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高三作文指导的起点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与要求的变化影响着高三语文老师和学生复习迎考的方法和训练,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指导与训练,往往影响着复习效果;高考考场作文是检验效果的最后一关。由于高考作文批改与成绩出现的独特形式决定了高三师生不能了解在高考考场这一特定情景下的作文情况,因此,通过参加高考阅卷,我了解了一些考场作文情况,产生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与高中语文同仁分享。
  关键词:新材料;核心审题;最佳立意;同质化;暗合;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39-1
  一、审题与立意
  首先,就今年作文阅卷而言,南师大文学院给出的说法是只要观点源于材料就不算偏题,建议同等对待各种角度的立意,不因立意决定作文档次。这种解读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今年考生的实际答卷情况(大量考生已然偏离最佳立意的现状),避免了因审题问题造成大量不及格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然而,一个记叙性的材料往往会有多重意蕴,而其中必然有一些意蕴是主要的。事实上,今年大多数阅卷教师有这样一个共识:“人与自然的和谐,无心之错对他人的影响等,应是最佳立意;谈‘小大关系’降一点,谈‘细节’再稍降一点。”今年还是有最佳立意的。我们今后在高三备考作文时,丝毫不能降低对材料核心立意判断的训练要求。
  二、议论文写作思考
  今年议论文写作比例较往年高且同质化严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高三语文教师更多地选择了强化议论文教学的复习思路;第二,今年材料的意蕴之一“小细节带来大影响”本身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不利于考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思维写作。
  今年同学们例证雷同就普遍存在。谈到泰坦尼克上的望远镜、小螺丝钉、战马的马蹄铁、胡锦涛弯腰捡国旗等素材比例很高,这反映了我们的阅读面过狭窄。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书,准备作文也不仅仅是背素材书。例证法除了典型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外,很重要的就是要新颖。新颖是一个相对概念,适当规避热门素材可以让阅卷教师有眼前一亮的感受。
  教学、命题、考生备考三方面因素的合力产生了一个效果:今年在45分至49分这5分的区间里集中了50%的考生。往年也会有分数趋中,但没有今年严重。议论文尤其容易进入这个区间。阅卷时,这个区间就像一个黑洞,吸纳着大量的作文。就议论文而言,要想摆脱这个黑洞,我们首先要按照高中阶段语文课堂上教授的文体知识规范我们的写作,杜绝“以叙代议”等硬伤,这是确保站稳平均分的重要步骤。优秀的议论文必然有多重因素支撑,但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立意的角度与深度以及分析能力,不能在分析尚未深入的情况下简单堆砌材料。
  三、记叙文写作思考
  今年的记叙文写作与去年相比也不尽人意。有的记叙文记人、叙事的功力欠缺,人物不鲜活,故事没新意,描写不生动。像去年《忧与爱》阅卷时常常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击节赞赏的感受没有了。
  首先,新材料作文材料意蕴丰富,我们更加要注意扣材料。记叙文虽然要求“暗合”即可,但是也并不排除明扣材料的情况。例如今年高考优秀作文《小巷深深》,最后一节是如此点题的:“那些淳朴的感情再也无处栖息了,它们躲到了小巷的深胡同里,它们躲到了人心不见天日的角落中。惟有那里的干净无扰,才能保住这人与人之间单纯的关爱。”这样的主旨段显然是紧扣材料的。优秀作文并非高深莫测,其中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今年有一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一篇题为《钟》的记叙文,写作技巧纯熟,文字老辣,正常评分会稳定在一类卷,然而因为他叙写故事时出现了一个叫“推事”的官职名称。这个名称超出了时代范围(后来确认是挪过成文)。试想,如果这位同学将故事与生活结合,结果完全不同。“要抒写自己的故事与生活感悟”是写作的根本。
  四、关于阅读与素材的积累
  第一,同学们阅读时可重点关注或者有意识地搜集整理阅读。阅读与写作是姻亲关系,曹勇军老师主张他的学生读《杂文报》,他的学生写作个性逐渐趋向于杂文风格。
  第二,作文素材可以用,但阅读完整的作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况且,作家作品中本身就包含有大量可以二次利用的作文素材。
  第三,从作文阅卷角度看,整体评价就是综合考虑考生的审题、构思立意、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等。那么,长期浸泡在作文素材中而不关注整体写作能力的考生,往往难以写出符合高考阅卷要求的好文章。
  第四,在高考作文这种架构下,如何处理经典素材和当下素材也是一个问题。掉书袋,言必称古,固然不好;跟着媒体人云亦云也未见高明。从我阅卷的感受看,我乐于见到那些有文化深度的、有阅读底蕴的经典素材运用和有深度的当代素材分析。这两者都同时反映了两个优秀品质:阅读面广和思维深刻。
  写作是一个素养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应试作文的争优是一个与平庸博弈的过程。学生必须在强调规范作文要求的同时,通过结合自己的阅读,深入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必要时还要利用经验预见主旨集中的区域从而做出创新。创新固然提倡,这必须立足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否则,这种创新可能带来灾难。因此,规范才是高三作文指导的起点。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从“初读感知,诱发情感,把握朗读基调;细读理解,诱导情感,揣摩朗读技巧;创设情境,诱达情感,领悟朗读真谛;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四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过程中,我校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增强了课程开发意识,认识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是要学习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和重构教材。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活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23-2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境、现状及数学应用的好处的分析得出数学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学校的战略支持、教师的思想转变、教师的知识拓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四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转变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05-01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重视知识的应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多角度、多视点地把握好看待孩子的角度,民主、公平、全面地看待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获得生命的尊严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角度;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64-1  仰视:蹲下来看孩子。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生活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培养优良品德,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情商智力以及给幼儿一个美好童年四个角度,探讨了以游戏为支点的幼儿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
摘要: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需要区分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教学价值包括情意价值和智能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机械训练课”、“文学特色”分析课的误区。可见,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并选择教材的教学价值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单元训练点、不同学情、不同课时、语言文字表达的特别之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  关键词:教学价值;情意价值;
摘要:“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有效地利用精练、朗朗上口的儿歌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中玩,玩中学。  关键词:儿歌;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71-1  儿歌是少儿口头传唱的歌谣,以它短小而朗朗上口的文字,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鲜明的节
摘要:笔者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注意从习惯、勇于尝试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学习经验的能力、学以致用的习惯方面着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0-1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注意“四个靠”。一靠激发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学校品牌的策划、运营必须以学校文化为依托,体现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两者能够同谋共划,水乳交融。文章以苏州市彩虹小学校的实践为例,从学校文化的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层面阐述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的关系。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品牌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07-2  正如企业文化是品牌价值实现
摘 要:大家已经认识到“唯分而论”的评价体制的弊端,但是如何恰当、有效地进行评价?亦有一些迷茫。本文从“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教育理念出发,从“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三个方面入手,谈了“评价亦教育”的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评价;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25-1  在评价多元化的今天,老师们评价一个学生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