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提升阅读素养的“脚手架”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倡导和统编版教材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又掀起了一股新的教改热潮,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统编版教材体系和苏教版教材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沿袭分单元组织教学的基础上,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加强了内容的整合,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具体,其中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提出,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将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开展教学时,要将单元“语文要素”渗透到教材学习的全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阅读教学向更深处漫溯。
  一、单元入手,明晰语文要素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要注意的是:本套教科书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时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单元设计尽可能考虑单元内部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教材对各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分为: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各种单元类型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单元类型,把握好单元特点,明晰单元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教学。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有关“提问”的策略单元,这种特殊单元的学习方式与普通阅读单元,特别是苏教版的阅读课文的学习完全不是一回事,单元导语首先提出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单元安排的4篇课文,依次要求学生达到“提出你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问”“提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的学习目标,整个单元的学习就是一种“提问”能力的训练,课文只是一个能力习得的载体。如果这个单元再按苏教版课文学习的方式去品析课文,就与整个教材和单元目标背道而驰了。因此,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要把握单元特点,凸现语文素养,明晰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学习。
  二、走进文本,找准要素训练点
  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导语中都会明确提出本单元要训练的语文要素,每篇课文有落实语文要素训练的内容,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着单元训练的要素提出问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炼,“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大多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加以实践运用,这就是普通阅读单元的构成方式,了解这一编排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应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找准语文要素训练点,适时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时要以此为训练重点,展开学习。学习第1课《草原》,要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联想生活中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第2课《丁香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读懂文中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的基础上,想到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的特点;第3课的学习,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三、运用要素,提升阅读素养
  知道了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在教学中落实要素的训练,但要注意的是,要素的训练过程是结合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展开的,空泛的语文要素训练课必然是无趣的,也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有机渗透要素训练,既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激情、有意思,又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学时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明晰要素,有机渗透。教学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将单元的语文要素,渗透到每一课的教学中。例如,在执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先要弄清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围绕中心句,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万物在夏天生长迅速的特点。教学本单元第2篇课文《盼》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作者围绕“盼”这个中心安排了哪些事情。结合文中“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事例的写法。这样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的要素训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紧扣要素,重点训练。单元语文要素,是整个单元语文学习和能力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灵活施教,但不能偏离重点开展教学。如,执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一课,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去概括片段意思,让学生知道有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意思,有时候在末尾或中间。
  3.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语文要素的训练要贯穿始终,要素的学习和培养过程要逐层推进,不能随意跳过去,做到有机渗透,学用结合。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的河山。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学习第1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让学生知道有的段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篇课文《海滨小城》时,学生要尝试借助關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到学习第3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最后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以此培养学生围绕中心表达的能力。
  四、横纵关联,让阅读走向深入
  统编版每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需要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即使是同册书同样的语文要素,不同单元不同课文内容,训练要求也要有所区别。例如,“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和联想;第七单元是“艺术想象”,要求“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单元中的几篇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绘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生要通过想象感受各种艺术形式的美。两种想象方式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区别,教师在语文要素训练时,要加强横向联系,降低学习坡度,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除了横向联系,还需要纵向关联,不同年级,同一语文要素之间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明确不同年段的训练要求,将能力训练向纵深推进。比如“默读”这一语文要素,二年级要求“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要做到“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四年级以后要求“提高默读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总之,统编教材从方法、能力和习惯三个维度安排语文要素,增强了目标的指向性、训练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新教材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人文主题的桎梏,增强目标意识和语文要素意识,用好语文要素这一“脚手架”,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做到横向联系、纵向深入,有机渗透语文要素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习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等,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便是上了《游山西村》这一首诗,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逐字逐句解释诗意之上,将古诗拆得分崩离析,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可是,古诗又应当怎样教学呢,我感到了彷徨。  一、山重水复
期刊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朗读,做好朗读教学的相关工作。然而,就目前朗读教学实际来讲,效果不如预期的问题较为显著,朗读教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对此,本文对朗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朗读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朗读教学对小学语文的积极作用  1.强化学生语感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素养,其指的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
期刊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仅仅20字,却造就了解读、索解一类相关文献不下三两万言,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说明这首诗耐人品读深究,而另一方面它也是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至。此诗“风雪夜归人”一句足称经典,其中对“夜归人”这一意象的理解在学界产生分歧,争论中心聚焦于“归”字,一派称“归”应作“归来”,另一派则认为当“借宿”讲更为合适。两种解释分别
期刊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概念。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与个人的经验密切相关的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有时与科学概念完全一致,有时却带有错误或曲解,这就是科学课堂上学生的认知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与现实的科学现象不相符。解决这一认知冲突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深化前科学概念最终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本文将从挖掘学生前科学概念并利用认知冲突实施教学两方面谈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教学的手段来看,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阅读教学开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成长予以充分重视。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阅读理解和情感领悟技能等方面。阅读
期刊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一切数学知识的研究、表述、应用都与数学概念相关。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数学概念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着力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当前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展开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数学概念课可以发现,数学概念课中的课堂氛围死板无生气,学
期刊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国“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闭幕仪式日前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出席闭幕式。  据悉,此次“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是首次全国性的网络普法专项活动,是对网信领域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重大成就的深入展示和对网信普法工作重要意义的全面阐释,也是广大青年彰显崇尚法治良好精神风貌和强烈责任担当的窗口。  活动自2017年9
期刊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度普及,人们随时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新闻资料,这一方面令人震惊,一方面又让人疑惑。震惊的是这些学生会在正值花季的年纪做一些错误的、甚至影响一生的事情;疑惑的是小小年纪的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为什么不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究其缘由,与传统教育理念有关。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就算完成教育,却忽略了育人的本质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意味着以“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新时期已经到来,学生应具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焦点所在。润泽课堂理念及其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具有高
期刊
近年来,微课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实践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但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时,没有正确把握微课特色,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对此,有必要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微课对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微课既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