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教育领域开展了各种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对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起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使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较好地结合。本文从理论上对创新教学模式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教学和实践结合,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突出广告设计的专业性,就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还存在弊端,表现为注入式、教条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结果是扼杀了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有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创造性,创造能力。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
创新能力培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过程要遵循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活动。其特点如下:
(一)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可以说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因才施教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活动,超越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因材施教,培养这种超越思想,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追求创新,追求超越。
二、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广告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培养能胜任平面设计的专业人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其实质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还是改革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而在这里,教师理念的更新最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教师应先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修炼观。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树立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宰的现象。把教师变为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引导,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选择学习策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
(二)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三)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
总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加薪添炭。从教师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中会涌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远骞.中国当代教育论丛教学的理论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小舒,凌晨光编著.审美艺术教育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
[3]习维著.传媒艺术设计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教育领域开展了各种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对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起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使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较好地结合。本文从理论上对创新教学模式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教学和实践结合,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突出广告设计的专业性,就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还存在弊端,表现为注入式、教条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结果是扼杀了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有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创造性,创造能力。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
创新能力培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过程要遵循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活动。其特点如下:
(一)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可以说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因才施教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活动,超越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因材施教,培养这种超越思想,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追求创新,追求超越。
二、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广告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培养能胜任平面设计的专业人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其实质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还是改革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而在这里,教师理念的更新最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教师应先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修炼观。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树立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宰的现象。把教师变为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引导,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选择学习策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
(二)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三)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
总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加薪添炭。从教师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中会涌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远骞.中国当代教育论丛教学的理论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小舒,凌晨光编著.审美艺术教育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
[3]习维著.传媒艺术设计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