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嘲讽、批评。
3、教师要及时“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多渠道高速传递的社会,学生知识视野和储量超乎想像,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在开放的问题式教学中随时可能遇到挑战。因此,教师要及时“充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备足“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当然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解释不清甚至无法解释的尴尬情况,此时教师要坦诚以待而不应遮挡掩盖,要与学生一道探究思考,想办法解决,以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
[2]张嘉伟,《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