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的反思:幸福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往今来,幸福始终是人类向往与追求的目标。究竟幸福是什么?仍然令我们深思。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幸福论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并将其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相联系,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当代大学生追求幸福必须在自我创新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关键词人生 幸福 哲学思考 自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35-02
  
  现实中的人们,人人向往幸福?“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更加广阔,其应用价值也愈显重要。当外部世界和自身存在寻求幸福,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情感。但是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费尔巴哈论述:“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然,对幸福的追求,更是人们透过直观知觉的表层,从心灵发出的呼唤。
  1847年,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一个信条草案中写明:“在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觉中都存在的颠扑不破的原则……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追求幸福,作为人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又常新的意义。只要代表历史前进的一切社会变革,无不以人的幸福为宗旨,并把它载入现实活动的纲领。
  一、幸福的涵义及马克思主义科学幸福观思想
  伴随着时空的推移,幸福不仅为一个诱人的字眼,而且他存在于当代意识与情感之中,从更大规模上参与着人们对生活的审视与体验。当代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改革时期,带着对历史的反思又迎接着未来的挑战,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是非常的强烈。幸福之花已在每个人们的心灵开放,成为重新激活与升腾起来的一种时代观念。
  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的方式谋求幸福,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同特定条件中的特定个体相联系。那么,谁又能给“什么是幸福”下个准确的定义呢?
  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而从根本上说,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里体验和反映,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我们认为,对幸福的理解各种各样,幸福生活的标准有高有低,但从内容上看,幸福无外乎两种,物质的幸福和精神上的享受。幸福在于生活得更好。幸福不仅是道德和快乐,而且是一种生活状态或过程,幸福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也就是一种好或至善的生活。幸福从其本身的内容上,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
  中西方历史上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幸福观。禁欲主义幸福观:反对人的感官满足,鄙视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它的虚伪性对在于对民众窒欲,自身却在倾向另一端:纵欲。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尘世生活的快乐,即物质欲望的满足,其本质上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功利主义幸福观:认为以追求个体感官的“趋乐避苦”,“片面求利”为人性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有科学的幸福观。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追求的是全人类人民的幸福实现。它主张:幸福是物质的实现与精神的实现的统一、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的统一、享受和创造的统一。首先,幸福存在于劳动中,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结成社会联系,才能成为社会人,因此劳动不仅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创造了领略幸福的主体,所以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其次,幸福存在于斗争中。最后,幸福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另有学者认为,幸福观可概括为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建立在生理和社会基础之上,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体会和感悟是幸福的表征;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幸福的精髓;个人与社会的结合是幸福的重要保证。
  我们认为:人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常识阅历、胸怀抱负各异,那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对幸福生活欲求的标准也迥乎不同。但是,对幸福生活标准理解的提升,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对幸福的态度,则折射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更贴近现时的人生哲学,内容更为科学,更能集中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态度。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生,更有利于实现幸福的愿景。
  二、幸福与幸福观的关系
  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状态,是一种本真和至善的追求。幸福观是人生系统中有观人生幸福问题的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的目标、幸福的动机,幸福的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笔者认为追求幸福以内在动力基础上,通过自身农历、人生幸福必将实现;应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生命;知识和道德修要;通过奋斗、劳动和创造实现幸福目标。马克思的幸福观思想可以概括为:奋斗、劳动与创造三个重要的方面;幸福是物质实现和精神实现的统一。
  幸福的实现应是多方面的、多维度的;但目标和效果是同一的,犹如大海中的灯塔,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归宿。
  (一)幸福的含义由幸福观决定
  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观点、看法、标准。因此,持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相应的关于幸福含义的解释,换言之,有多少种幸福观,就会有多少种关于幸福的含义。理想主义幸福观,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是从社会道德的需要出发去定义幸福。基督教幸福观认为,爱上帝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费尔巴哈指出:“快乐与健康就是幸福”。康德把“需要和爱好的全部满足”称为幸福。贺家红在研究古今中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四类幸福的含义:快乐论、满足论、意义论和状态论。另外就是赵汀阳主张的意义论的幸福,认为欲望的满足是快乐意义却不全面,因为过分的满足或重复满足会令人生厌;而幸福却多多益善,所以幸福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具有自成目的性、无限意义性、创造性和给予性的生活效果。因此,不管哪一种定义,幸福都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各人对生活的观点有关,同时,这种感受又是其产生的基础。
  (二)幸福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等都把幸福视为终极目标和人生的追求,以边沁和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幸福观也将幸福视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存在于践行美好德性的过程中,伊壁鸠鲁等经验主义幸福论的代表将享乐的过程视为幸福。
  冯友兰主张,人生的幸福就在于不回顾过去也不寄希望于将来的结果,只在乎现在是否过得好,因为“若人全于结果中求好,则所求之好有待于外,而人之生活即不能独立自足”,“独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福。”
  我国学者周国平认为:幸福是一个抽象概念,从來都不是一个事实,它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这两种幸福观,实际上就是将幸福视为过程。我们认为,幸福既是目的,同时也存在于过程中。人要为自己设定理想与追求,让作为终极目标的幸福,成为我们的精神指引,这样,才不至于陷入生活的琐碎之中。同时,要善于把长远宏大的幸福目标,分解为不同阶段性的人生规划,让每一个阶段都拥有幸福的感悟,终极的幸福才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如果每一个阶段仅是苦役般的磨难,就算最终实现了终极的幸福目标。那么,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能力也将不再明显。
  三、马克思幸福论和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不同感受、不同期望和对获得幸福的不同设想和途径,是他们的幸福观在现实社会的反映。而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则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不容辞的责任。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幸福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概括起来,主要就是求真趋美,爱与至善。
  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科学的马克思幸福观的教育?试从以下几点: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树立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的重要基础
  学习哲学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更为幸福美好。而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和重要法宝,又是指导我们树立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的基础。它揭示了人生的本质,教导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问题。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提出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理想,他毕其一生,始终把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一理想当作自己奋斗的极大幸福。
  (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幸福观的思想、为科学的幸福观作有益补充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应该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科学态度,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例如:孔子的“和谐为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天人合一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观等都是其科学的、合理的内核,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幸福快乐。都对我们向大学生进行幸福观的教育极具借鉴作用。
  我们认为:追求幸福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主题,而对于主题的明确,也就是幸福观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西文化在碰撞中渐趋于交融与趋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一致。在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中相互借鉴发展,对于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三)以先进人物高尚的幸福观作为模范和榜样,从而端正对幸福的认识
  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都具有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雷锋就是一位光辉典型,他认为:“为党的事业贡献出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每年国家评选的“全国先进模范人物”,正是时代的榜样和先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洒满阳光,铺满鲜花;有时也会遇到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幸福就是一个流动的演进过程。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求真趋美、不断的完善自我;只要不断追求、深切感受与创造幸福。每个人便会实现积极科学的幸福理想。
  (四)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幸福观的理念,作为德育的主体
  以“以人为本”的观念渗透到教育的主题之中,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的具体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确立这个理念应明确“以人的幸福能力为本”。德育主体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关键在于实现人的教育、自由、终极价值的有机统一,使其成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而使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的内心是晴朗的,世界便永远充满阳光、快乐和幸福便无处不在。而使心灵晴朗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心,心存一份积极和创新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幸福的真谛,走上幸福之路,敲开幸福之门。
  本文希望能以探寻大学生和馬克思幸福观的教育为契机,呼吁本性的回归——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期盼科学与创新的幸福时代!
  
  注释: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5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3-374.
  江畅.关于道德与幸福问题的思考.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
  王健.论人生观的历史类型及其对幸福的理解——兼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道德与文明.1997(2).
  邱吉.论社会主义幸福观.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贺家红.幸福观研究概述.哲学动态.1998(2).15.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北京:三联书店.1994.112-128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95-197.
  吴漩.让幸福在场――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建构.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光明日报.www.gmw.cn/01gmrb/2004-10/15/content_115245.htm.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法律规制直接影响其流转的速率,《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体系的建立,但该体系中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家庭承包经营权 流转方式 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 随着花都区空港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领域的刑事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多样化趋势明显、犯罪对象向非法物品发展、犯罪性质向暴力性犯罪发展、犯罪方式向组织化程度高的多元化团伙犯罪发展、利用快递货运进行犯罪情况突出等新特点,本文分析了物流领域刑事犯罪高发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 犯罪 特点 犯罪手段  作者简介:黄洁梅,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张永昌,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次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在推动理论创新中要遵循哪些规律,符合什么样的要求,本文从把握国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等三个角度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摘要:“飞特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产生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兴起,又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与日本经济结构的巨变中发展,成长。“飞特族”所代表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为当今日本经济带来重要支撑力的同时,产生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少子化“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飞特族“等劳动阶层的健全发展,是日本政府及全社会今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飞特族 日本劳动力市场 雇用
摘要国际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恐怖主义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公害,“可以与战争、国家债务、人口膨胀、饥饿、贸易逆差、疾病等相提并论”,豍有人把恐怖主义狂潮称为“二十世纪的政治瘟疫”,甚至有人认为恐怖主义应与政治腐败、环境污染一起列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与各国刑事立法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也是目前法学界深入研讨
摘要司法解释细化了劳动争议仲裁一裁终局制度,但该制度在适用上依然存在可完善之处。本文在此就劳动争议仲裁一裁终局制度的适用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终局裁决 司法解释  作者简介:周玉蓉,苏州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宝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045-02    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模式是
摘 要 公司全体股东合谋,采用中介垫资方式骗取公司登记,而后抽走资金,这一特定行为方式如何定性,主要产生三种分歧意见: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这三种是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中的三大罪,实践中经常存在三罪交叉、竞合的情况,如何区分和认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这种行为应以虚报注册资本罪定罪。  关键词 经济犯罪 虚报注册资本 抽逃资金  作者简介:杜尽英、郑琰福,建
摘 要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并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中,指出将对公民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等进行更好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也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进行保障,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  关键词 人身自由与安全 羁押 公民权利 人权行动计划  作者简
摘要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该问题的考证上,本篇文章既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又根据恩格斯、汤因比等历史学家的观点,从偶然性因素(王忠嗣遭贬黜事件)改变唐廷兵制入手,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重新论证。但并非主张历史演进没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而是旨在说明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的演进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安史之乱 王忠嗣 兵制 偶然性  作者简介:王军,西北大学,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关系之中。法治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内涵,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代化的法制在中国是由西方植入的,并不是来源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验,而且在中国的法律实践过程中,常常会看到“人情关系”的出现。而“人情关系”会影响到法律的客观性和执法的公信度。本文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实践中的“人情关系”的具体体现,随后分析了中国法律制度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