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部件,教师要利用词语的内部关系,进行多向联系与重组,提取具有同一性的若干词语,构建可以整体描述的词语序列。然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词语序列,感受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到之处,积累写作的词汇,使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丰厚,效果卓著。
一、构建词语序列,改良文本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及时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为之后的文本学习做好了铺垫,而构建合理的词语序列能帮我们做到以上两点。
例如,教学景山版十一册《草原野花》时,在初读课文后,依次呈现三组词语:1.邂逅、蒿娥、绯红、端详、绽开、希冀;2.呼啸、倔强、繁衍、自由自在、理直气壮、排山倒海;3.占有、毁灭。
第一组重在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理解词义。第二组重在让学生捕捉共同点(写野花开得热烈、旺盛),再思考那几小节表达的这个意思,继而过渡到下阶段的学习。第三组虽只有两个词,却是文本理解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先淡化文本情境,只作字面含义解读,课结尾时再领悟体会其深意,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梯度。这三个词语序列的构建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基础上,使教学时间更紧凑,课堂导入更高效。
二、构建词语序列,浓缩文本内容
当下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日趋减退,通过各种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构建词语序列就是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罗列出文中若干举足轻重的词语,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故事两则》时,在自由朗读后,我让他们找出每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出示第一组为:老妇人、诗人;第二组为:周总理、外国客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组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明确主要人物后,学生只需思考两者间的关系,再自行添加少许词句便看顺利完成概括任务。这看似不经意的引导,却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词语序列的构建功不可没。
三、构建词语序列,点亮文本朗读
我们构建合理词语序列后,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品读文本,体会情感,将与作者的情绪交融点用最真情的朗读来突显。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丰碑》时,教师可先出示“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组词。
师:你从这组词语中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气候非常恶劣。
师: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当时恶劣的气候。(生朗读。)
师:几个词语就能看出环境是多么恶劣啊!(文本出示: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带着刚才对四个词语的理解自由朗读,想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我抓住描写环境的几个关键词,构建以“气候恶劣”为核心的词语序列,从读词、解词开始,深入文本,最终以情感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构建词语序列,实现以词解词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常通过关键词理解文本。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创设“语用”情境,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德国街头花之多、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从“花团锦簇”能感受到什么?请根据“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句改写为描写“花团锦簇”。花多还表现在哪里呢?(出示:花团锦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连接、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用朗读去感受那片花海。
又如,读着“姹紫嫣红”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出示花海图片。)眼前的这个景象,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吗?(词语序列: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繁花似锦、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我在教学中两处运用了词语序列以词解词,第一次是为理解“花团锦簇”,感受“花之多”,结合学生的读与悟,组合本语段的七个词语,构建核心词为“花多”的词语序列。第二组词语是教学情境下语言的自然迸发,来自学生的日常积累。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成为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最生动的解读,即我所说的“以词解词”。
五、构建词语序列,纵深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要依托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在许多课文中不止一两个,我们要善于捕捉,有效组合,使词语教学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天鹅的故事》,老天鹅破冰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划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同桌相互交流。我将词语归成两组:第一组:胸脯、冰面第二组:腾空而起、石头似的、扑打
学习第一组时,让学生对比体会肉身之躯与冰冷坚硬冰面的反差,感悟老天鹅强大的精神力量。第二组则通过老天鹅的动作、状态来丰满其形象。然后,再潜入文本,扩展至全文,寻找可以归入第一、二组的词语若干,再次提升生的感知能力,为之后的角色转换“老天鹅用身体扑打冰面,这分明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啊!可是这只老天鹅是不是这样想的?你能走进老天鹅的内心,说说它当时的想法吗”打下了扎实基础。由上例可见,构建词语序列对研读重点语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构建词语序列,拓宽习作空间
散落在课文中的大量词语,不但有助于文本理解,也能为学生的练笔提供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人教版四年级古诗《乡村四月》教学中,为了使“绿遍山原”一词具象化,我适时构建两个核心词分别为“颜色”和“地点”的词语序列,并提出问题:当读到“绿遍山原”时,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只有一种绿色吗?你看到了哪些绿色?(出示第一个词语序列:嫩绿、浅绿、深绿、墨绿、淡绿……)你是在哪些地方看到这些绿色的呢?(出示第二个词语序列:山前屋后、树梢草丛里、小溪水塘边、田间地头……)
在引导学生感知绿之层次丰富、范围之后,课件出示:看,田野里一大片绿油油的禾苗正一个劲儿往上生长,
。这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学生利用两个词语序列,扩充对“绿遍山原”的感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脑海中的画面,既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又锻炼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构建有效的词语序列,如同将“智慧的琼浆”引入课堂,无声滋养着学生的阅读历程。它穿针引线,上连下缀,与文本联系共同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学生徜徉在这立体的语文课堂网络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学习乐趣。
一、构建词语序列,改良文本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及时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为之后的文本学习做好了铺垫,而构建合理的词语序列能帮我们做到以上两点。
例如,教学景山版十一册《草原野花》时,在初读课文后,依次呈现三组词语:1.邂逅、蒿娥、绯红、端详、绽开、希冀;2.呼啸、倔强、繁衍、自由自在、理直气壮、排山倒海;3.占有、毁灭。
第一组重在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理解词义。第二组重在让学生捕捉共同点(写野花开得热烈、旺盛),再思考那几小节表达的这个意思,继而过渡到下阶段的学习。第三组虽只有两个词,却是文本理解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先淡化文本情境,只作字面含义解读,课结尾时再领悟体会其深意,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梯度。这三个词语序列的构建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基础上,使教学时间更紧凑,课堂导入更高效。
二、构建词语序列,浓缩文本内容
当下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日趋减退,通过各种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构建词语序列就是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罗列出文中若干举足轻重的词语,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故事两则》时,在自由朗读后,我让他们找出每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出示第一组为:老妇人、诗人;第二组为:周总理、外国客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组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明确主要人物后,学生只需思考两者间的关系,再自行添加少许词句便看顺利完成概括任务。这看似不经意的引导,却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词语序列的构建功不可没。
三、构建词语序列,点亮文本朗读
我们构建合理词语序列后,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品读文本,体会情感,将与作者的情绪交融点用最真情的朗读来突显。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丰碑》时,教师可先出示“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组词。
师:你从这组词语中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气候非常恶劣。
师: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当时恶劣的气候。(生朗读。)
师:几个词语就能看出环境是多么恶劣啊!(文本出示: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带着刚才对四个词语的理解自由朗读,想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我抓住描写环境的几个关键词,构建以“气候恶劣”为核心的词语序列,从读词、解词开始,深入文本,最终以情感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构建词语序列,实现以词解词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常通过关键词理解文本。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创设“语用”情境,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德国街头花之多、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从“花团锦簇”能感受到什么?请根据“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句改写为描写“花团锦簇”。花多还表现在哪里呢?(出示:花团锦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连接、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用朗读去感受那片花海。
又如,读着“姹紫嫣红”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出示花海图片。)眼前的这个景象,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吗?(词语序列: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繁花似锦、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我在教学中两处运用了词语序列以词解词,第一次是为理解“花团锦簇”,感受“花之多”,结合学生的读与悟,组合本语段的七个词语,构建核心词为“花多”的词语序列。第二组词语是教学情境下语言的自然迸发,来自学生的日常积累。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成为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最生动的解读,即我所说的“以词解词”。
五、构建词语序列,纵深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要依托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在许多课文中不止一两个,我们要善于捕捉,有效组合,使词语教学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天鹅的故事》,老天鹅破冰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划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同桌相互交流。我将词语归成两组:第一组:胸脯、冰面第二组:腾空而起、石头似的、扑打
学习第一组时,让学生对比体会肉身之躯与冰冷坚硬冰面的反差,感悟老天鹅强大的精神力量。第二组则通过老天鹅的动作、状态来丰满其形象。然后,再潜入文本,扩展至全文,寻找可以归入第一、二组的词语若干,再次提升生的感知能力,为之后的角色转换“老天鹅用身体扑打冰面,这分明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啊!可是这只老天鹅是不是这样想的?你能走进老天鹅的内心,说说它当时的想法吗”打下了扎实基础。由上例可见,构建词语序列对研读重点语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构建词语序列,拓宽习作空间
散落在课文中的大量词语,不但有助于文本理解,也能为学生的练笔提供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人教版四年级古诗《乡村四月》教学中,为了使“绿遍山原”一词具象化,我适时构建两个核心词分别为“颜色”和“地点”的词语序列,并提出问题:当读到“绿遍山原”时,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只有一种绿色吗?你看到了哪些绿色?(出示第一个词语序列:嫩绿、浅绿、深绿、墨绿、淡绿……)你是在哪些地方看到这些绿色的呢?(出示第二个词语序列:山前屋后、树梢草丛里、小溪水塘边、田间地头……)
在引导学生感知绿之层次丰富、范围之后,课件出示:看,田野里一大片绿油油的禾苗正一个劲儿往上生长,
。这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学生利用两个词语序列,扩充对“绿遍山原”的感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脑海中的画面,既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又锻炼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构建有效的词语序列,如同将“智慧的琼浆”引入课堂,无声滋养着学生的阅读历程。它穿针引线,上连下缀,与文本联系共同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学生徜徉在这立体的语文课堂网络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