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视觉特性镜头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对影视制作拍摄镜头特性的作用,通过视觉机理;电影镜头特性在画面构图的元素;电影视觉特性镜头画面设计三个方面探讨觉特性镜头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视觉特性;镜头;电影作品;影视
影视制作拍摄镜头特性,可以给观众视觉很大的享受。拍摄中,镜头的切换和链接是很有技巧性的,好的镜头链接会更有观赏性震撼性,给人深度的视觉震撼。影片拍摄中每个镜头的链接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含义的,一般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企业宣传片镜头的链接与组合,一种方式是按照普遍的思维逻辑和视觉效果进行链接,另一种方式是按照影片拍摄的目的和意图进行链接和组合,影片拍摄中不同镜头的链接和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视觉效果。巧妙的镜头链接会对影片的整体魅力进行提升,也是影视公司拍摄部和后期剪辑制作共同配合的心血结晶。在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镜头的剪辑和组合对影视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影片镜头的链接和组合,前提是要确保影片的完整性,一部不完整的影片,对于观众是没有意义的。首先要从观众的目的着手,不能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了拍摄影片的意图,只有满足观众需求的影片才会让观众满意。其次是从逻辑思维和视觉效果上进行优化,保持视觉语言的通畅与节奏感,是观赏者在了解影片的前提下被影片的内容所吸引。这就需要一个资深的剪辑从多方法来把握,在保持镜头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赋予镜头以创新性和震撼性,让影片整体散发出独特光辉。
在人的诸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性能上最强。而人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早就有了内在的联系。电视画面上所显示的图像和影像信息,就是传给人眼的信息。传至人眼的信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变换成电信号,传至大脑。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结果便可感觉认识到电视画面上所显示出的明暗、色彩、形状、动作及纵深立体感等。而且还能产生出更高层次的诸如美感、震撼力及临场感等情感性认识。因此,充分而深入地研究、探讨并了解人的视觉特性,将会对电视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机理
下面先介绍一下人眼的眼球、视网膜及来去大脑的神经路径等视觉构造,然后再介绍可对视觉产生刺激作用的诸如可见光、适应机能及眼球运动等最基本的视觉特性。
视觉信息是通过人眼眼球传至大脑视觉区域的传递路径实现的。首先,外界信息以光波的方式映入眼帘,借助人眼的光学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内的视神经细胞,将光信息变换成电信号,传至视神经。由左、右两眼各自引出的视神经,在视觉交叉处将左、右两眼分别获取的右眼视觉信息与左眼视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传向外侧膝状体。外界右半部分的视觉信息传入左侧的外侧膝状体,而外界左部分的视觉信息则传入右侧的外侧膝状体。各个外侧膝状体经视放射线神经连接于左、右后头部的大脑视觉区域。
二.电影镜头特性在画面构图的元素
电影构图元素主要包括对比、对称、呼应、均衡等。黄金分割律:传统构图法则之一。把一段直线分成大小两断,使小段与大段的比等于大段与全段的比,比值为1比1·618(相当于5比8)。这种比例广泛运用于创作中,认为是最合适的分割比例,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称为黄金分割律。摄影机镜头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视距和所使用的镜头本身焦距的长短,是划分景别的依据。一般以画框截取表演者的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这些镜头往往是依照被摄物的大小设定的,在单一时空里互相重叠的影像,只有彼此才有意义。它们是用来创造一个统一时空的秩序,虽然它们可被用来描述大致宇宙,或者小到微生物的空间,但只要我们使用这些名词,我们就能知道被摄的范围大约有多大。远景系列:视距远、范围大。用来展示视觉宽广的画面,渲染影片气氛。如大漠、原野、雪原、森林或者人很小浩大的群众场面。其主要作用是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渲染画面意境。全景系列:用来表现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观众可以了解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经常作为一场戏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被摄主体(人)运动方向和位置,保持统一的场景视觉感。是景别的分水岭。全景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允許演员是用肢体语言,这类的肢体表现是自默片以来就已经在电影中消失的艺术。中景系列: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影视画面,观众能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变化,便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常规影视的拍摄中,这种景别经常占有很长的时间,用于讲述剧情,因而也称作叙事镜头。近景系列: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影视画面。近景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物,把演员用以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体现出来。在常规的叙事情节里,也可称为正反打对话镜头。
特写系列: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的细部的画面。它可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或者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特写镜头是影视创作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手段,也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视觉因素之一。景别是电影镜头画面的一种视觉构图形式和组织结构画面的方法,起着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决定让观众看什么,以什么方式看,看到什么程度的一种有效的造型手段。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景别的出现,使电影摄影机摆脱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拍摄方法。产生了多景别的电影镜头画面,从而有了构成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艺术的结构理论—蒙太奇的可能性。电影镜头画面景别通过结构画面,规范镜头,控制着被摄主体(人)与环境的构成关系,以及相应的电影镜头画面透视变化。引导着审美主体的心理情绪,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拍摄一组你感兴趣的对象的不同景别,要在作品整体上去把握,研究、分析镜头画面的景别规律。作为主要的及外在的变化因素,你可以发现,在维持空间的统一性之下,可创造的空间跳跃性是多么大。影片《巴顿将军》开始的二十个镜头,充分运用了景别这一视觉语言,将影片的主角巴顿将军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角度——摄影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关系,在垂直方向上位置的选择。以摄影机和被摄对象的不同方位关系,分为平、仰、俯。角度和方位的艺术对导演和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人物运动形成角度转换,其倾向性表达了创作者对主体的态度。强化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决定人物动作和形体关系,决定摄影机的角度。
在影片创作中,有许多要变化观看角度的原因:跟随人物、揭露或保留故事咨讯、改变观点、变化影像种类、建立一个地点或发展气氛等。往往是一种主观处理的视觉形式,强化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通过改变电影镜头画面的透视关系,影响影片视觉风格。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认同摄影机的观点。摄影机运动造成电影镜头画面的运动,使得观众也经历了运动的感觉,并且会觉得银幕上的影像比电影院里的空间更真实。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作用,虽然不被经常注意到,但改变观看角度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创造移情作用,所造成身体的兴奋感,是观看电影时很普遍的经验。移情作用把观众牵连至每个摄影机的运动或角度的变化中,观众成了这些运动艺术的一部分,复杂的运动段落,能够提供一种如舞蹈般、在韵律上和空间上有创意的经验,而他相当倚重于摄影角度和观点的选择。平角度:符合人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视觉经验,加强了电影镜头画面的视觉假定性。仰角度:透视感加强,视点上强调被摄主体高大、雄伟的象征意义。近处景物高度感十分明显,透视线向画面上方汇集,压迫着观者的视觉。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俯角度:体现环境的规模和纵深,主体形象被弱化。视点强调主体所在环境的空间概念。拍摄一个镜头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角度。在摄制现场,工作开始时第一句话就是摄影师问导演:“机位在哪儿?”导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和现场实际的情况,明确地下达指令,然后摆好摄影机,照明布光、美术部门调整前后景、演员到位……一切围绕这个指令进行。角度和景别也是互相关联的,这两者的确立就基本奠定了镜头画面的内容,它们不仅限定了银幕这一时刻所表达的涵义,而且成为全片镜头序列中业已成形的蒙太奇因素。影片《出租车司机》中对于角度的精心运用,出色地演绎了主人公心理情绪的变化,传达了导演马丁·斯克塞斯对影片所展示现实社会现象的视点。光影——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是对自然光线作用于审美主体的经验的模拟。有光就有影,有光影就有画面,光使影像清晰可辨。通过光影效果塑造被摄物体的立体感以及表现被摄物体的表面质感,突出人物形象,强化环境的空间感,平衡画面构图。是结构影片镜头画面,塑造鲜明的银幕形象,创造独特的环境气氛的有力的视觉造型手段。我们侧重了解它的功能和形式。光线的功能:完成曝光(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实现影像确立;形成一定的明暗影调效果和反差关系;揭示被摄主体的形态、轮廓、形状、体积、等视觉特征;显示环境特点和空间关系等场景特征;创造电影镜头画面视觉造型风格。光线的形式:电影镜头画面中的光影在视觉形态的层面上影响着影片的视觉风格。光线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构成影像明暗层次所表现出的影調,光线风格更多的是对造型和影像形式感的强调,是一种明显的对影片主体气氛的强化。
三.电影视觉特性镜头画面设计
电影视觉特性镜头画面设计是电影先期视觉化的表现形式。电影视觉化的动力,是通过镜头画面体现出来的。作为充满着思想活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使得电影艺术获得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美,电影美术师形象思维所遵循的原则。并运用这一观念在思维认识上寻找美的因素,探求镜头画面中的视觉规律,从而创造出银幕的影像风格。
“电影美术师在影片开拍前,按分镜头剧本的提示和银幕画面的比例,画出单色或彩色镜头画面,体现未来影片主要场景气氛、段落蒙太奇的造型意图、主要人物在情节中的动作和造型形象、光线处理、色彩基调、静态和动态构图、特殊场面的效果以及运动中的造型节奏变化等。”
“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字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总之,摄制电影,这不是将思想处理成画面,而是通过画面去思考。”
3.1电影先期视觉化是一种非言辞的传达
语言对人类精神的近亲性(剧本)和电影对物质现实的近亲性(画面)之间信息传达方式的差异,是电影先期视觉化产生的条件。
文学通过观念描写出形象,然后作用于人的心灵;电影首先依靠形象的不断出现,然后构成观念。作为文学手段的语言和文字,对我们的心理起一种抽象的作用,而电影视觉形象则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换句话说,一种是通过心灵产生形象;一种是通过形象打动心灵。
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为物理的视觉形象。就个体而言,电影工作者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确体会,对电影视听手段的熟练掌握,以及自身的视听经验和对生命的感受,将决定银幕影像创造的趋势。这种视觉形象的再现是个性化的。
3.2电影镜头画面设计是预示银幕效果的直接手段
首先,它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未来影像的一种预示;通过先期视觉化,对自己的电影画面意图进行分析,优化整体的艺术构思,向影片其他创作者传达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作为独特而可辨识的方式,一部影片只有在镜头画面上获得统一的艺术处理,才能把握影片的总体视觉效果,形成独特的银幕风格,从而开掘影片的深层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俊敏;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和影响[J];电影文学;2009年12期
[2]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关键词】:视觉特性;镜头;电影作品;影视
影视制作拍摄镜头特性,可以给观众视觉很大的享受。拍摄中,镜头的切换和链接是很有技巧性的,好的镜头链接会更有观赏性震撼性,给人深度的视觉震撼。影片拍摄中每个镜头的链接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含义的,一般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企业宣传片镜头的链接与组合,一种方式是按照普遍的思维逻辑和视觉效果进行链接,另一种方式是按照影片拍摄的目的和意图进行链接和组合,影片拍摄中不同镜头的链接和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视觉效果。巧妙的镜头链接会对影片的整体魅力进行提升,也是影视公司拍摄部和后期剪辑制作共同配合的心血结晶。在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镜头的剪辑和组合对影视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影片镜头的链接和组合,前提是要确保影片的完整性,一部不完整的影片,对于观众是没有意义的。首先要从观众的目的着手,不能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了拍摄影片的意图,只有满足观众需求的影片才会让观众满意。其次是从逻辑思维和视觉效果上进行优化,保持视觉语言的通畅与节奏感,是观赏者在了解影片的前提下被影片的内容所吸引。这就需要一个资深的剪辑从多方法来把握,在保持镜头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赋予镜头以创新性和震撼性,让影片整体散发出独特光辉。
在人的诸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性能上最强。而人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早就有了内在的联系。电视画面上所显示的图像和影像信息,就是传给人眼的信息。传至人眼的信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变换成电信号,传至大脑。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结果便可感觉认识到电视画面上所显示出的明暗、色彩、形状、动作及纵深立体感等。而且还能产生出更高层次的诸如美感、震撼力及临场感等情感性认识。因此,充分而深入地研究、探讨并了解人的视觉特性,将会对电视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机理
下面先介绍一下人眼的眼球、视网膜及来去大脑的神经路径等视觉构造,然后再介绍可对视觉产生刺激作用的诸如可见光、适应机能及眼球运动等最基本的视觉特性。
视觉信息是通过人眼眼球传至大脑视觉区域的传递路径实现的。首先,外界信息以光波的方式映入眼帘,借助人眼的光学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内的视神经细胞,将光信息变换成电信号,传至视神经。由左、右两眼各自引出的视神经,在视觉交叉处将左、右两眼分别获取的右眼视觉信息与左眼视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传向外侧膝状体。外界右半部分的视觉信息传入左侧的外侧膝状体,而外界左部分的视觉信息则传入右侧的外侧膝状体。各个外侧膝状体经视放射线神经连接于左、右后头部的大脑视觉区域。
二.电影镜头特性在画面构图的元素
电影构图元素主要包括对比、对称、呼应、均衡等。黄金分割律:传统构图法则之一。把一段直线分成大小两断,使小段与大段的比等于大段与全段的比,比值为1比1·618(相当于5比8)。这种比例广泛运用于创作中,认为是最合适的分割比例,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称为黄金分割律。摄影机镜头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视距和所使用的镜头本身焦距的长短,是划分景别的依据。一般以画框截取表演者的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这些镜头往往是依照被摄物的大小设定的,在单一时空里互相重叠的影像,只有彼此才有意义。它们是用来创造一个统一时空的秩序,虽然它们可被用来描述大致宇宙,或者小到微生物的空间,但只要我们使用这些名词,我们就能知道被摄的范围大约有多大。远景系列:视距远、范围大。用来展示视觉宽广的画面,渲染影片气氛。如大漠、原野、雪原、森林或者人很小浩大的群众场面。其主要作用是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渲染画面意境。全景系列:用来表现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观众可以了解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经常作为一场戏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被摄主体(人)运动方向和位置,保持统一的场景视觉感。是景别的分水岭。全景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允許演员是用肢体语言,这类的肢体表现是自默片以来就已经在电影中消失的艺术。中景系列: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影视画面,观众能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变化,便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常规影视的拍摄中,这种景别经常占有很长的时间,用于讲述剧情,因而也称作叙事镜头。近景系列: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影视画面。近景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物,把演员用以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体现出来。在常规的叙事情节里,也可称为正反打对话镜头。
特写系列: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的细部的画面。它可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或者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特写镜头是影视创作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手段,也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视觉因素之一。景别是电影镜头画面的一种视觉构图形式和组织结构画面的方法,起着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决定让观众看什么,以什么方式看,看到什么程度的一种有效的造型手段。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景别的出现,使电影摄影机摆脱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拍摄方法。产生了多景别的电影镜头画面,从而有了构成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艺术的结构理论—蒙太奇的可能性。电影镜头画面景别通过结构画面,规范镜头,控制着被摄主体(人)与环境的构成关系,以及相应的电影镜头画面透视变化。引导着审美主体的心理情绪,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拍摄一组你感兴趣的对象的不同景别,要在作品整体上去把握,研究、分析镜头画面的景别规律。作为主要的及外在的变化因素,你可以发现,在维持空间的统一性之下,可创造的空间跳跃性是多么大。影片《巴顿将军》开始的二十个镜头,充分运用了景别这一视觉语言,将影片的主角巴顿将军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角度——摄影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关系,在垂直方向上位置的选择。以摄影机和被摄对象的不同方位关系,分为平、仰、俯。角度和方位的艺术对导演和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人物运动形成角度转换,其倾向性表达了创作者对主体的态度。强化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决定人物动作和形体关系,决定摄影机的角度。
在影片创作中,有许多要变化观看角度的原因:跟随人物、揭露或保留故事咨讯、改变观点、变化影像种类、建立一个地点或发展气氛等。往往是一种主观处理的视觉形式,强化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通过改变电影镜头画面的透视关系,影响影片视觉风格。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认同摄影机的观点。摄影机运动造成电影镜头画面的运动,使得观众也经历了运动的感觉,并且会觉得银幕上的影像比电影院里的空间更真实。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作用,虽然不被经常注意到,但改变观看角度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创造移情作用,所造成身体的兴奋感,是观看电影时很普遍的经验。移情作用把观众牵连至每个摄影机的运动或角度的变化中,观众成了这些运动艺术的一部分,复杂的运动段落,能够提供一种如舞蹈般、在韵律上和空间上有创意的经验,而他相当倚重于摄影角度和观点的选择。平角度:符合人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视觉经验,加强了电影镜头画面的视觉假定性。仰角度:透视感加强,视点上强调被摄主体高大、雄伟的象征意义。近处景物高度感十分明显,透视线向画面上方汇集,压迫着观者的视觉。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俯角度:体现环境的规模和纵深,主体形象被弱化。视点强调主体所在环境的空间概念。拍摄一个镜头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角度。在摄制现场,工作开始时第一句话就是摄影师问导演:“机位在哪儿?”导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和现场实际的情况,明确地下达指令,然后摆好摄影机,照明布光、美术部门调整前后景、演员到位……一切围绕这个指令进行。角度和景别也是互相关联的,这两者的确立就基本奠定了镜头画面的内容,它们不仅限定了银幕这一时刻所表达的涵义,而且成为全片镜头序列中业已成形的蒙太奇因素。影片《出租车司机》中对于角度的精心运用,出色地演绎了主人公心理情绪的变化,传达了导演马丁·斯克塞斯对影片所展示现实社会现象的视点。光影——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是对自然光线作用于审美主体的经验的模拟。有光就有影,有光影就有画面,光使影像清晰可辨。通过光影效果塑造被摄物体的立体感以及表现被摄物体的表面质感,突出人物形象,强化环境的空间感,平衡画面构图。是结构影片镜头画面,塑造鲜明的银幕形象,创造独特的环境气氛的有力的视觉造型手段。我们侧重了解它的功能和形式。光线的功能:完成曝光(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实现影像确立;形成一定的明暗影调效果和反差关系;揭示被摄主体的形态、轮廓、形状、体积、等视觉特征;显示环境特点和空间关系等场景特征;创造电影镜头画面视觉造型风格。光线的形式:电影镜头画面中的光影在视觉形态的层面上影响着影片的视觉风格。光线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构成影像明暗层次所表现出的影調,光线风格更多的是对造型和影像形式感的强调,是一种明显的对影片主体气氛的强化。
三.电影视觉特性镜头画面设计
电影视觉特性镜头画面设计是电影先期视觉化的表现形式。电影视觉化的动力,是通过镜头画面体现出来的。作为充满着思想活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使得电影艺术获得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美,电影美术师形象思维所遵循的原则。并运用这一观念在思维认识上寻找美的因素,探求镜头画面中的视觉规律,从而创造出银幕的影像风格。
“电影美术师在影片开拍前,按分镜头剧本的提示和银幕画面的比例,画出单色或彩色镜头画面,体现未来影片主要场景气氛、段落蒙太奇的造型意图、主要人物在情节中的动作和造型形象、光线处理、色彩基调、静态和动态构图、特殊场面的效果以及运动中的造型节奏变化等。”
“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字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总之,摄制电影,这不是将思想处理成画面,而是通过画面去思考。”
3.1电影先期视觉化是一种非言辞的传达
语言对人类精神的近亲性(剧本)和电影对物质现实的近亲性(画面)之间信息传达方式的差异,是电影先期视觉化产生的条件。
文学通过观念描写出形象,然后作用于人的心灵;电影首先依靠形象的不断出现,然后构成观念。作为文学手段的语言和文字,对我们的心理起一种抽象的作用,而电影视觉形象则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换句话说,一种是通过心灵产生形象;一种是通过形象打动心灵。
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为物理的视觉形象。就个体而言,电影工作者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确体会,对电影视听手段的熟练掌握,以及自身的视听经验和对生命的感受,将决定银幕影像创造的趋势。这种视觉形象的再现是个性化的。
3.2电影镜头画面设计是预示银幕效果的直接手段
首先,它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未来影像的一种预示;通过先期视觉化,对自己的电影画面意图进行分析,优化整体的艺术构思,向影片其他创作者传达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作为独特而可辨识的方式,一部影片只有在镜头画面上获得统一的艺术处理,才能把握影片的总体视觉效果,形成独特的银幕风格,从而开掘影片的深层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俊敏;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和影响[J];电影文学;2009年12期
[2]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