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及有关政策法规的保障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民族预科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年来的确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毕业生的就业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除了就业观、就业技巧、专业限制、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外,地区、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差异,是民族预科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民族预科毕业生就业的难点与对策的分析,找出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对民族预科生就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就业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0156-02
课题:内蒙古科技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项目
一、民族预科生就业的难点
预科生自身的原因
1.用人单位日趋重视的综合素质是民族预科生就业时的难点
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意识、视野、个人魅力、对事物专注程度等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是建立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基础上的,需要相对长久、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实践机会。民族预科生的基础教育环境是相对传统、封闭、落后的,民族传统文化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预科生的发展,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不一定能适应<现代化>社会。例如蒙古族重感情,不斤斤计较时间与金钱。这些传统意义上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个人品质,如果放在<现代化>文化价值体系中考察,得到的则是缺少<效率与理性原则>的负面评价。民族预科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先天的差异,本身很难具备突出的综合素质。
2.很多低年级民族预科生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很少思考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不太关心就业形势,不怎么了解就业政策,面对大众化教育和大众化就业形势,茫然无措,常常被社会舆论所误导。民族预科生们大部分缺少社会经验,涉世不深,加上家庭影响,很容易出现从众、超前或消极等心理,这就势必影响到他们选择职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所以,从低年级起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能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擦亮双眼,少走弯路,多进行就业教育使民族预科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社会环境,并在这基础上自我评价,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我们要以这些为工作重点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打开就业教育的新局面。
用人单位的原因
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成绩、在校获奖情况、政治面貌等是民族预科生就业时的又一个难点
由于基础教育环境的特殊,民族预科生在中、小学多用本民族语言授课,高考时汉语基本上是<外语>,高考分数比汉族学生低得多。进入大学后外语大多是<零起点>,本科毕业时大部分民族预科生不能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相对的计算机水平也差。其它课程也由于用汉语授课所以与汉族学生相比成绩也较差。建立在学习成绩基础上的<评优>是获奖的前提,所以民族预科生获奖的比率也较低。同时,来自边疆地区的民族预科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特困生比例大。在学习、生活起点不一样的平等的毕业竞争中,民族预科生明显处于劣势。
二、解决民族预科生就业难的对策
1.加强引导,利用民族性格优势,培养多方面兴趣特长,建立全局和多元思想。
民族预科生要完成社会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具有全局思想。所以,民族预科生不能只局限在狭小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更好地充实自己,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要积极吸收多元文化,兼具不同优点。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既发扬蒙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接受现代文化,对文化的多元性与全球经济化体会深刻。
民族预科生作为具有高知识和素养的精英,会对民族群体起到一定引导作也会带动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性格特征里具有团结的一面,但也要让民族预科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破小团体局面,多与其他民族同学进行交流与融合;克服保守大胆地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建立全局和多元的思想。
很多在校大学生一个共同的情况是仅熟悉书本知识,且内容仅局限在很小的一个专业领域,思维较狭窄。新型人才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需要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并大量积累知识财富,这样才能灵活变通,把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迁移到不同领域。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努力把这种特长培养到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培养自信、平和的心态,树立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就业时要特别关注从农牧区来的大学生,培养他们树立自信,战胜困难的坚定勇气教育,让所有的民族预科生建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的依赖心理。
市场经济的规律强调优胜劣汰,强调竞争。因此,除了鼓励民族预科生具备开放就业思路、不要对用人单位太挑剔之外,还应该教育树立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大胆进入人才市场,在市场上勇敢地推销自己,不怕挫折,在困难面前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实现自我价值。全面提高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另外,期望值过高是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
某些蒙古族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期待值过高、好高鹜远的倾向。他们认为应当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的国有企业才行,一味追求大城市、高待遇,这样无形中就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比如可以请己经毕业的大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座谈,讲讲求职前后观念变化和求职经历,有利于让在校大学生明确形势,减低期望值。除此之外,还可以请用人单位开设讲座,让大学生更加明确社会需要。可以让他们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心理。
3.进行“植根民族地区”的思想教育。
作为学校,除了和用人单位作必要的沟通和推荐人才之外,要对学生做深入的择业观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特长,建立自信,同时客观的分析现实就业情况,进行以“立足现实,先就业,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再择业”为主的思想教育。
内蒙古地区是需要大量蒙汉兼通的人才的,而且民族预科生熟悉情况,适合这里的生活环境,又能很好的与所有人沟通,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在这里,总有发挥优势的场所。要让他们明白虽然比大城市条件艰苦,但是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不用挤在过分激烈的大城市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添过多的生存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民族地区正在加快变迁,对人才的需求又进入到一个高峰期。而民族预科生既精通本民族语言,又兼通汉语;既熟悉、适应民族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又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素养。所以,他们能更好地深入实际开展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需要大批熟练掌握“蒙一汉一外”双语能力,适应民族地区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要教育学生正视现实,了解自己,立足本地区实际,避免过高的择业期待。大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几年,想找到满意的职业是人之常情,但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的主观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引导学生建立现实的就业观念,立足于内蒙古地区实际,发挥自己的双语优势。同时,为了让他们拓宽自己的择业思想领域,也要较早让民族预科生明白说好汉语和掌握好外语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民族预科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有赖于国家、地方的各项政策和各地区高校的共同努力,但最终还是取决于民族预科生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林玉英.高校民族预科生健康人格养成教育[J].高教论坛.2004(04)
[2]徐佳音.民族预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3]李玉雄.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
[4]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就业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0156-02
课题:内蒙古科技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项目
一、民族预科生就业的难点
预科生自身的原因
1.用人单位日趋重视的综合素质是民族预科生就业时的难点
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意识、视野、个人魅力、对事物专注程度等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是建立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基础上的,需要相对长久、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实践机会。民族预科生的基础教育环境是相对传统、封闭、落后的,民族传统文化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预科生的发展,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不一定能适应<现代化>社会。例如蒙古族重感情,不斤斤计较时间与金钱。这些传统意义上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个人品质,如果放在<现代化>文化价值体系中考察,得到的则是缺少<效率与理性原则>的负面评价。民族预科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先天的差异,本身很难具备突出的综合素质。
2.很多低年级民族预科生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很少思考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不太关心就业形势,不怎么了解就业政策,面对大众化教育和大众化就业形势,茫然无措,常常被社会舆论所误导。民族预科生们大部分缺少社会经验,涉世不深,加上家庭影响,很容易出现从众、超前或消极等心理,这就势必影响到他们选择职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所以,从低年级起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能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擦亮双眼,少走弯路,多进行就业教育使民族预科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社会环境,并在这基础上自我评价,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我们要以这些为工作重点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打开就业教育的新局面。
用人单位的原因
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成绩、在校获奖情况、政治面貌等是民族预科生就业时的又一个难点
由于基础教育环境的特殊,民族预科生在中、小学多用本民族语言授课,高考时汉语基本上是<外语>,高考分数比汉族学生低得多。进入大学后外语大多是<零起点>,本科毕业时大部分民族预科生不能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相对的计算机水平也差。其它课程也由于用汉语授课所以与汉族学生相比成绩也较差。建立在学习成绩基础上的<评优>是获奖的前提,所以民族预科生获奖的比率也较低。同时,来自边疆地区的民族预科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特困生比例大。在学习、生活起点不一样的平等的毕业竞争中,民族预科生明显处于劣势。
二、解决民族预科生就业难的对策
1.加强引导,利用民族性格优势,培养多方面兴趣特长,建立全局和多元思想。
民族预科生要完成社会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具有全局思想。所以,民族预科生不能只局限在狭小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更好地充实自己,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要积极吸收多元文化,兼具不同优点。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既发扬蒙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接受现代文化,对文化的多元性与全球经济化体会深刻。
民族预科生作为具有高知识和素养的精英,会对民族群体起到一定引导作也会带动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性格特征里具有团结的一面,但也要让民族预科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破小团体局面,多与其他民族同学进行交流与融合;克服保守大胆地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建立全局和多元的思想。
很多在校大学生一个共同的情况是仅熟悉书本知识,且内容仅局限在很小的一个专业领域,思维较狭窄。新型人才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需要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并大量积累知识财富,这样才能灵活变通,把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迁移到不同领域。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努力把这种特长培养到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培养自信、平和的心态,树立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就业时要特别关注从农牧区来的大学生,培养他们树立自信,战胜困难的坚定勇气教育,让所有的民族预科生建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的依赖心理。
市场经济的规律强调优胜劣汰,强调竞争。因此,除了鼓励民族预科生具备开放就业思路、不要对用人单位太挑剔之外,还应该教育树立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大胆进入人才市场,在市场上勇敢地推销自己,不怕挫折,在困难面前不断磨练自己意志,实现自我价值。全面提高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另外,期望值过高是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
某些蒙古族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期待值过高、好高鹜远的倾向。他们认为应当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的国有企业才行,一味追求大城市、高待遇,这样无形中就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比如可以请己经毕业的大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座谈,讲讲求职前后观念变化和求职经历,有利于让在校大学生明确形势,减低期望值。除此之外,还可以请用人单位开设讲座,让大学生更加明确社会需要。可以让他们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心理。
3.进行“植根民族地区”的思想教育。
作为学校,除了和用人单位作必要的沟通和推荐人才之外,要对学生做深入的择业观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特长,建立自信,同时客观的分析现实就业情况,进行以“立足现实,先就业,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再择业”为主的思想教育。
内蒙古地区是需要大量蒙汉兼通的人才的,而且民族预科生熟悉情况,适合这里的生活环境,又能很好的与所有人沟通,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在这里,总有发挥优势的场所。要让他们明白虽然比大城市条件艰苦,但是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不用挤在过分激烈的大城市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添过多的生存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民族地区正在加快变迁,对人才的需求又进入到一个高峰期。而民族预科生既精通本民族语言,又兼通汉语;既熟悉、适应民族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又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素养。所以,他们能更好地深入实际开展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需要大批熟练掌握“蒙一汉一外”双语能力,适应民族地区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要教育学生正视现实,了解自己,立足本地区实际,避免过高的择业期待。大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几年,想找到满意的职业是人之常情,但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的主观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引导学生建立现实的就业观念,立足于内蒙古地区实际,发挥自己的双语优势。同时,为了让他们拓宽自己的择业思想领域,也要较早让民族预科生明白说好汉语和掌握好外语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民族预科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有赖于国家、地方的各项政策和各地区高校的共同努力,但最终还是取决于民族预科生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林玉英.高校民族预科生健康人格养成教育[J].高教论坛.2004(04)
[2]徐佳音.民族预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3]李玉雄.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
[4]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