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城市”形象塑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作家乔纳森·拉班将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坚硬的城市和柔软的城市。坚硬的城市是指耸立于街上的建筑。而柔软的城市则是人们的行为和人们心中的想法。人们在塑造城市形象的时候,往往关注建筑样式的美感度和设施的功能性,而没有意识到在人们在城市里面所做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柔软部分。本文主要从“柔软的城市”角度里探索设计城市形象的新方式。
  关键词:空间;柔软的城市;莱姆街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79-03
  一、城市的可塑性
  英国作家乔纳森·拉班((Jonathan Raban)在其富有洞察力的书《柔软的城市》中提道:“城市就像村庄或小镇,天生具有可塑性。我们以自己的形象塑造城市;反过来,城市在我们试图把我们自己的个人形式强加在它们身上时,也通过抵抗来塑造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在城市生活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艺术语汇、风格语汇来描述人和材料之间的那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都市生活持续的创造性的综合作用中。”{1}
  根据乔纳森·拉班的话语可以看出,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创造出一个個适合生存的环境:我们需要吃饭的地方,所以产生出了餐厅;我们需要运动的地方,所以产生了健身房;我们需要工作的地方,所以产生了办公楼。同时,这些地方也影响着我们的习惯、生活方式和节奏。在餐厅里,我们会彻底放松自己,享受餐厅和美食带来的惬意和浪漫氛围;在健身房里,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运动中,激发出自身潜在的能量,尽情地释放自己;在办公楼里,我们会约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了让城市居住地更加舒适,人们构建了包含上述内容的商圈,从而也塑造了城市的内容。伦敦的莱姆街(Lime Stree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体现这种城市与人之间互相影响关系的地方。
  莱姆街位于伦敦的金融中心,它的英文名起源于这条街最早是做石灰的生产和销售。然而,现如今这条街已成为全世界知名的金融街,它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伦敦劳埃德公司。劳埃德大楼(如图1和图2)可以说是这条街的一个地标,它银灰的金属外立面和高耸的楼层,带给人们现代的时尚感以及金属冰冷的感觉。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行走在这条街上,有些人在这里或是周围的地方工作、有些是来寻找商业机会的、有些是被这条街上宏伟壮丽的高楼所吸引而来的游客或摄影师。然而,当他们第一次来到这条街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快步前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穿着黑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是在打电话,或是在发信息,或是在准备材料,都在进行自己的事务。在这些黑灰建筑物的衬托下,整条街就像一部黑白电影,用一种最纯净的力量将你从色彩鲜艳的现实中拉回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这种沉寂地颜色让人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去静静品尝它内在的内容。从这点出发,笔者想围绕这条街进行设计,告诉人们这里的故事,从而给这条街塑造新的内容。
  二、“柔软的城市”和“坚硬的城市”
  一座城市是由人类组成的。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城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心理活动影响人们的物理行为。就像乔纳森·拉班在他的书中所说的:“我们所想象的软城、幻想的软城、神话的软城、抱负的软城、噩梦的软城,都与人们能在统计数据的地图上,有关城市社会学、人口统计学和建筑学的专著中所能找到的硬城一样真实,也许更加真实。”{2}
  在乔纳森看来,他将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坚硬的城市和柔软的城市。坚硬的城市是指物理事物,像是耸立于街上的建筑。而柔软的城市则是指人类的心理观念,像是人们的行为和人们心中的想法。当人们在构建城市的时候,我们总是关注建筑样式的美感度和设施的功能性,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意识到在人们在城市里面所做的生活实践。
  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在他所著的《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到,空间是被不断生产的,通过精神、社会、物理的概念以及现实行动等方面再次重组运作的。空间不仅仅是一个词,同时它也讲述了人类的活动从精神上到身体上的故事。空间构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它将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行迹,或是说所做的活动以及我们所想的都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日常活动就是在空间里面的实践。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米歇尔·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在《日常生活实践》一书中提道:“空间就是一个被实践的地点。因此,在几何学意义上被城市规划定义了的街道,被行人们转变成了空间。”{3}行人们在城市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行走在特殊的空间上,即街道。在这个空间里,行人们需要跟随着道路上的导视系统寻找方向和目的地,需要根据交通信号灯行走或者停止,这些东西就构成了行人们在城市中的轨迹。因此,行人们所形成的轨迹就是他们在城市中的实践。每一天行人们都会在城市里根据不同的时段创造出不同的轨迹。我们可以了解这些行人们每日的生活,通过跟随这些轨迹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哪些地方对于他们是重要的场所、有哪些地方是很多人在这里走过。通过询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寻找到美化这个城市的更有效的方法,让这座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当行人们在街上行走时,他们的轨迹就形成了“坚硬的城市”,而他们在行走过程中的想法、幻想和渴望就组成了“柔软的城市”。最终,笔者将在作品中结合乔纳森和米歇尔的理论,从而希望以“坚硬的城市”和“柔软的城市”两个方面赋予莱姆街新的活力和形象。
  三、Everyday life in the Lime Street作品设计的探索
  在开始设计前,笔者询问了自己几个问题:这些在莱姆街上行走的行人是谁?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在思考些什么呢?他们是不是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他们是否在思考很深奥的问题?他们会不会好奇别人在想什么?为了解决这些困惑,笔者通过视频、照片、录音、笔记和绘画等一系列不同的方法来观察这条街。
  根据前期的调查,笔者发现行走在莱姆街的人以商务人士为主,上下班和午餐时间是这条街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就是:在这条街上人们的活动惊人的相似——走得很快,边走路边打电话或者发短信以及坐在路边椅子上吃午饭。他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商业进行的。这就是当人们第一次来到这条街上的时候,感觉这里的人们非常的相似,以及不友好和冷淡的原因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改善人们对莱姆街的印象,笔者决定运用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在电影《出了什么事,老虎百合?(1966年)》中使用的叙事技巧。这部电影原本是谷口千吉导演作品《国际秘密警察:键之键》,但伍迪买下了它的版权,重新加以剪接配音,重新“创造”出一部无比荒诞滑稽的搞笑作品,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伍迪艾伦通过重新配音,配音的内容与原本的电影情节相差甚远,但就是使用这样的反差,将新的精神重新注入到了这一部无聊老套的旧电影中。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另一个故事带入到这条街上,用这种方式展示商务人士内心的丰富多彩,他们内在不同的想法,他们内在的不同将会给这个城市柔软的部分添加更多的色彩。即使他们都工作在最常见的工作场所,即使他们都穿着一样的黑色或者灰色的西装外套,但是他们都拥有着不同的个性,而这些个性则会让这条街变得生动活泼。
  空间具有将不同事情合并在一起的力量,无论多么矛盾或和谐的事情,就像是异托邦(Heterotopias),这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晚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福柯的理论中,“另类空间”是一种与古典哲学或经典物理学的空间概念不同的东西。为标志这种空间的特性,他发明了一个与“乌托邦”不同的新词,即“异托邦”。在福柯看来,“乌托邦”是一个在世界上并不真实存在的地方,但“异托邦”不是。它是实际存在的,但对它的理解要借助于想象力。所以异托邦有权力将几个相互间不能并存的空间和场地并置为一个真实的地方。根据这个理论,笔者选择了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名人并将他们的名言与在莱姆街街上商务人士的思想结合在一起。
  第一位名人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学家苏斯博士。在他的儿童绘本中,经常使用无实际意义的词和朗朗上口的童瑶来解释这个复杂的社会和政治信息。所以苏斯博士的观点,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第二位名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他先进的想法让他拥有了“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称号。所以凯恩斯的名言代表了成人的想法。正如在最终作品中呈现的(如图3、图4),成人和儿童不同的观点在这个相同的空间里面碰撞,冲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人觉得这条街的丰富多彩和拥有活力。将生活背景和工作领域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放置在同一空间中,出人意料的你会发现,其中这个两个人的有些观点出奇的相似,有些观点毫无相关.在这幅画中,我为在这条街工作的商人们营造出一个神秘的“异托邦”。
  总之,通过对莱姆街街上日常生活的观察,该作品尝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观点,将他们放置在同一个空间中,让它们之间互相对抗互相反对,从而揭示出每个人物都是独特的。让原本看似色彩单一的街道,由于这些丰富的思想让整条街变的色彩斑斓,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莱姆街固有的影响。
  注 释:
  {1}{2}乔纳森·拉班.柔软的城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
  {3}米歇尔.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做的系列指示讲话进行了反复阅读深入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核心就是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这个核心就是在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中国特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合力保障下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心高度重塑,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关键词:两学一做;文化自信心;重塑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服务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以及国际宏观局势的多变,农发行在根基尚不稳固的情况下,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威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历史演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针对改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几点相对
期刊
摘 要:西安与中亚五国的文化既有许多共通的东西,也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一些中亚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学业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文化不适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对跨文化适应理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创造更多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开设短期文化培训课程,在汉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设施,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沟通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文化,帮
期刊
摘 要:“软实力”一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这一概念一经出现,便在国际关系领域流行起来,现如今“软实力”也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国际实力显著提升,在持续巩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软实力。近年来,中国积极投身文化外交事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国政府部门在全球广泛设立了推广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本篇论文中,通过介绍软实力的
期刊
摘 要:由黄霖、李桂奎等共同撰著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是一部中国本土特色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的典范之作。该学术著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元典;二是立足于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三是“时间”“空间”及“节奏”三大范畴理论体系的建构;四是理论体系构成要素的逻辑关联与系统分析。该著作不仅显示了中国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成绩,更对如何构建中国本土叙事学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和学术
期刊
摘 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将应用型转变的切入点锁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三年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依然比较含混;二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本论文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详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呼伦贝尔学院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支持,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然而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不足、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落后、财务工作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管理会计的预期职能难以实现。本文分析了天光半导体公司管理会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以服务于同行。   关键词: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东南沿海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仍存在较多贫困地区,本文选取福建省23个省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产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提出多措并举,推进贫困县居民增收;加快产业布局,构建发展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生事业;加强监管,促进脱贫与环保协调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东南沿海
期刊
摘 要:智慧课堂是近年来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热点,是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悄悄渗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领域。《透视与制图》课程教学开展智慧课堂具有必要性和实施可行性,但需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监管,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有助于培养行动力强、思维品质优、创造潜能深的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透视与制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国家双重重要战略下,如何把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运作机制,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创新创业项目“何锄分享农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出,大学生完全可以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创
期刊