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借助古诗词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通过教授古诗词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以期通过将这些策略结合并进行运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逐步推进语文课程进行深层次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最终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诗词;问题;学生;文化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47-02
  在当代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有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才能在鉴赏古诗词方面有所提高,讲解诗词时的课堂才能更加高效。由于古代与现代相差过大,脱节较为严重,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古诗与现代关联起来。学生即使观看解释,对诗词中的词汇和用典也无法完全理解,所以较为惧怕学习古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要将教学策略进行转变,寻找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模式。老师除了传授学生各个知识点,还应该让他们理解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古诗词的重要性。这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在思想和语句方面的美,自然就能对诗词产生认同感。接着,他们就能对古诗词有更好的理解,进而对学习古诗词有更大的兴趣。
  一、教授古诗词的状况
  目前,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学习任务较重。受之前教育模式的影响,有些老师看重语文成绩的提高,不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导致古诗词慢慢消失在学生的学习中。之前使用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让学生多元发展的要求,而且使学生无法对学习提起兴趣,让课堂变得低效。如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
  (一) 学习任务重,古诗词从学生生活中消失
  语文学习在有些学生看来难度不大,以理解背诵为主,且提高成绩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见效。因此,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对自己成绩的影响不是很大,在学习时也不太重视语文。同时,在语文学习中,古诗文的学习难度大。如果只靠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的认真思考,就难以真正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义,更难以具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然而,在考试中,古诗词占比一般较多,而学生也难以在这一部分中拿到高分。如果只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可能难以深层次理解古诗词,对古诗词的理解较为肤浅。这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提高,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诗词时发生较大的偏差。
  (二)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有些老师在教授语文时,受之前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讲课为主要方式。这个问题在教授诗词时显得尤为普遍。授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听老师所讲的知识,对有关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也没有在诗词的基础上讨论文化方面的知识。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多元的教学,课后没有时间自发对有关问题进行钻研。时间长了,学生会认为古诗词索然无味,因为古诗词知识不集中,而且上课十分无趣。如果这样的课堂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通过在不同地方听老师授课,可以总结出很常见的课堂模式就是对古诗词逐句的翻译,赏析。老师看重解释和分析,对诵读和感受诗词则不甚在意。这样上课,学生便无法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因为古诗词被经过拆解,变得面目全非。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无聊,自然让学生无法自发地喜爱古诗词。
  (三)学生素养不能靠成绩来完全体现
  如果依照以前的教学模式,依靠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非常不合理。学生的朗诵,赏析,文学积累和对语文和古诗词的喜爱,这些能力和特质都不可能用一场考试来进行评判。这样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受挫,并且长期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益处。
  二、以提升学生素养为主要目的讲授诗词的方法
  第一,为了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教学方式需进行改善。第二,要将古诗词的赏析和写作融合进来,使学习变得更为高效。这样,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第三,将语文的评判标准进行改变,以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基于此,寻找以提高学生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授古诗词的方法。
  (一)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是最关键的,学生一旦认为古诗词有趣,就能自发,主动地进行诗词的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将诗词的魅力充分展现给学生以吸引他们。与此同时,向学生描绘情景,让学生可以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1.挖掘诗词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传授知识需要考虑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关键因素,老师负责的是组织和引领学生。因此,老师需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性来设计教学方式,如学生年龄和学习状态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效率高。经过专家的精心挑选才有了课文中的诗词。因此老师需要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內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需要知道与诗词有关的传说或典故,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理解诗歌背后的背景,对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惊人的才华有更深的感受。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的美,可以积极地深入探寻它,进而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如此,学生学古诗词的激情可以被唤醒,他们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精进。举例来说,在教学《短歌行》的过程中,可先向学生讲解生僻字或词语,介绍作者即当时写诗背后的故事。基于学生的反应,教师可更加深入地讲述曹操的为人和他的生平,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曹操。教师可提供书中对曹操的描写或影视中叙述曹操的片段,让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对人物有了深刻认识,学生对学习这首诗的热情就可以被调动。
  2.创造情景让学生体会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老师可以从诗词中的角色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出现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诗人遣词造句的用心。进而,学生能不知不觉中理解诗词的意义和思想。   举例来说,老师教授《望岳》的过程中,可以事先了解是否有同学到过泰山。这些见过泰山的同学可以向同学描绘泰山的景象。老师也可以用电影或照片向学生展现泰山,这样学生也能对泰山有更多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朗读,品鉴诗歌,从而体会诗的思想内涵。
  (二)为了高效学习适当延伸
  在文笔和结构方面,诗词有自己的特质。比如,诗词比较含蓄,一般来说都是暗示。学者林庚在暗示性方面在文章《说“木叶”》中关于暗示有详尽的解释。诗词中经常用典和使用曲笔,则体现了诗词含蓄的特点。同时,诗词要求简洁,因此词和句子之间通常联系较少。也就是說,诗词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跳跃。此外,古诗词讲究逻辑,在结构方面重视合理的起,承,转,合。这一要求在格律诗中尤其严格。平仄和韵脚在诗词中也有要求,以追求诗歌特有的音乐感。此外,诗歌在写作方面使用的技巧也值得思考,如赋比兴,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以上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时常提及。学生需要先大致知道这些知识的概念。之后,学生可以自发地收集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或典故的特殊的内涵,来源,以及这些意象和典故一般在什么情形下被使用。这样学生在面对课本之外的文章时,就能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赏析诗词时更能体会其内涵。要想赏析诗词,包括赏析其语言,内涵和表达技巧,精准理解诗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的声律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朗诵。反复读诗歌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涵,提高语感等。同时,学生可能更能理解作者在诗中做表达的情感。
  (三)改善作业和评判标准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事实上,为了考试成绩,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对于听和说,大部分老师不是很看重。因此,教授语文时,耗费时间长见效慢是常见问题。基于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在布置作业方面做出调整。应该激发学生关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热情,让他们的能力能够在新的评价标准下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老师在“说”的方面,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朗诵诗词水平得到提高。如果有学生对写诗有兴趣,可以举办诵读学生自己写的诗的大会。这样,学生就可以亲身体验写诗,对诗词的美感也有更多了解。此外,在上课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诗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这样喜爱诗词的氛围就可以被带动起来。总而言之,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再学语文时更有信心,老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三、结语
  作为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授诗词的模式。他们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好,帮助学生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同时,老师对学生的系统性教学也很重要。老师要引领学生将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赏析诗词。
  另外,老师应该改进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举办多样化的与诗词有关的相关比赛或大会等,让学生能通过参与提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在对古诗词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获得新的感悟和体会,认识到古诗词的美感,从而在古诗词的熏陶下成为心智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丛龙梅.浅谈传统吟诵对古诗词学习的优势[J].名师在线,2020,(20):22-24.
  [2]魏嘉慧.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文学教育(下),2020,(05):10-12.
  [3]张婧.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20,(12):66-68.
  作者简介:
  徐美娟,女,江苏海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是在武帝到霍光这一延续性政治体制引起严峻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召开的。盐铁会议的主要参与对象为贤良文学,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丞相、御史大夫的从属僚属丞相使、御史。会议分两个阶段召开,而经济上的兴利政策、匈奴用兵问题及刑法问题则为会议主要讨论内容。  【关键词】 盐铁会议;《盐铁论》;汉武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魏爱莲(Ellen Widmer, 1939—)是现当代研究中国文学的少数汉学家之一,现任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特别是晚清时期妇女文学研究。1985年以后,魏爱莲教授的研究方向从整体的明清文学转向了具体的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体裁。她认为与男性文学不同的是女性文学的萌芽和发展都异常艰辛,而且除了围绕明清文学整体趋势的各种因素及变化外,妇女文学更具有特殊性
期刊
【摘要】 1926年,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问世。该小说充分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精神,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战后一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改变,因而又被称为“迷惘一代”的宣言书。本文揭示了《太阳照常升起》所具有的紧扣时代脉搏,真实记录特定时代人们行动与思想的时代特性,从小说中人物对消费,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转变入手,展現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迷茫一代”的职业道德等对西奥多
期刊
【摘要】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是象征型文学的杰出代表作。绚丽多彩的象征性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海明威把复杂的抽象思维凝聚在丰富的象征意象之中。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音乐意象和主导意象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人生哲理。  【关键词】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主导意象;音乐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
期刊
【摘要】 在诸子哲学时代,古始之道被概括为世界本原的“道”范畴加以统摄,从而形成了以“道”为本体的宇宙本原哲学。在宇宙生成本原哲学观影响之下,“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原哲学观得以形成。对艺术(文学)本原的追问,能够窥探到宇宙本原哲学和生命本原哲学对艺术(文学)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文艺生成理论“宇宙原理——文学整体”的范式。  【关键词】 本原哲学;生命本原;本体之“道”;《
期刊
【摘要】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海报自然而然地也就平添了诸多时尚的元素。文章认为:要更好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注入时尚元素,就要从色彩、图形配置内容及宾主关、创意图形、时尚与创新性等方面入手,即:在电影海报的色彩运用中,必须要做好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的科学组合,使其在构成画面上形成和谐的色彩整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主图形起到统一画面的作用,宾图形用来衬托主图形;要融入民族元素,“借其形,承其意,传其神”。
期刊
【摘要】 如果一座城市被称之为历史文化名城,那么该城市必然在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并且具备数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精准把脉,在不破坏城市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建设,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并且举例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然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
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对各个地域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活态标本”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传承、积淀,是有着历史厚度的遗产,承载了人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信仰、经济以及审美。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以歌舞为基础的地方性戏曲,具有极为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极为优秀的赣南地区非遗代表,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极高,但是该剧种目前却存在传承和发展情况
期刊
作者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讲全国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文化通论》,研究方向:美学与20世纪文化理论。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东方美学原理》、“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外国文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
期刊
【摘要】 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语言的词汇意义,使之产生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八”在现代中国的主流语境中,常作为一个吉祥语,寄予人们生活红火、恭喜发财美好的希冀。但是,在少部分地区,“八”也被视为不吉利的一个数字。本文正是从比较数字“八”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的文化涵义出发,分析其中差异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进而得出汉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涵义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吉祥语;数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