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法制保障问题研究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市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农民市民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和我省建立了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和规范了城镇化建设。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某些法律制度滞后、不完善、不适应或无法可依状态。因此,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突破现有的法律制度的局限,重新思考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相关法律制度,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本文从分析城镇化发展存在的政策法律问题出发,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法律制度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法制保障;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市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过程。探索走好具有郑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有利于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户籍、土地、财税、社保等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郑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策法律问题
  我市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在体制制度创新方面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不适应我市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引导、保障、服务、规制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规划工作在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重任,但当前我市城市规划工作与城镇发展形势和要求相比,明显薄弱很多。我市出现无序扩张、布局混乱、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等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些城市是边规划边建设,甚至是边建设边规划。另外,城乡统筹规划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尤其是城郊结合部,更成为“两不管”地带,集体土地未经征用就开发建设等问题突出。城乡统筹规划总体上仍然滞后,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序推进。
  (二)户籍制度不够合理。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分离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变,城乡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我市的户籍法律制度尽管在逐步走向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但总的来说,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在计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和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也是郑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问题之一。
  (三)土地制度不够健全。一个良好有效、科学合理的土地制度,必须能够反映并适应发展变化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边际效用急剧递减,制度缺陷越来越凸显,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法律只规定了农民集体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并没有确立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的代表机构,农民集体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利。二是农民土地产权不够完整,产权主体模糊,使土地所有权实际上归行政负责人掌管,农民只是土地的使用者和经营者,农民的土地收益权也往往受到侵害。三是集体土地产权流转不畅,由于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没有很好地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利于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没有形成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均衡。城乡一体化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随着社会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市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制度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差距较大。二是社会保障项目衔接有待加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加强城乡相关制度整合、衔接的要求日趋紧迫,难度不断加大。
  (五)资金筹措制度不完善。城镇化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严重制约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建设与发展,城镇建设融资市场运作机制发育不充分,缺乏市场投资经营机制和强有力的专业投融资机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内生能力比较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还不健全,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准入政策依然存在,民间资本跟进不够,潜力挖掘不够。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越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法制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一是建立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为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战略引导、综合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各地市要设立规划执法监督局,设置了市政府派驻县(市)区的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组建了郑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规划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基本形成了“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二是努力实现规划满覆盖。开展农村地区规划研究,形成城、镇、村构成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开展郑州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以抓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重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三是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制定城乡一体的规划实施标准。为保证空间布局、资源调控、工业集中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形成有郑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口管理。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实行居住地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全省城乡统一户籍管理,放开对农民进城的落户限制。逐步将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的农业人口成建制地转为城镇户口。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形成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平等的社会劳动力就业权与报酬权,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实现农民相关权益的形式,健全体制机制。首先,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障制度。进城落户农民保留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进城落户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的方式推行土地流转,获取土地流转收益。农民对承包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权力。也可以在公开市场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及农业企业转让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次,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实施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农民拥有住宅的抵押、担保、转让等权力,通过对农村房屋产权的转让、担保、抵押等方式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构建公平、合理、自愿、有偿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最后,保障进城落户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将集体财产评估折股,量化到人,农民享有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力。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医疗保险直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城镇居民社保体系的农民,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社保、住房、失业、子女就学、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增加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探索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城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范围。加大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城乡社会公共事业的覆盖范围,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市居民的,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自愿选择城市社保或农村社保。
  (五)创新资金多元筹措制度。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完善以政府为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制度。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其中,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保障城镇化建设资金供应。制定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制度,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措建设资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增加贷款,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以特许经营权方式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中。对国有资源、资本、资产、资金进行整合运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合理偿债制度。
  四、总结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郑州市应全面更新城镇化观念,大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妥善处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城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加强对新型城镇化的组织领导。郑州市做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内需动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鹿玉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J].赤子.2014.11
  [3]杨磊.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许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广为人知的是诸如“互联网+”等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又一个新概念“文化+”也越来越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 “文化+”并不是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两者的简单相加,是指文化产业和其它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态。使文化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的各个领域,并由此带来深刻的变革。“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作为最大的传播媒体之一的电视台应该做好关于基层人民信息的传播工作,加强人们对于基层人们生活的关注。特别是县级的电视台,就更应该做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聆听基层人民的心声,更好地帮助基层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途径;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木屐和草履是传统的日本装束,草履主要配正装和服,而木屐则是休闲类鞋子,主要配浴衣等休闲和服。现今最普遍的是皮制草履,大致可分为礼装用、准礼装用、葬礼用以及时尚休闲类等。木屐多是桐木和杉木制成,种类多样,富于变化。人们在穿着和搭配上不断创新,成为受人喜爱的时尚配件。  关键词:木屐;草履;和服;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
期刊
摘 要:原生态民歌,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文化活动自然生存的民歌。原生态民歌教学就是把原生态的民歌纳入学前教育、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等或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教育中去,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学会原生态民歌。其目的是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流芳百世。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原生态民歌;  中图分类号:J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作为非
期刊
摘 要:目前,民族地区基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态相适应并健康发展,也已成为这时期少数民族本体本质如何发展,与主体汉民族文化如何并行发展及如何适应世界多元文化相容发展等等许多问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原生性;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基层民族文化艺术是不断提高少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环境净化越来越重视。环境执法、总量减排、环境治理、环保设施运行首先要有依据,那依据什么呢?那就是环境监测数据,这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实施的一系列环境举措的主要依据。如何及时、准确的获取完整、有效的监测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测顺势而来。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和使用是环境管理的
期刊
摘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目标,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新疆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落后于经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西部地区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西部地区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给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该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化旅游业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发展前景广阔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它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先导型产业。特别是就武威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传统的农业地区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根雕者把根的自然美与天同创表现的一种艺术语言,它是当代艺苑中惹人喜爱的一种造型艺术。  关键词:根雕;创作;艺术;意境;  中图分类号:J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俗话说:没有意趣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在创造一个东西时,一定要赋予这个东西内在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